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两点间直线最近,QA建立轨道让开发在直线间滑行
2.2 测试最高境界:不需要测试
2.3 预防缺陷成本<发现BUG;预防缺陷成本<事后追究责任成本
2.4 测试驱动开发,让测试与开发同时结束
2.5 BUG 分类深刻原因:经验模式转向量化数据、统计分析的科学模式,便于定义优先级、资源分配,穿插管理思想。
2.6 执行用户体验 (UE ) 测试。UE设计能用一步完成绝不用2步。
2.7 测试不局限于你看到的内容,把测试扎得很深、透。测试对象不局限于软件,文档也是测试对象
2.8 对测试的软件施加酷刑
2.9 白盒测试是很高难度的,用工具而非肉眼阅读
2.10 Daily build与daily test结合才有意义,每个用例每日都运行,报告反映软件最新的全貌
2.11 没人对QA 产出进行审核?
2.12 如开发多次询问BUG重现步骤,说明内部质量管理是有问题的
2.13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随意性。但鼓励测试工程师创造性
2.14 让测试数据说话,对用例和BUG统计了解项目发生了什么
2.15 测试理论从实践中提炼,异于推理性理论。
2.16 V模型包含妥协,其思想是在何时做某一个测试更合适。但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全部测试。应该打破V模型的局限
2.17 文档记录下思路,和他人一起评审;补文档效益不显著。文档没有写好,更多反映态度问题。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思路给他人。
2.18 定格子明确测试范围,确认是否完备?有重复?接口测试按模块切分了么?
2.19 测试资源不足时,思考现有人员是否有潜力?是否有效利用资源了?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解决?招聘后资源空余如何处理
2.20 在时间和质量矛盾时,选择保证质量
2.21 5天内专业团队发现0个BUG,达到ZBB阶段(Zero Bug Bounce
2.22 Case 通过率:促使开发修复BUG;代码覆盖率:促使测试增加测试用例
2.23 区分工程师能力之一:功能验证点
2.24 衡量代码覆盖率的技巧:awk 在程序分支处加入printf(序号),运行检查遗漏的序号
2.25 内部产品必须平滑过渡
2.26 灰盒测试是一种妥协,一定要追求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本质用程序测试另外一种程序,编写白盒测试工具也是能力转换的方式。白盒测试工具与应用程序互验证。
2.27 购买工具思考清楚想解决什么问题,用一个工具来解决,否则工具多反而效率下降。工具需可定制化
2.28 自动化流程从创建开始,到环境恢复止。自动化测试主干流程容易重复,重视单元级的细致测试
2.29 用自动化思维思考问题,抽样也是一种妥协
2.30 定制控件,不要牺牲软件特性换取程序可测试性
2.31 B 测试不是让用户找BUG,而是让用户判断是否满足功能需求、UI需求
2.32 创造UE测试标准
2.33 自动化编码原则
用例间独立运行,不依赖其他
用例结束RESET
用例运行次数建执行无障碍
2.34 1个人+ 1群机器运行,高效
2.35 从入库开始,代码就接近可发布的ZBB
2.36 手工测试为主,研发与测试比例2:1 ,最高不超4:1;自主研发测试工具为主的team,研发与测试比例1:1
2.37 不单纯依据BUG数量衡量开发人员水平,否则带来无穷的争吵和问题
2.38 不要轻易放过一个有测试专长的人才
2.39 测试纪律不要定制太多太琐碎,应该保证充分严肃性
2.40 开发部门与测试部门配合是否流畅,和2部门经理风格相关,在于形成共识
2.41 规范无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