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 测试,这边看过来,需要你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8 15:2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
我是测试新人freedom_me,有半年的测试经历,了解到了一些基础的测试理论(流程,文档,配置测试环境等),以及测试设计,例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自动化方面简单的脚本录制),
    测试执行方面,例如执行测试用例做预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仅限于黑盒测试,一般情况下就是照着功能需求,作一些功能校验,界面检测,链接检查,及UI检查,易用测试等等.这样的测试工作个人认为,没有很好的测试策略,不熟悉测试对象,随意性很高的手工黑盒,是很难做到高度的覆盖的,但也只能局限于此.
    测试总结方面,一是自身惰性等原因,二是接触的项目不多;像测试报告体现测试成果的文档,没有系统地写过,或许也因此让公司高层看不到测试产出,看似不介意测试部门的工作,是否尽职,效率,有价值;这个方面也自觉需要重视,缺陷的总结,对提升手工黑盒测试经验帮助很大,也能从提升软件质量的角度来做测试执行的工作.
    还有一个算是测试总结的或许就是产品使用说明书,这份文档在测试开始之初,就是我们的产品策划书,只不过前者的对象是客户,后者是项目组成员;近一项目,由于在需求管理平台上,所提供的测试需求点,是由我录制上去的,个人体会就是,这些是测试的依据;掌握产品功能,可提升测试的效率,
    在所做的不长的测试经历中,测试设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自动化测试脚本等)或许就是需要点思考空间的工作,所做的唯一一个项目测试计划,进行到测试用例设计后,便以开发进度拖后而停滞,已失去了项目进度控制的功效,O_|||;
    测试用例自觉是可以指导测试执行的,也是可以考察设计者的思路,责任心等,目前所处的部门,对是否是一个完善的用例,没有评审机制,好罢,不好也罢.导致后期系统测试,或回归测试期间,随意性高,不能保证,经过了测试之后,需求都是通过了验证的..
     问题,太多,就不一一列举,可能是在啰唆,但本意是改变这一切,自己对待测试心态,经验;以及测试部门的地位.
     最后,申明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快乐地生活,自然包括工作了,哪怕目前困境重重.
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回复,帮助;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0-5-18 15:2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5-18 15:45:01 | 只看该作者
呃.看了半天没有看懂LZ让看过来的目的和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5-18 22:49:07 | 只看该作者
能简单明了概括下问题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0-5-18 23:45:2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看了半天也不知道LZ的目前的困惑和纠结的地方,要简洁明了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0-5-19 14:05:5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所云,你直接上问题不就得了,确实很啰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0-5-19 14:07:47 | 只看该作者
扫了一遍,LZ是否在纠结“怎样展示测试部门的业绩”?

如果是这样,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设计一些必要的曲线图(图形远比数据直观):
一个项目开发或维护的周期时间曲线图,X时间轴,Y是代码行数。
一个缺陷数的曲线图。
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图标,可以参照测试部门业绩考核来做。

然后就可以在对公司上层提交的测试报告中,列出具体要达到的目标:比如5000行代码的开发测试完成时间缩短10%等等。

还可以在当引入一个新的测试策略或测试技术(工具)后,查看是否能达到期望值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23 04:38 , Processed in 0.08042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