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1744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元测试由开发完成还是由测试完成?(2011-5-30)(获奖名单已公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0 16:3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元测试由开发完成还是由测试完成?


如果你也有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请点击此处>>
说不定下期讨论的问题就是由你提出的哦,请快快参与吧!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名单

奖励

答案链接

一等奖

1981david

50元手机充值卡

1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1-5-30 18:11:0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是开发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1-5-30 18:31:45 | 只看该作者
开发吧,就算是测试做,也是白盒测试的人来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1-5-30 22:08:02 | 只看该作者
领导让谁完成就谁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5-31 08:51:10 | 只看该作者
让测试来完成不太现实, 不是说测试人员没有能力,而是对开发代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是个问题,这个函数是什么作用 有多少路径和参数等等, 即使能让测试人员很熟悉 那应该建立在很长时间基础上, 所以还到不如让开发来完成单元测试, 但要输出测试件,在由测试人员评审测试件,作为转测试入口可能更好些, 个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5-31 09:45:26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理解,还是共同协作来完成单元测试的,这个时期,应该主要还是开发主导来执行,测试应该更多的是理解,主要是从结构的理解上,要下番功夫,以便后绪更好的进行一下静态的代码检查,同时,也对动态的分析有个学习和提升,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测试人员完整进行的集成,系统测试以及其它验证系统稳定性等的测试做一些积累,更好的理解系统,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测试用例,以及更好的把握测试方式方法。
拿JAVA开发的WEB应用来说,可能开发人员会在开发过程中,要求用Junit对一些组件进行一个测试(调试),因为可能还没有可显示的输出让测试人员去验证,所以,只能通过Junit来进行一个调试性的验证,如果调试的好,各种预期的输出在代码中都有断言,那这应该也算是进行单元测试了,同时,在提交代码时,用findbugs进行一下静态代码检查,把一些前期的代码缺陷尽可能的消掉,这样在以后的测试,以及开发升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少的错误。  如果公司的测试人员有代码检查以及相关的单元测试验证,并且需要完成相应的单元测试报告,那测试人员就要在开发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先把单元测试报告整理出来,整理的内容要求,个人认为:1,开发那边测试的代码分类,2,测试结果,3,代码的耦合度,4,代码扩展性等。。。同时,测试人员也需要借助代码检查功验证工具,进行一个代码质量抽检,并记录抽检结果。
如果是嵌入式的测试,我想因为这种测试现在很多工具和软件也不支持,而且测试人员上手比较困难,更需要开发人员在设计代码时,进行自身的单元测试,最好是开发人员互测。完成单元测试,这也不是说测试人员无事可做,测试人员需要和开发协作,制订一定的代码规范,最起码应该有代码检查规范,其实近一期的51杂志里也提过,嵌入式单元测试时,可能单元测试本身是弱化的,因为它的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相关的其他的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尽量多的代强化代码走读,代码静态检查。如C开发的,可以用pc-lint设置一个比较规范的代码检查级别,开发人员调试,测试时,使用。同样,测试人员在进行新版本发布前,同样也可以集成pc-lint和sourceinsight之类的代码查看工具,进行代码抽检,确定代码里没有明显的错误。
回到楼主所问,代码,结构本身,也属项目(产品)的一部分,所以,也是质量控制的一部分,做为开发人员,为自己的代码,结构设计,进行自测或互测,为了提交的质量更高,更易于让人读懂,测试人员,也更测试控制好代码的质量,代码检查结果的记录工作,为后绪测试,以及以后的新人入职培训,质量传承,做一个比较好的总结。

之前做的一个简单的测试体系中,对单元测试就分开来写了,想想也是因为测试现在不能完全独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单摘出来,让整个技术团队共同来抓起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5-31 16:13:38 | 只看该作者
1. 取决于单元测试的大小, 大的话,还是有懂code的测试人员来做。
单元小的话, 就开发人员做了算了。开发人员测试的好处是熟悉code, 但是他自己可能局限于自己的思维, 测不出自己的错误。
我觉得应该让开发人员自己测, 但有一个较懂code的人检查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1-5-31 21:58:05 | 只看该作者
应该由谁来做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关键是站在项目资源使用的角度、项目进度安排的角度,谁更合适来做。

一般来说,是完成coding的人完成单元测试最合适,测试应该站在更全局的角度考量整个软件实体。单元测试结果应被视为系统测试的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1-6-1 11:26:5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1-6-1 13: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默默巫


    当前大多数情况下,单元测试是由开发完成的。但是个人认为,当测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单元测试完全有必要让测试人员来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1-6-1 13:28:57 | 只看该作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像有的公司也就是那几个人的团队,也许就没有单元测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1-6-1 14:01:30 | 只看该作者
主张由开发人员互相完成,类似于结对编程一样,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和不愿意找出自己问题的心理存在,自己找自己bug的主观能动性会比较差,但是由于组内的开发之间对代码都比较熟悉,虽然读别人的代码会有点吃力,但相对测试来说是会容易一些的,那么互相完成单元测试用例就会比去完成自己的要更踊跃一点,完成后的验证效果也会好一点。同时如果做单元测试是必须的,不管是自己做和给别人做,时间上也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很推崇这样的方式,期待相同的声音~~
不过我们以前的单元测试都是开发自己完成自己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1-6-1 16:13:06 | 只看该作者
开发完成  这个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2-28 18:04
  •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测试团长

