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2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三十六计 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8 17: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1-2-18 17:06 编辑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古云:“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兵书总说
原典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①,术中有数。阴阳燮理②,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③。


注释

  ①数中有术:数目里包含着谋略。

  ②阴阳燮理:阴阳相互协调的道理。

  ③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时机不能过分完备,过分完备就会贻误战机。

按语

  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2-18 21:36:17 | 只看该作者
乌龟太牛了……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1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1-2-24 14:26 编辑

mark,格式编辑有些耗时,隔一段时间再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1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1-2-21 17:51 编辑

(四)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野。

————————————————————————————————



第十三计
————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典】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注释】

  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而消其势:势,气势。

  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 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



第二十计
————
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原典】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故事】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诸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杏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


第二十一计
————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原典】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葛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故事】

     宋朝开禧年间,金国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里知道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1-2-21 11:39 编辑

(三)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



第十三计
————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原典】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故事】

      春秋时期,绞国是一个小诸侯国,但其城墙高森坚固,宜守不宜攻。楚国攻打绞国,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始终不行。楚国谋臣使出一计:先派出一队不带武器的士兵,装作打柴的农夫,到绞国城北的山中砍柴,故意惊动了绞国的城防力量,绞国军队赢取了暂时的胜利。第二天,绞国集中优势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捕杀楚国砍柴人,而这时,楚国早已设下埋伏,一举将追杀砍柴人的绞国军队全歼。随即,楚国顺利攻克绞城,灭了绞国。


——————————————————————————————





第十四计
————
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原典】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故事】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戌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戌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

  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它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


第十五计
————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原典】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故事】

  东汉末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

     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


第十六计
————

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原典】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故事】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祗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日: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帅而用之。


——————————————————


第十七计
————

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原典】

  类以诱之,击蒙也

  【注释】

  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约定:二国共同攻打魏国,事成后,将原属于魏国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一带)割让给赵国。魏国两面受敌,情况十分危机,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魏大臣芒卯使计:派魏使者到赵国去联络,假意答应把邺城拱手相让给赵国,从中挑拨赵与秦国的关系,唆使赵与秦国断交……魏王听取了芒卯的意见,派大夫张倚出使赵国,赵王见不用交战,就能唾手可得邺城,当然是欢喜不以。张倚又说:魏、赵二国素来关系友好,而秦、赵,秦、魏之间素有敌意,现在秦国与赵国结盟,只是暂时的利益,秦国乃虎狼之国,他无时不在有吞并天下的谋求。我们二国只有联合一起,共同对付秦国,才有出路。,赵王十分赞同张倚的建议,于是与秦国断绝关系,决定和平接收邺城。

    赵王派一支部队去魏国准备接收邺城,守城的将领正是芒卯,芒卯正色地对赵军将领说:魏国好端端的邺城,怎么能轻意地给别人呢,张倚答应给的,你去向他要;如果想从我手上得到邺城,我们只能是决战到底。,赵国派来接受授城的兵马不多,哪是魏军的对手,他们只得灰溜溜地回去向赵王报告。赵王这才得知中了魏国的计,而此时,秦国因赵国无故毁约,正联合魏国攻打赵国。赵王万般无奈,只得向魏国求情,把赵国五城割让给魏国,二国再一起联合抵御秦国的进攻。至此,魏国先邺城,最终到赵国五城,确是一宗只赢不亏的好交易。

——————————————————


第十八计
————

擒贼先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原典】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

  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象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1-2-21 10:59 编辑

(二)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活跃于渊。

————————————————————————————————



第七计
————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指假象,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故事】

     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南朝刘或杀了亲兄刘子业,自己当了皇帝。权力更迭,引起了一片混乱。泰始二年,刘子勋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称帝,并进军繁昌、铜陵,直逼刘弋的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刘或调遣主力部队前去讨伐。刘子勋派部将孙冲文镇守赭娇(今安徽繁昌县西南),派刘胡镇守鹊

  尾(今铜陵境内)。刘戈派龙骧将军张兴世率水军沿江南下,一举攻占了湖口的两座城镇后,后在鹊尾洲受阻。在两军对峙的形势下,张兴世主张用一支精干部队占据上游要点,切断刘子勋军前后联系,以寻找战机,出奇制胜。 钱溪位于钱江上游,地形险要,江面水流湍急且多旋涡,来往船只到此都要停泊,是刘子勋军的咽喉要地。于是,张兴世决定从这里突破。钱溪守军刘胡的部队力量不弱,张兴世便决定智取。他派出几只船快速向上游行驶,钱溪守军发觉后正要采取行动,张兴世的船只却马上掉头回走了。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钱溪守军也就习以为常了。一天晚上,张兴世率大批战船,扬帆猛进,刘胡起初以为又是虚张声势,不加理会,后来听说来的真是大批战船,才派出一部分船只,监视张兴也的动向。

     第二天傍晚,张兴世在景江浦停下来,刘胡的船也停在对岸。晚上,张兴世率全部战船迅速地进入钱溪,刘胡派去监视的船只一时弄不清敌方的目的,又不明白己方主将的意图,眼睁睁看着张兴世的战船全部进人钱溪了。待到刘胡明白过来,再派船队攻打时,张兴世已经做好防守准备。刘胡船只慌忙中进入江中旋涡,拥挤不堪,行动迟缓,与陆上步兵又失去协同,终于大败而走。


