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477|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拿出我们的脾气 - 北京5期 万楼工程建设 征帖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0 00: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楼工程:先是几个人的想法,觉得不错就在这里实施下吧,今天有点晚了,那天有时间好好的想个规则,让这个帖子有点技术含量,不至于都是各式各样的灌水,那就不好了。

本帖规则:
1.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有所收获----要有收获当然是要付出的了,有什么好的共享下吧,哪怕是几个英文单词呢,也算是这里有你的一份功劳了啊。
2.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收获欢乐----这里也许不是很正规规定什么内容,但是正是他的随意才真正的体现了他的价值,这里充满了自由。
3.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收获能力----我们是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子,想必很多人都是抱着希望来的,那就不要让自己失望。
4.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收获友情----既然来了就是朋友,大家能在一起4个多月,我想这就是:缘分啊!!

这里虽然说的是五期,但是并不是就五期了,我希望只要感兴趣就来走走,溜达溜达,对大家都有益,当然如果你是五期的,就鼎立支持我们的事业吧,让我们创个一时辉煌也行啊,这就是--“拿出我们的脾气”的意思了。。。

[ 本帖最后由 modyzhou 于 2007-10-14 01:27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7-10-10 13:58:2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难道五期就没有人上论坛了吗?

顶一下,难道五期就没有人上论坛了吗?支持这个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7-10-10 14:41:15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的行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7-10-10 16:01: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创意不错!
支持
虽然我不是五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7-10-10 21:16:08 | 只看该作者
创意不错,先精神上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02:02:22 | 只看该作者
小的在此先谢过各位了,你们的肯定我会当作动力的。。。

下面是我们今天作业的一些资料

简单的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在待排区段的记录序列中选出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并将它移动到法定位置。第 i(i=1,2,…,n-1)趟的简单选择排序(序列中前 i-1 个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后 n-i+1 个记录的关键字)的作法是,在后 n-i+1 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将它和第 i 个记录进行互换。如右图所示。

算法
  void SelectSort (SqList &L)
 {
  // 对顺序表L作简单选择排序
  for (i=1; i<L.length; ++i) {    // 选择第 i 小的记录,并交换到位
   j = i;
   for ( k=i+1; k<=L.length; k++ )
               // 在L.r[i..L.length]中选择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if ( L.r[k].key < L.r[j].key ) j =k ;
   if ( i!=j ) L.r[j] ←→L.r;  // 与第 i 个记录互换
  }// for
 } // SelectSort

  无论待排序列处于什么状态,选择排序所需进行的"比较" 次数都相同,为 ,而 "移动" 次数在待排序列为"正序" 时达最小为0,在 "逆序" 时达最大为 3(n-1)。
   选择排序其中有堆排序,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 (nlogn)。和选择排序雷同,无论待排序列中的记录是正序还是逆序排列,都不会使堆排序处于"最好"或"最坏"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7-10-11 09:33:12 | 只看该作者
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2:50:57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我下的东西,尽管老师不主张向电子版发展但是我知道还是有很多人要的。在此粘贴出来吧,要不又的要钱。


SRS         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SQA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软件质量保证
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产品开发
UCD         User Centered design            
UAT         User Accept Test                      用户验收测试
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KPA         Key Process Area                      关键过程区域
SEPG        Software Engineer Process Group         软件工程过程组
UT          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
IT           Integration Testing                      集成测试
ST          System Testing                         系统测试
Gray Box Testing                                    灰盒测试
White Box Testing                                白盒测试
Black Box Testing                                  黑盒测试
Regression Testing                                     回归测试
SDP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n                软件开发计划
SOW                                               工作任务书
Verification                                           验证
Validation                                             确认
STP         System Test Plan                              系统测试计划
Entry Criteria                                             入口准则
Exit Criteria                                              出口准则
Reviews And Audits                                        评审和审计
Documented Procedures                                     书面规程
Performance Testing                                        性能测试
Stress Testing                                             压力测试
Volume Testing                                            容量测试
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                           
Bank up Testing                                            备份测试
Robustness Testing                                          健壮性测试
Documentation Testing                                       文档测试
Online Help Testing                                        在线帮助测试
Statement Coverage                                          语句覆盖率
Branch Coverage                                            分支覆盖率
Condition Coverage                                          条件覆盖率
Branch Condition Coverage                               分支条件覆盖率
Decision Condition Coverage                             判定条件覆盖率
Path Coverage                                               路径覆盖率
Function Coverage                                           功能覆盖率
Inheritance Content Coverage                            继承上下文覆盖率
State-Based Content Coverage                     基于状态的上下文覆盖率
User-Defined Content Coverage                    已定义用户上下文覆盖率
IB Coverage    Instruction Blocks Coverage                    指令块覆盖率
DDP          Decision-to-Decision Coverage               判定路径覆盖率
Peer Review                                               同行评审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
CVS           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                    
Top Down Unit Testing                            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
Bottom Up Unit Testing                           底向上的单元测试策略
Isolation Unit Testing                              孤立的单元测试的策略
RTM           Requirement Traceability Matrix      需求跟踪矩阵
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平均失效时间
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MTTR          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修复时间
Test Specification                                           测试规格
Test Strategy                                               测试策略
Software Life Cycle                                         软件生命周期
SDP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n                   软件开发计划
Siral Model                                                螺旋模型
LCSAJ          Linear Code Sequence And Jump      线形代码顺序和跳转
Emulator                                                  仿真
Code Audit                                                 代码审计

