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美国IT网站PC World今天撰文,列举了IT发展历史上的10大失败的产品升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以下为文章概要:
1、微软DOS 4.0(1988年)
产品:在Windows尚未诞生之前,很多用户都在使用MS-DOS操作系统,这是微软花费7.5万美元从一家西雅图的小软件公司那里购得的。
问题:这款系统突破了640KB的内存限制,并且支持32MB以上的硬盘空间,还增加了支持鼠标的目录界面。但该系统却与很多知名程序不兼容,有些漏洞甚至会导致用户数据被破坏。这款系统当时的境遇跟如今的Vista差不多,用户都不愿意升级,而纷纷固守旧版的DOS 3.3。DOS 3.3则相当于是如今的XP。即使是在DOS 4.0发布后一年,软件零售商Egghead Software的数据仍然显示,DOS 3.3的销量为DOS 4.0的2倍。
影响:等到微软面向非IBM PC推出该系统时,已经升级到了DOS 4.01,早期的多数问题都已经解决。但是由此带来的名誉损失却难以弥补,以至于其竞争对手DR-DOS直接跳过4.0而采用了5.0的版本号,从而避免引发用户误解。直到微软1991年推出了DOS 5.0才挽回了声誉,并重新获得用户青睐。
2、Ashton-Tate dBase IV(1988年)
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整个数据库市场都是dBase的天下。该产品拥有大批插件和效仿者,有无数的企业投身于dBase的开发和咨询业务中。
问题:1988年,Ashton-Tate公司发布了dBase IV,此前的版本为dBase III Plus。与许多重要的升级一样,新版的dBase IV反应较慢且漏洞不少。除了这些问题外,还缺少了dBase支持者渴望的一项重要功能:编制独立应用并使之能够在不安装dBase的情况下运行。但Ashton-Tate公司似乎并不准备改进产品,直到2年后,dBase IV 1.1才姗姗来迟。
影响:尽管在当时的数据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dBase仍然面临严峻的竞争:例如FoxBase和Clipper两款产品不仅可以与dBase兼容,而且能够提供dBase所缺乏的功能。用户纷纷放弃dBase,虽然dBase并未完全消失,但其市场份额却大幅萎缩。1991年,Ashton-Tate被Borland收购。
3、Polaris PackRat 5.0(1993年)
产品: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PC系统更加整洁,很可能会用过Polaris公司的PackRat,这是一款红极一时且非常强大的PIM(个人信息管理器),这也是Windows平台中首次出现这类软件的身影。
问题:当PackRat 5.0发布时,IT杂志《InfoWorld》发现这款产品存在一些漏洞,但仍旧将该产品评为当年最优秀的PIM之一。但用户却牢骚满腹,许多人批评该软件无用,并且发表了不少负面言论。
Polaris总裁声称,网上的负面言论都来自于20到30名用户。但该公司最终还是被迫承认PackRat 5.0并未准备充分。
影响:Polaris在为PackRat修补漏洞的过程中反应非常迟缓,就连曾经的忠实用户也认为这不可原谅。该软件的市场份额从1993年的27%骤降到1994年的不足10%。随后便是大规模的裁员,并最终被电话公司Octus兼并。
4、微软Mac版Word 6.0(1994年)
产品:虽然微软和苹果是科技领域的一对宿敌,但微软却从未停止为苹果电脑开发应用。微软1985年面向Mac电脑推出了Word,此时距离微软面向自己的MS-DOS操作系统推出该软件才刚刚2年时间。
问题:Mac版Word 5.0于1991年发布,并赢得了不少好评。但是在接下来的重大升级中,微软决定让Mac版Word拥有与Windows版Word相同的功能,所以放弃了在之前版本中开发的一些功能,而是基于Windows版Word来开发Mac版Word。结果导致Mac版Word 6.0出现诸多漏洞,甚至连一些快捷键都被更改。此举引发Mac用户不满,即使新版的Word 6.01也未能平息这种怒火。
影响:微软吸取了这次教训。接下来的Word 98成为了一款非常强大的软件,当年的《Macworld》杂志甚至提名Word 98和其他的Office 98系列产品为当年最优秀软件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