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楠族开心果 于 2012-3-20 09:34 编辑
回复 62# zbl0531 1、对于一个复杂的java管理系统,功能中主要以增删改查、新增-审批-发布,类似这些重复的功能特性,请问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如何保证设计的全面性?
2、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比如说时间短,开发文档不齐全,我们是不是非要执着于去编写测试用例?如果写,时间从何而来;如果不写,如何保证测试的全面和保证测试人员测试的情况?
3、测试用例是去设计,还是去复制?对于一个工作三四年的测试人员来说,产品的重复性更新,功能的递增其实都是很普通普通的功能,我们在长时间的锻炼中,发现每次编写的测试用例都是那些功能特性,基本都是考虑边界值、有效类划分。对于测试人员的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请问,如何真正的提升测试人员的用例设计能力?
另外,专家只针对测试用例设计,其他的就不为难你了,呵呵
1. (1)先按照流程图或场景法先清理测试点的思路框架。 (2)提取多次被重用的子功能测试点单独设计公共用例组。公共用例组保证为子功能的最大合集,并注意分类方式,方便被提取时,可快速删选。需要注意公共用例组的粒度,可能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小功能,比如编辑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将一小段流程整个作为公共用例组,如审批过程。 ( 3)由于ERP系统完整流程运行一次的时间较长,且可被中断的测试点较多,通常会将交互用例组单独分割出来,然后逐个重新加载到需要模块基础功能测试用例组中。 (4)NFT的部分,可参考交互用例组的处理方式。 (5)最后,留下设计用例整个周期约1/4左右的时间评审和完善用例组。 (6)至于黑盒外的测试用例组,除使用标准的白盒用例设计方法外,在测试数据选择方面,建议考虑以量的方式来补足。毕竟白盒测试的运行速度远远高于黑盒用例。
2..除了经常涉及的简化测试用例的方法外,针对极限条件(无需求,无测试用例),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供参考:
必要条件: (1)测试领导者对测试原理有较深刻认识(至少需要达到裁剪测试流程水平) (2)
测试团队具备较高的可控性(至少能理解测试领导者每个测试任务的实际内容,并且能”踏实”的完成执行测试) (3)测试团队仅限于单个site。(跨Site测试团队合作项目,可考虑每个独立测试团队分派不同的任务) 测试策略: 极限测试条件下,首先需要高度保证测试过程的运行策略的易操作性。 虽然复杂的测试策略的风险更小,但是它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去理清信息和调整。在极限条件下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资源完成,所以,把握测试的核心,以1己之力,牵动整个团队的步伐,达到最终的目标。(这里并不是说决策者不会失误,只是单个决策者比多个决策者的效率更高而已。) 测试执行: (1)测试任务每日分派,任务来源与测试计划的细化。(至少需要细化到每个人。当然,如果小组长技能水平较高,可考虑细化到小组) (2)每日周期跟踪各个单位任务执行状态(比较合理的周期可考虑 取决于 跟踪单位任务执行消耗的时间为决策者1/2的工作总时间) (3)每日对当天的bug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转化为测试点分配到各个负责单位。每周进行一次bug分析汇总,修订周测试计划的重点。 (4)每周进行一次测试状态检查,可选择的方式有交叉测试或核心测试人员抽检。 (5)测试决策者每日与RD就bug修改方案沟通的时间不少于总时间的1/4。 (6)至于其他特殊环境或情况,只能说:见招拆招。 (7)第一阶段为复制。适用于测试新手,基本所有的测试人员设计用例都是从这个出发点开始的。 (8)第二阶段为重置。通常在测试人员入行半年以后开始,通过对之前人员设计用例的模仿,加上自己对测试功能的理解,运用简单的测试方法,重新设计属于自己风格的测试用例。 (9)第三阶段为扩展。努力的测试人员在1年后开始进入此阶段,其表现基本与你现在的状态基本一致。此阶段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和学习更多测试用例设计相关信息和资料,最终掌握它们,周期因为个人的努力程度和机遇,各有不同。列举一些此方面的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系统原理、硬件特性、驱动原理、软件设计、市场信息、编码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自动化工具原理、缺陷管理工具原理…. 其实可以用简单一句话概括:所有与测试相关的技术,均需要了解。 第四阶段为大同。当在第三阶段收集的信息数量达到满足自身测试的需求后,可开始通过各种信息直接提炼出新的测试点,对第二阶段测试用例的遗漏点进行补足,进一步提升测试用例的覆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