[ 本帖最后由 modyzhou 于 2007-10-11 13: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7-10-11 18:27:1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好东西先收下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7-10-11 22:06:0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01:24:49 | 只看该作者
测 试 基 础

1、软件危机的出现主要表现在:
2、a. 由于缺乏大型软件开发经验和软件开发数据积累,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b. 开发早期需求分析不够明确,造成开发后期矛盾集中暴露;
c. 不遵循开发规范,开发文档不完整,软件难以维护;
d. 缺乏严密有效的软件质量检测手段,交付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
3、软件危机的后果:
4、a. 软件质量不高,很难稳定;
b. 软件项目延期,进度无法控制;
c. 成本增加,无法控制预算。
5、软件危机的根源:
a. 根据摩尔定律,硬件发展很快,相应对软件系统的期望越来越高;
b. 软件系统复杂性提高,需多人合作;
c. 软件开发是人的智力活动,无法用已有的产业工程方法来组织管理。
6、软件危机:导致了对过程的管理的发展和软件测试行业前身的QA的出现
7、软件测试的目的:证明(表明软件能够工作)→ 检测(发现错误)→ 预防(管理质量)
8、测试执行:单元测试(UT执行):一个测试用例的测试执行;
  集成测试(IT执行):一个测试用例集的测试执行;
  系统测试(ST执行):不同测试阶段的测试执行。
9、回归测试的目的:
a. 验证错误是否修复;
b. 检测对代码的修改是否引入了新的错误。
5、 软件测试的主要工作:
a. 检视代码,评审开发文档;
b. 进行测试设计,写作测试文档(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等);
c. 执行测试,发现软件缺陷,提交缺陷报告,并确认缺陷最终得到了修正;
d. 通过测试度量软件质量。
9、 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计划→ 需求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 评价
10、 设计:概要设计(HLD):在设计阶段把各项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体系结构,每一部分是功能明确的模块;
           详细设计(LLD):对每个模块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描述。
11、 软件研发相关要素:人员、过程、工具。
12、 软件项目组人员组成: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配置管理人员、SQA(质量保证人员);
13、 软件研发流程类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VP流程、IPD流程。
14、 软件研发中几个重要的过程:需求管理;配置管理;缺陷管理;同行评审。
15、 常见的引入缺陷的原因:a. 开发过程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没有进行沟通;
                           b. 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
                           c. 编程中产生错误;
                           d. 需求不断变更;
                           e. 项目进度的压力;
                           f. 不重视开发文档;
g. 软件开发工具本身隐藏的问题。等等……


其中抄袭N多望大家见谅,我只是想提供些东西!其他的不多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07-10-14 22:09:5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行啊你,提供这么多好东东,谢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07-10-14 22:37:34 | 只看该作者

先支持下

先支持下,拿走我想要得,留下我拥有的。希望这是5期的良好传统。

北京05期张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07-10-15 13:45:11 | 只看该作者
都到五期了!
真是时间如飞刀,他刀刀催人老!
加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07-10-15 22:05:04 | 只看该作者

让偶也好好想想..............
来给咱们的大厦添个砖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07-10-15 23:58: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老师上课提到了C/S和B/S结构。偶对语言很--白,所以不是很明白,虽然同桌MM给了偶一个解释,回家找了一些资料看看。贴一些简单的来,免得有刷屏的嫌疑... ... ...有跟偶一样菜的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07-10-16 00:07:25 | 只看该作者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甚至可以在线申请,通过公司内部的安全认证(如CA证书)后,不需要人的参与,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用户一个账号进入系统。

    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

    (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置,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w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选用那种操作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这就使的最流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种选择非常盛行。

