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百度C2C策略谈百度、腾讯、产品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6 12:4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度08年出C2C平台,在今天来说已经是旧闻了。百度出C2C带来的推测和想法网上有很多,也就不再归纳赘述,至少用搜索直接导入用户进入C2C是个不错的办法。

也由此想到了百度的产品线布局,在闲暇之余花了点时间做了个简单的百度和腾讯的产品线布局对比:

主营产品:百度以搜索引擎,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占有比重为60~70%;腾讯是QQ,占据国内IM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其他产品:

附属产品名称 腾讯 百度
空间:腾讯用户基数大,使用率高,且有黄钻进行收益,和鼓励用户发展其他用户;百度用户基数大,使用率不如腾讯,免费;

音乐:腾讯QQ音乐使用用户,免费,使用者基本上都为QQ用户,通常为和QQ一起使用;百度音乐搜索是百度特色,免费,使用者较QQ音乐用户更多,单独使用;

休闲游戏:国内使用者最多的休闲游戏平台,有蓝钻收益;百度暂无;

MMORPG游戏:腾讯QQ幻想、凯旋、自由幻想、QQ音速等10余款游戏运营,代理、自主研发都有,均有不同程度收益;百度暂无;

新闻:腾讯以QQ用户登录、使用时弹出小窗口传播,形成一定固定用户,曾以合作、收购等形式经营多个城市的地方门户;百度以与多个新闻网站合作,做新闻聚合,用户浏览量一般;

论坛:腾讯以传统论坛形式,用户数量较多;同时QQ也模仿百度做搜吧;百度贴吧推出以来,受到各方好评,其形式基于搜索引擎,用户数量庞大;

下载:腾讯“超级旋风”,另还好像出了个单独的下载资源网站;百度“下吧”,用户一般;

解答:腾讯“问问”,用户一般;百度“知道”,应用广泛,访问量颇高;

WAP:腾讯3G.QQ.COM,用户广泛;百度WAP,使用率一般;

行业报告、指数:腾讯暂无 百度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基础出具行业报告或词语、品牌等指数;

C2C:拍拍,腾讯国内前三;百度08年推出;
…… …… ……

还有诸多服务就不一一列举了,好累人,有钱人就是什么都想做,只是想在列举的这几项中更直观的看到腾讯和百度产品线的分布。

腾讯和百度的主营业务决定了产品线发展的侧重和路线,其共同点在于,在各自主营产品领域市场占据60%以上的绝对性优势地位,并通过围绕其主营产品服务及用户群体对产品线进行扩充和丰富。

但相同中的不同又在于,腾讯以IM起家,用户个体清晰、稳定增长,腾讯围绕IM不断增加用户体验(当然大多是收费的)和用户转移成本,同时跳出IM领域对门户、搜索、休闲和MOPRPG游戏、LIVE、C2C等业务进行了发展,其收益多点开花,其后续盈利能力也被长期看好;

而百度的产品以搜索产品为主,用户流动性大,且用户个体模糊,百度的起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庞大的人海战术进行市场占领,其附属产品,如贴吧、音乐搜索、图片搜索、和网通、上海文广、IBM、INTEL、NOKIA等公司合作推IPTV、硬盘、家庭、移动搜索等功能可以说都是在丰富和细化搜索功能,并无明显在其搜索领域以外做出明显特别的产品。从收益方面来说,百度的收益点远不如腾讯丰富和踊跃,百度曾在2005年对影视搜索进行包月收费的模式,后又联合麦克菲等6家杀毒软件推第三方杀毒平台和虚拟货币服务,但受到市场在线直播、下载服务的不断丰富和其他影响,百度似乎依然只能靠搜索服务来获得绝大多数收益,这对于一个股价近350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难免有些单薄。

一个通过主营产品做深和做广,一个是在主营产品上不断下功夫做专。腾讯是通过已有的明确的用户群体在努力创造盈利点和自身价值,百度是在庞大的用户流量上做主营产品的精度。说到底,用户群体的属性决定了两家公司的产品线布局。

腾讯是在已有的明确用户群体上让用户享受更多服务的同时多掏钱,百度是想在巨大流量面前想把用户留住形成相对清晰的用户群体以求更多发展。毕竟,有了相对清晰的用户群体,做什么都好做。