    14#
    发表于 2011-6-1 16:49:28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开发完成。呵呵

    当然如果你有空,你也可以做,在基于良好测试架构的模式下,实现单元测试是很简单的工作,就如同测试用例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1-6-1 18:05:31 | 只看该作者
    LZ问题故意混淆task和role。
    首先要明确概念:开发任务/测试任务task,开发人员/测试人员role。
    开发任务广义指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及相关管理活动:配置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
    测试是开发的一部分。
    狭义的开发指coding。

    考虑成本vs质量,对于代码质量要求比较高的部分,会做单元测试。
    有了详细设计之后,coding和Unit testing就可以开始了,无所谓谁先谁后。虽然有些人强调unit testing应先做,那只是为执行单元测试的作准备。coding到一定阶段,执行unit testing,完成验证。

    在一些组织里,coding和unit testing都交给coder来做,因为这两件事看起来是如此紧密相关、类似。
    自己测试自己的代码,是程序员的基本要求。
    程序员互相测试对方代码,是很好的做法。曾经将程序员分成编码、测试两个组,发现编码组的家伙越来越懒,把发现bug的任务都给别人了,反正有人最后把关,编码质量急剧下降,人都是惰性的。

    unit testing是任务,哪个角色做,只是角色定义而已。组织/项目流程定义它就行了,无所谓。
    具体到项目中,一人身兼数岗,承担多个角色的情况大家见的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1-6-1 20:53:38 | 只看该作者
    LZ问题故意混淆task和role。
    首先要明确概念:开发任务/测试任务task,开发人员/测试人员role。
    开发任务 ...
    1981david 发表于 2011-6-1 18:05


    讲的很有道理,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9 14:0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测试小兵

    17#
    发表于 2011-6-2 12:17:51 | 只看该作者
    在《互联网单元测试》这本书中 51testing系列从书之一
    有对单元测试由开发完成还是测试完成的答复:
    单元测试作为特殊的代码级测试,既需要编写代码--是开发擅长的工作,又需要设计用例--是测试擅长的工作。在开发不擅长设计用例,测试不擅长编写代码的情况下,理想的工作方式为:测试设计单元测试用例,开发完成单元测试用例脚本开发,各取自己优势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5-29 14:1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测试小兵

    18#
    发表于 2011-6-2 14:46:2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应该由开发部门进行单元测试!
    由测试部门进行单元测试的问题
    代价高:反复的重新理解代码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的沟通也需要大量的成本。
      人手不足:进行单元测试的人员需要具备编码能力,很多软件企业的测试部门都没有足够的人手。
      耽误了测试部门对其他测试的准备工作:编码阶段,测试部门要为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做好准备,如果测试部门陷在单元测试的“泥潭”里,很可能影响这些准备工作。
      由开发部门进行单元测试的问题
      担心影响开发进度:这是现实问题,但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程序员不习惯做单元测试:这种习惯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难改变,实际上,程序员写程序时都是要进行测试调试的,只不过通常比较零散和随意而已。
      测试自己编写的代码,难于保证测试的效果:测试自己写的代码,通常会只测试正常的输入,因此难于保证测试的完整性,但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工具,可以统计白盒覆盖,甚至提供用于找出遗漏的测试用例的工具,达到很高的测试完整性。只要达到了足够的测试完整性,那么,无论谁测试,效果都是一样的。
      无论由哪个部门做单元测试,都要面对一些问题,但开发部门所面对的问题可以借助工具来解决,而由测试部门进行单元测试,要么无法真正实施,要么代价昂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1-6-2 19:55:24 | 只看该作者
    在开发和在测试过程中都有吧,有不同的人员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1-6-3 10:50:5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要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
    1. 时间;
    2. 人力资源;
    做任何事之前都必须先考虑这两个问题。
    1.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单元测试不光开发人员要做,测试人员也要做;只不过各自测试的重点与内容有所侧重。开发人员可能更愿意去做一些程序本身流程与逻辑方面的测试;而测试人员会关注更多的内容比如接口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测试人员能从事更多的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可能会在更大的压力下从事代码的编写工作。
    2. 时间有限,且测试人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时对开发人员的依赖会增加,测试人员能够做得更像是代码级的黑盒测试。测试人员只关注输入与输出(接口),这样的测试可能会给开发人员更多自由的空间。开发人员对程序本身进行主要测试。
    3. 没有时间,没有资源,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测试人员想做也做不起来。单元测试的一切只能依靠开发人员了。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人员的自由被无限扩大,以至于一不小心就会将很多严重的问题带到下一个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5-6 00:23 , Processed in 0.0882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