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感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人生的1/4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9-27 10:07
  •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测试旅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22 11:4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鸥一飞 于 2023-8-22 11:43 编辑

    本文稍有点长,推荐配合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逃跑计划》食用。我曾在无数个白天夜晚,听着这首歌,想着自己的人生,书写本文时也不例外。
    2023 年,按我能长命百岁来计算,我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的人生路。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总结我过去这四分之一的人生,我想用这句诗再合适不过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想大部分人前四分之一的人生,主旋律都是求学,我也不例外。
    我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小学初中时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高中时压力太大几乎退学,大学时我又因为自己的问题无法毕业。
    但是在工作后我反而逐渐建立起了自信心,就像是突然进入了康庄大道。
    最近我又经历了许多,受到了一些启发,觉得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因此写下这篇文章,既是记录我的过去,也同时思考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但如果也能带给你一些启发,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的高中
    2015 年,我高三,那时候我是一个科幻迷,并且刚刚经历过一次退学风波。
    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事情?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我抗压能力差,高三巨大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想要逃避。
    当时班主任找我谈话,怎么劝都劝不动我,劝不动他就开始骂,把我骂个狗血淋头,这一骂把我给骂醒了,我因此得以坚持到高考结束。
    至今仍然相当感谢我的班主任王老师,他骂醒了我,让我不至于走上另一条更艰难的路。
    但是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任何动力去坚持备考。
    当时整个班级的学习强度都越来越高,只有我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
    整个高三下学期,只有各种考试跟测验我会认真完成,其他时间我都在看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书。

    我读了很多的书。
    我读刘慈欣的《三体》、山田正纪的《艾达》、保罗·巴奇加卢皮的《发条女孩》跟《拆船工》、以及《科幻世界》,
    我读川端康成的《雪国》跟《千只鹤》、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读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读江南的《龙族》、余秋雨的《中国戏剧史》。
    因为压力太大,我甚至开始对哲学、禅宗感兴趣,我读了妙莉叶·芭贝里的《刺猬的优雅》、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我甚至开始读《心之道》、《学禅方便谭》、《新世界 : 灵性的觉醒》。
    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后,我开始把跑步当成一种宣泄压力的方式,我经常晚自习时偷偷溜去操场跑步。
    跑了五圈、十圈、二十圈,跑到感觉脚下力重千钧,呼吸火辣辣地痛,这些痛苦与不适,让我忘记了高考的压力。
    我还喜欢上了看星星,经常在晚上熄灯后,偷偷爬上宿舍天台,用手机的《星图》APP,寻找各种星宿、寻找牛郎织女、北斗七星、大角星、看可见卫星过境。

    我考的是理科,高考结束后,我拿网上的答案随便估了个分,尽量往低了估,算出二本都不够的。
    但这也没啥,我自认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当时的想法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然后是浑浑噩噩地等待高考成绩,中间也胡思乱想过一些要不要考虑复读的问题,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复读了,因为我觉得我不可能再坚持一年了。
    或许是因为我心态很平稳(心如死灰),考试时发挥得很好,成绩出来居然超过了一本线十多分。
    之后就是填报志愿了,我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可能是电子信息?毕竟我小时候挺喜欢捣鼓各种电子设备。
    偶然想起在学校阅览室读杂志时,曾被科幻世界 2013 年 12 期里沖氏武彦的《在回声中重历》给打动——用耳朵“看见”世界实在是太奇妙了,我当时痴痴地幻想了好几天。
    这样我开始考虑选择声学。
    我从高中同桌推荐的《刀剑神域》开始接触日本的 ACG 文化,后来接触到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就对歌声合成(singing synthesis)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仔细一想发现这也应该是声学的范畴,这使我坚定了我选择声学的想法。
    家里父母都没学问,他们的意见就是听我的,于是我的第一志愿就填了安徽建筑大学的声学专业。
    声学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我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错位的大学生活,并为我自己草率的选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的大学
    我凭着自己粗浅的想象与一时热血,填报了声学专业,但现实不同于想象,我发现我并不喜欢声学专业。
    一开始,到新的学校,我接触到的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处处都是新鲜事物——山里的孩子出来,第一次发现大家都只讲普通话,第一次见识到平原的广阔,第一次见识到城市的繁华,第一次见识到大学的自由。
    但渐渐的问题就变得明显了,我发现学校教授的声学课程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教的东西跟声学成像、声音合成几乎毫无关联,而且大学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神圣无垢,它照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一些形式主义、一些水课)。
    另一方面我刚进大学时,为了弥补自己高三的遗憾,如同苦行僧一般的学习,而这种状态完全无法持续。