通过这些分析,我不得不说,腾讯的模仿行为是无奈的,在抱有号称4亿用户的时候想不赚钱都难,但如何变着花样赚钱腾讯是谨慎的,也缺乏创新。搬着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已经看得清、见得着的模式,打上腾讯的标就开始收益了。现有的模式,或者说赚钱的花样都来不及模仿,哪还有其他精力去创新。照吃现成的就行了,最好就在用户使用QQIM的技术上享受到现有的所有服务,一家独大最好。何必去花时间、花精力去创新。

相对来说,百度却是痛苦的,股价是高,可收益渠道却相对少很多。何况,在百度线下地毯式的洗劫下,基本上能上搜索的都上了,当然,还会有很多的新网站、企业的诞生而补充。但毕竟这一个产品的后劲,相对已经衰退了。而且,就很多了解到的百度用户对于百度的搜索已经麻木、失望甚至不理睬了,百度在国内做搜索的市场虽大,但似乎盈利能力已经在用户群体中和市场上出现了衰退。

在如此种种情况下,扩充企业后续盈利能力,有更多更好的盈利渠道支撑是百度的必然选择,在搜索之外,更多的是要留住用户,让用户清晰,有清晰的用户,像腾讯那样,抱着一大堆明确的用户赚什么都可以。这是百度最为缺少的。也是百度仅需和正在策划补充的。所以风传百度出IM、百度自己证实做C2C,都是这样的策略。说它抄,它肯定也无奈,没办法,天天那么多用户流过,很多都不知道是谁,用了下搜索就闪人了,赚的是网站和企业的钱,面对这一帮一搜即闪的用户群体,不咬牙切齿的想赚点钱才怪。

万一哪一天随着用户或百度品牌在用户群体中的问题,或者新的专业的行业细分搜索逐渐瓜分百度现有市场,百度吃什么?!百度去日本了、去欧美了,请一个日本企业的前CEO过来准备做国际了,中国市场的极致已经差不多如此了,那在这还没有后续强劲产品支撑的这段时间,也只好去国外冲冲,或许能赚点钱,或许能过渡到产品线丰富的时期。

IM也好,C2C也好,百度想把用户留住,想用产品让用户形成搜索功能之外的更多的黏性,最好像腾讯那样。这样以后扩充产品、增加盈利渠道什么的都好做。其实,我想说,百度现在才开始做这个,想起来有点晚了,或许百度认为现在才是时机,但居安思危,百度现有产品的营收情况确不是推这些产品的最佳时机。

国内的用户习惯和行为造就了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总想用一个东西支撑起用户足够多的服务,让用户“一劳永逸”,让自己也安安逸逸,所以,扩大、模仿之风层出不穷,跟风之势在中国互联网土地上永远都不缺乏;国外的互联网则更追求精,跟其用户个体一样,培养的是一个领域的专才,而不是一个社会的通才。

从这点上来说,说国内某些大互联网公司不求上进只知道模仿既可以理解,又痛恨。模仿只是其公司能更多收入而风险又不大,董事会喜欢、股东喜欢、股民也喜欢,赢利毕竟是每个公司的目的;但赚了这么多钱,也不去创新,确实有些让人唾弃。

腾讯还会抄一段时间,或许中间会有一些自己的产品出来,但抄的会居多,毕竟这个IM市场其他产品是很难逾越的,用庞大的用户群体去打更多的江山、增加更多的营收能力是腾讯想做的;百度还会转一段时间的型,把用户明确化是百度在国内市场必须做的,毕竟搜索这口饭吃得再多再长久毕竟也还是会有点心悸,追赶或许会是百度后一段时间的主题,在搜索之外的其他互联网领域,百度会逐渐推出产品让产品线在搜索之外更加丰富,更加让用户明确化,为营收能力的增加而努力。

网上盛传的阿里、百度、腾讯三系其发展和产品线路都是不同的,但为了发展都不惜让自己成为众多或强或弱的对手的众矢之的代价而扩充新的产品和丰富产品线,没有俗不俗的模仿,只是盈利是最重要的,在现有实力的基础上加强壁垒也是必要的。一个盈利点的被突破和影响毕竟在产品线丰富的情况下是难以撼动大局的,何况综合实力强劲。

产品线就像树的根,根系越广吸收营养越多,长得越壮。这些公司的产品线都是令很多还在成长、打造和做强做专的公司羡慕的,但在你争我夺、你扩我张、彼此消长之间,就是更多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Kingson 于 2007-11-6 13:20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24 09:03 , Processed in 0.0694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