    (3)、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但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许多单位都备有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以防万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2:29:5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很多好东西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啊,希望各位加强这里的建设进程,愿这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今天的是SQL server的一些函数,适合于初学者使用,这里都是最最基本的东西,所以有些基础的就不用理他了。
因为东西太多就不得不上传压缩了啊,抱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2:57:11 | 只看该作者
三层式架构- 3 Tier(MVC Model-View-Controller)的优点
1.Remote Access(远程访问资料)
可透过Internet存取远程数据库

2.High Performance(提升运算效率)
解决集中式运算(Centralize)及主从式架构(Client-Server)
中,数据库主机的运算负担,降低数据库主机的
Connection Load,并可藉由增加App Server处理众多的
数据处理要求

3.Client端发出Request(工作要求)后,便可离线,交由App
Server和DataBase Server共同把工作完成,减少Client端
的等待时间
三层架构是基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为实现分解应用程序的需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标准模式的模块划分方法。此模型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输出,但并不负责解释其含义。有时候出于对效率的考虑,这一层可能会在向上传输用户输入之前进行合法性验证。这一层通常采用前端工具(如 VB、VC 和 Java)开发。

  ②商业逻辑层:这一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检索语句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前端界面显示。这一层通常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服务器的注册表中,它与前端界面通讯的接口符合某一特定的组件标准(如 COM 组件)。可以用任何支持这种标准的工具开发。

  ③数据访问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 本帖最后由 modyzhou 于 2007-10-17 22: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22:52:0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进行第二章 的详细 复习

二、软件质量(徐林林)

软件质量的三个层次
1.符合需求规格(符合需求所对应的开发者明确定义的目标)
2.符合用户的显示需求 (是用户明确说明的目标,以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必须执行和达到的)
3.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包括显示需求和隐式需求,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影像质量的三要素
1.流程
包括过程和进程管理 需求管理 配置管理 缺陷管理等
2.技术
包括 分析技术 开发技术 测试技术 工艺技术 等
3.组织
管理方法 管理人员 组织形式 等等

质量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包括ISO9001,ISO9004)指导性的方案,有助于企业对软件质量的管理和人员的管理
  1.1以顾客为中心
  1.2领导作用
  1.3全员参与
  1.4过程方法
  1.5管理的系统方法
  1.6持续的改进
  1.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1.8互利的供方关系

2.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从自身的过程的角度促进今软件质量
  2.1初始级(initial)。不可预测,缺乏控制。
  2.2可重复级(repeatable)。可以重复以前的主要经验
  2.3已定义级(defined)。过程被描述并且被很好的理解
  2.4已管理级(managed)。过程被测量(度量)并受控
  2.5优化级(optimizing)。关注过程的改进

3.6Sigma 从外部客户的角度来评价软件质量 做比CMM的规模更大的时候用到
     级别      样本质量合格率        defect数量、1000k个中
        1.        30.23%                 697700
        2.          69.123%                 308770
        3.          93.3189%                 66811
        4.          99.379%                 6210
        5.          99.9767%                 233
        6.          99.99966%                 3.4
        7.          99.999998%                 0.019
  DMAIC过程
        1.定义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2.测量 收集资料寻找原因
        3.分析 研究资料确定原因
        4.改进 优化解决方案
        5.控制 推行控制系统

质量模型
1.功能性        适用性 准确性 互操作性 保密安全性 功能依从性       
2.可靠性        成熟性 容错性 易恢复性 可靠依从性
3.易用性        易理解性 易学性 易操作性 吸引性 易用依从性
4.效率                时间特性 资源利用性 效率依从性
5.维护性        易分析性 易改变性 稳定性 易测试性 维护依从性
6.可移植性        适应性 易安装性 共存性 易替换性 可移植依从性

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软件质量保证)test(测试)
1.SQA和测试的关系
        SQA从流程方面保证软件质量
        测试从技术方面保证软件质量
2.SQA的工作
        过程实施 过程分析度量 评价符合度 改进过程
3.软件管理的PDCA循环
        P—Plan计划
        D—Do执行
        C—Check检查
        A—Act改进

软件度量
1.软件度量的过程
        1.识别目标 2.定义过程 3.收集数据 4.分析数据 5.改进过程
2.度量的分类
        规模 软件产品的大小 代码 用例 文档 等的数量度量
        工作量 完成软件产品 的工作量 以天(人工天)来度量
        进度 软件的各个产品和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以时间段度量
        质量-缺陷 缺陷数量度量
3.度量的手段
        缺陷度量分析 生产力度量分析 过程符合度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7 20:59 , Processed in 0.1092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