    我很快就出了问题,这从我以前写过的文章中可见一斑:
    2017-03-07 - 我患上了阅读焦虑症
    2017-02-06 - 忽而假末
    另外大学期间我迷上了编程,开始自学各种编程技术,最开始是 C,后来有一次学校校友、在美国常春滕读天体物理学博士的季索清学长(现在已经是 Professor of Astrophysics 了)回校演讲,谈到了他们实验室现在都用 Python 了,Matlab 都没人用了,于是我开始学习 Python. 后来又跟着知乎上的推荐学习路线学习过 SICP、Linux C 编程等各种内容。
    大学四年,学校对我帮助最大的,一就是让我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二就是图书馆藏书丰富,尤其是计算机类书籍。四年时间我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学校的图书馆成了我最喜欢的地方。
    但我始终无法平衡学业与编程,我开始彻底忽略学业。
    问题愈演愈烈,大三时我尝试过申请休学,但是又被劝住了。
    到大四临近毕业时,我心理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尤其因为我性格还比较轴,觉得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不想学的课程我一个字都不想看,相关的考试我要么缺考要么交白卷。
    结果就是我完全无法毕业,觉得前途一片灰暗,见不到任何光亮,甚至感觉自己要得抑郁症,那是我这四分之一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某天跟在深圳工作的初中同学聊天,他说到深圳这方面的公司挺多的,建议我考虑下。
    于是我买了张火车票直接就奔去了深圳,还写下了逃离我的大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大概是,「做什么都好,总之再也不想继续待在这个对我而言暗无天日的地方了。
    在学校的经历让我对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我拉黑了学校的所有联系方式。
    这完全是我自己的问题,我的导员对我很好,我在学校也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我就是心理上无法接受再跟这个地方有任何联系。
    工作后也有过很多朋友觉得我应该回去把学位拿了,每次我都会回答,如果能做到我也想,但我真的做不到,再在学校呆下去我真的要疯掉了。
    至今我仍然觉得这是我当初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导员联系不上我,就让同学给我传话,又为我着想给我办理了延期,但后面的一年我也一门网课都没听过,又一年后,我的学历状态就变成了结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9-27 10:07
  •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测试旅长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1:45:3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打工人生活
    我初中同学是读书不好的那种,高中就直接读了武术学校,在深圳教跆拳道。
    我跟他一张床挤着睡了三天(很感谢他愿意为我做到这个程度),期间投了几十份简历。
    我大学时自学涉猎过 Python Java Linux,因此后端、运维都有投,但只收到一家 Python 自动化运维的面试邀请,面试对我而言难度不高,很轻易就通过了,这家小创业公司也不看学历。
    不知该说是运气好还是不好,我之后再也没收到过任何面试邀请。


    2021 年年终总结
    2022 年:
    年初的期许:更上一层楼
    工作上一是通过了职级晋升,不再是 SRE 萌新了。二是在流量链路上做了很多工作,帮公司省了很多钱,还因此拿了一个 S(公司最高绩效),年终奖也很丰厚。
    业余生活上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学了很多新技术,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0xffff 社区),还坚持学了好几个月的英语。

