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64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大伙说说,测试案例需要细到什么程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2-4 18:4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测试小兵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4 16:5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伙说说,测试案例需要细到什么程度?我说的是测试步骤。  是指明方向让测试人员去发挥测试呢,还是把测试步骤和测试数据都准备好,只需要执行就行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0-8-4 17:30:21 | 只看该作者
    测试用例的度取决于测试资源与测试目标。

    两者中,测试资源占较大比重,测试目标的比重较轻。

    毕竟,没有资源的目标只是空想。而目标可以为资源的分配提供依据。

    所以,LZ说的两种方式在国内都很常见,只是各自公司根据自身的测试资源和目标做出的相应测试策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8-5 09:39:58 | 只看该作者
    > 是指明方向让测试人员去发挥测试呢,还是把测试步骤和测试数据都准备好,只需要执行就行了。

    让测试人员去发挥。一遍一遍地执行详细的流程,会将人退化成机器,一个没有主动思考能力的测试者不能发现问题。一个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会让人厌烦,一个厌烦自己工作的测试者不能发现问题。

    用测试案例描述测试目标,测试策略和大致的步骤。让测试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软件的理解去实施测试。有些测试者没有经验,需要测试领导带着他具体实施几次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8-5 15:22:22 | 只看该作者
    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一般是两种设计方法
    传统的过程用例设计方法由IEEE提出,就是你说的把步骤和数据都写进去。那么你用这种方法,一旦系统变更了,就会陷入大量用例需要大量变更的噩梦之中。

    敏捷方法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种新的方法,是只指明测试点,而不写测试步骤。比如文本框的测试,就这样:
    1.合法数据
    2.过长的数据
    3.空数据
    如此,仅仅是一个例子。此方法由Agile Consultant Brian Marick提出

    我个人倾向于Marick的方法。

    注意,这仅仅是说功能测试,回归测试则有不同的写法。

    [ 本帖最后由 zhangting85 于 2010-8-5 15: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0-8-6 16:15: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我也很迷惑!
    以前一个在华为工作的人告诉我,测试用例的描述越傻瓜越好,这样就让一个不熟悉项目的人来执行测试用例都可以顺利执行,而这就说明,这个要写的很细,似乎就如楼上所说,传统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这样一旦变更,可能真的会陷入修改测试用例的噩梦中。
    但如果不细,由测试员自由发挥,我觉的太有可能漏掉很多东西了,这显然导致,不同的测试员执行测试用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本人刚作测试,是菜鸟,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很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0-8-11 14: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其实在测试前期不用过于纠结这个粒度问题,不同企业的粒度标准都不一样。在不同的企业只需参考它们以前的类似文档的相同粒度分布就可。

    当你在做了几年,逐渐了解测试粒度策略后,就可以尝试自己定义粒度,优化测试用例,甚至是方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0-8-11 20:5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0-8-12 20:42:49 | 只看该作者
    看给谁用,新手or熟手,自己or别人,其实没遗漏才是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16 19:25 , Processed in 0.0705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