|
6#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10 14:12: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网上银行面临三大问题
专业研究机构Tower Group和IDC的分析表明:从1999年到2001年,美国网上银行的对私业务增长超过300%,到2003年底,有超过2000万的用户接受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自1999年招商银行建成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以来,我国国内的网上银行在这五年内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开展对公业务的银行已超过16家。
但是网上银行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各商业银行所预计的目标和效果,网上银行的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较小、客户使用的满意度不高、实际使用率偏低。而国内网上银行业务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赢利模式”尚未真正出现
不能赢利,或者说不能给各商业银行带来综合效益,那么网上银行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网上银行从诞生起到现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逐渐演化成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单纯网上银行模式;二是传统银行+网上银行模式;三是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相分离模式。
这三种类型的网上银行各有千秋,也曾经各领风骚。单纯网上银行模式最具备新经济的特点,低投入、高产出,简单高效。据统计,美国的网上银行运营成本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的运营成本则占收入的60%。但单纯的网上银行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孤立的网上银行减少了银行与客户交流的机会。接触不到客户,就无法了解客户的需求,尤其针对高端客户就无法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销售和客户的金融需求发现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久而久之银行就会失去吸引力,客户也会流失。二是网上银行的总成本还比较高,这体现在网上银行的市场销售上,由于单纯的网上银行的品牌吸引力与传统银行相比显然较弱,客户认知度不高,同时缺乏传统销售渠道的支持,因此产品的销售和客户的吸引主要是通过广告或借助于其他载体和渠道,这就引起了网上银行的营销成本大大增加。在这两点上,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模式恰恰弥补了这些问题。这种模式下的网上银行更多地是以交易渠道的形式存在,传统银行的品牌号召力和客户认知程度,大大提升了其网上银行的形象。同时传统柜面和客户经理的营销推动作用又使得网上银行产品的推广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但作为交易渠道的网上银行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从赢利角度来讲,其能力还是很弱的。
发展外部动力不足
无论何种形式的网上银行,尤其是国内的网上银行,在业务报表数据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面,隐藏着极大的隐患,或者说是致命的缺陷,即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动力的匮乏与不足,集中体现在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在纷纷将网上银行列为战略发展重点的同时,将发展任务照例层层落实到了传统柜面和客户经理的身上,而不是依靠网上银行自身的吸引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网上银行发展内部动力充分,而外部动力不足。内部动力充分,是因为网上银行对传统柜面的渠道弥补效应和低运营成本效应。
在中国,外部动力不足体现在老百姓对网上银行的接受是被动的;交易量、交易额和传统柜面相比所占份额很小;网上银行业务更多的是复制传统柜面业务,缺乏根据互联网特点的新的金融创新,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弱。客户对网上银行业务接受比较被动,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金融信息化的速度适应于社会信息化的速度。而在中国,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客户从心理和认知上都不接受网上银行。接受程度低,使用度也就相应降低,网上银行的规模效应无法体现。
功能相对单一
由于金融监管的因素,我国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型的产品相对较少,而很多银行是将其网上银行作为低值业务的分流渠道,因此查询、转账、代缴费老三样大行其道,成为各网上银行的主流业务,所不同的是形式上的包装,就产品来讲更缺乏对客户的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