    2022 年年终总结
    在新公司这几年的经历相当丰富,我简单总结如下: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打工人生活。
    我在上大学时虽然自学了许多计算机与编程知识,但是那个时候全是我自己单干,现实中几乎没接触过其他做 IT 的人。
    另一方面大学读得一团糟,因此刚工作时我相当不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卑。
    在工作后,我发现周围都是同样做技术的人,这种一起解决技术问题、完成技术目标的感觉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另一方面我的工作成果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让我在工作期间一直非常开心(虽然工资真的相当低,而且加班很严重。毕竟我没学历,当时能找到个工作都谢天谢地了)。
    在这第一份正式工作期间,我学会了 Kubernetes、Istio、Docker、阿里云、Terraform/Pulumi、Argo Workflows 等云原生技术,Jenkins 等自动化运维技术,写了很多 Python 代码锻炼了自己的代码能力,还折腾了洋垃圾服务器、组装了公司办公电脑,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
    我很感谢这家公司,它是我 IT 生涯的起点,在这里我学到了令我足以在 IT 行业立足的技术,也建立起了技术自信。
    但它给的工资实在太低了,还加班严重、画饼充饥,很多东西都不规范,处处透露着小作坊的气息,因此在工作了一年零八个月后,我决定离职。
    离职后我休息了一个多月,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期间也写了 我在创业公司做技术一年多的一点体会 跟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现在看来,当时这些文章也是写得纯真又幼稚。或许再过几年回头看,我会觉得现在这篇文章也纯真又幼稚?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又更正确了一点,我得以再次优化指导我行动的「人生模型」,避免在未来因此造成更大的问题。
    之后我开始找工作。我当时很自信地(其实也有点忐忑)在简历上写下了「本人因学分不足,未能取得学位」,实话说,这句话帮我省去了不少无意义的沟通,大概 50% 的公司在确认了情况后会直接忽略我。
    即使如此,我仍然拿到好几份 offer,也得以进入现在这家公司,职位是 SRE。

    在新公司这几年的经历相当丰富,我简单总结如下:
    2021 年:
    年初的期许:拆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
    工作上我的工资相比之前翻了数倍,工作环境也好了太多。同事中不乏 985 211、海归甚至清北的大佬(同事的 title 可能代表不了什么,但这确实让我很有成就感),跟他们学到了许多东西,熟悉了全新的工作文化(OKR 等),接触到了拥有数千万日活、十多万 QPS 的云上系统架构,并且完成了其中核心组件 K8s 集群的运维升级工作,获得了许多牛逼同事与领导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
    业余生活上被同事带着第一次海边冲浪、烧烤,又开始玩轮滑,还学上了泡茶。

    2021 年年终总结
    2022 年:
    年初的期许:更上一层楼
    工作上一是通过了职级晋升,不再是 SRE 萌新了。二是在流量链路上做了很多工作,帮公司省了很多钱,还因此拿了一个 S(公司最高绩效),年终奖也很丰厚。
    业余生活上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学了很多新技术,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0xffff 社区),还坚持学了好几个月的英语。
    2022 年年终总结
    2023 年(虽然还没过完):
    年初的期许: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见识下更宽广的世界
    今年在工作上没有做出很好的成绩,马马虎虎。我更多的把时间投入到了业余爱好上。
    业余生活上,我又折腾了许多新技术(MCU 开发、各种 ARM/RISCV 开发板、Homelab、NixOS),并且因此认识了许多嵌入式领域的大佬。在折腾 NixOS 的过程中我做的开源项目、入门指南更是获得了国内外社区的大量好评,认识了好几位外国朋友,还收到了一些外国读者的打赏。这完全契合了我年初给自己的期许。
    我今年写 NixOS 入门指南的经历
    两份工作,四年多的时间,我的经历很难通过上面这只言片语就完全概括,中间当然也有过许多挣扎、迷茫、许多心酸苦辣。
    但就得到的结果来说,在第一家公司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接着从进入新公司开始到现在,我每一年年初给自己的期许,也都能如约兑现。