——————————————————————————————




第八计
————
暗度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故事】

     汉元年(206)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


第九计
————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君,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


第十计
————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故事】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

     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

     孙权见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


第十一计
————

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


第十二计
————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故事】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愬。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1-2-18 17:43 编辑

(一)第一套
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




第一计
————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探源】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 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


第二计
————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释义】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宾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



第三计
————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释义】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故事】

西汉末年也是天下大乱之时,汉室王朝内部分崩窝析。在混乱中刘秀曾以招晦之计,渡过难关。也用借刀杀人之智,除去心头之患,又不落坏名声。   刘秀与他的哥哥在昆阳一战之后名声大噪。刘秀告诉哥哥,可能要出现预测不到的坏事。当时诸位将领都想独占鳖头而得不到,必然对刘秀兄弟不满。而刘兄不以为然。果不出刘秀所料,不久,昏君刘玄就在朱缩和李铁的策划下杀了刘秀的哥哥。当时驻守在文城的刘秀一听哥哥被害,犹如万箭穿心,然而自己力量单弱,无法与皇帝刘玄抗争,只用韧晦之计,也不为兄长披麻带孝,竞被刘玄封为萧王。但不久就与刘玄决裂,领兵向长安进军。当时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军事要地,刘玄派李铁去防守,以抵挡刘秀西进。   刘秀手下有一名将军叫冯异,劝李铁归降刘秀。李铁很矛盾,他虽然看出刘玄成不了大事,却也因参与杀害刘秀的哥哥,怕刘秀不容他,即给冯异回信,意思是让冯异保证他归顺后有生命保证,有高宫厚禄。尔后,冯异在攻打洛阳各县时,李铁果然是按兵不动,不与冯异交战。   冯异把李铁的情况如实地向刘秀作了汇报,请刘秀接受李铁归顺。   刘秀十分了解李铁的为人,知道他反复无常,不能使用,但如果拒之门外,对于自己也不利,因想出一条借刀杀人之计。给冯异回信中,只是提醒冯异:李铁诡计多端,一般人难以辨识,大家还是坚守阵地为好,提防李铁搞阴谋诡计。事后,刘秀将此信内容故意公开,众人议论纷纷。   不久,刘玄手下的另一员大将得知了信的内容,知道李铁心怀二意,就派人将李铁杀了。   洛阳驻军失去了主将,军心大乱,许多人投降了刘秀。后来,大家才知道刘秀的用意,他借刘玄之手,除去自己的心头之患,又不用承担杀死降将的恶名。


—————————————————————————

第四计
————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卦的道理,以喻敌,以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




第五计  
————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喻己,以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统率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当时清廷虽未获确报,多尔衮敏锐地看到形势的剧变,果断地采用范文程的建议,迅速应变。范文程指出:明亡在即,“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并要求一反清军过去对明战争中的烧杀屠掠,而“严申纪律,秋毫无犯”以收揽人心,官仍旧职,民复其业,以此招降纳叛;并应率大军直趋北京。但在当时清廷内部,赞成此论者寥寥无几。其实范文程此策,于清朝开国定基关系巨大,而多尔衮也能凭非凡的**洞察力,嘉纳其言,于数日之内争聚兵马,率满洲、蒙古军的三分之二,汉军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部,向关内进发。在途中获得北京陷落和崇祯帝自缢的确切消息后,立即兼程向山海关进发,并公开打出“复仇灭贼”、“仁义之师”的旗号,同时明确指出,此次用兵是要“定国安民,以希大业”,定鼎中原。

————————————————————————————————————————

第六计
————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故事】

    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兵至祁山,扎下三个大寨,专候魏军。

  司马懿(字仲达)得知,率张郃、戴陵并十万军前往祁山迎敌。

    司马懿来到,先搞调查研究,问前线部将郭淮与孙礼:前线情况如何。郭、孙二人答说:尚未与蜀军交锋。司马懿又问其它各路情况。郭淮说只有武都、阴平尚未得到消息。司马懿经过思考,指示郭淮和孙礼:明日我亲自领兵与孔明交战,你二人可急从小路前往增援武都和阴平,并从背后偷袭蜀军,我军可胜。

  郭淮于路谓孙礼曰:仲达比孔明如何?礼曰:孔明胜仲达多矣。淮曰:孔明虽胜,此一计足显仲达有过人之智。蜀兵如正攻两郡,我等从后抄到,彼岂不自乱乎?正言间,忽哨马来报:阴平已被王平打破了。武都已被姜维打破了。前离蜀兵不远。礼曰:蜀兵既已打破了城池,如何陈兵于外?必有诈也。不如速退。郭淮从之。——方传令教军退时,忽然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枝军马来,旗上大书:汉丞相诸葛亮,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孙、郭二人见之,大惊。孔明大笑曰:郭淮、孙礼休走!司马懿之计,安能瞒得过吾?他每日令人在前交战,却教汝等袭吾军后。武都、阴平吾已取了。汝二人不早来降,欲驱兵与吾决战耶?郭淮、孙礼听毕,大慌。忽然背后喊杀连天,王平、姜维引兵从后杀来。兴、苞二将又引军从前面杀来。两下夹攻,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蜀军大胜。

   司马懿本想给诸葛亮来个声东击西,打乱蜀军的大营,不料此计被孔明识破,反给司马懿来个声东击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25 07:49 , Processed in 0.0803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