    现在,我相信在深圳这四年只是我上升期的第一步,这一步我完成了自信心的构建、眼界的开拓、基础技术能力的积累,也攒下了能让我衣食无忧好几年的少许财富(就在今天,还给我老爸全款买了我们全家的第一辆小轿车,全家都很开心)。
    下一个四年或者五年,我一定能收获更多,就像几年前我第一份工作刚结束,好朋友 @Likenttt 送我的诗一样:
    拆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
    人生还很长,我想一个阶段的失败,可能只是在提前优化我对世界的认知,帮我提前发现并解决我「人生模型」中隐藏的问题,为下一个阶段的成功做铺垫。
    2021 年:
    年初的期许:拆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
    工作上我的工资相比之前翻了数倍,工作环境也好了太多。同事中不乏 985 211、海归甚至清北的大佬(同事的 title 可能代表不了什么,但这确实让我很有成就感),跟他们学到了许多东西,熟悉了全新的工作文化(OKR 等),接触到了拥有数千万日活、十多万 QPS 的云上系统架构,并且完成了其中核心组件 K8s 集群的运维升级工作,获得了许多牛逼同事与领导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
    业余生活上被同事带着第一次海边冲浪、烧烤,又开始玩轮滑,还学上了泡茶。
    2023 年(虽然还没过完):
    年初的期许: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见识下更宽广的世界
    今年在工作上没有做出很好的成绩,马马虎虎。我更多的把时间投入到了业余爱好上。
    业余生活上,我又折腾了许多新技术(MCU 开发、各种 ARM/RISCV 开发板、Homelab、NixOS),并且因此认识了许多嵌入式领域的大佬。在折腾 NixOS 的过程中我做的开源项目、入门指南更是获得了国内外社区的大量好评,认识了好几位外国朋友,还收到了一些外国读者的打赏。这完全契合了我年初给自己的期许。
    我今年写 NixOS 入门指南的经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9-27 10:07
  •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测试旅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1:47:4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未来
    我过去的这四分之一人生,很难复刻,其中有太多的莽撞、理想主义让我饱尝苦果,其中的转折点也有许多运气与机遇的成分。
    但我的未来正是构建在此之上。


    有的人喜欢稳定,但当今大世,AI 飞速发展、中美摩擦不断、欧洲也各种难民、党争问题,全世界都在变化,真的有什么绝对稳定的东西可以依靠么?
    世事无常,纷繁复杂,我能做的,是在接受这份无常的同时,仍然能维持自驱力,在这个世界中探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近在苏洋的折腾群,从大家的自我介绍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年龄从 20+ 到 50+,学历从高中专科到博士,
    职业从软硬件到电工、灯光师、全职公益人、见证纸媒体消亡的电脑报前编辑,生活地点也遍布全球。我甚至还发现最近跟我深入交流过 NixOS 相关技术问题的群友,在十多年前就做过我当时使用或者接触过的产品,而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初中甚至小学,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撼。
    其中大部群友的年龄都比我大许多,他们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我往后 3/4 的人生还有很多的可能。
    另外随着我近两年逐渐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上有所建树,我也越来越觉得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确实很重要,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之外我还有许多可以做的事。
    我一直在践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因为太过兴趣驱动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我大学读得比较糟糕,但是能让我达成现在的成就的同样是兴趣,让我最近几个月接触 NixOS 并且获得了众多好评与感谢的同样是兴趣。
    最近有推友分享了一篇很实用的长文 How to Do Great Work - Paul Graham(中译 【实用指南】Paul Graham 两万字新文:如何取得杰出成就 ),我读了个开头,还没看完,但是发觉它很契合我,它与我的经历能相互印证,也对我未来的行动很有指导意义。
    其中我目前读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
    The three most powerful motives are curiosity, delight, and the desire to do something impressive. Sometimes they converge, and that combin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of all.



    三个最强大的内在动机是好奇心、快乐和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的欲望,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会成为最强大的组合。
    写这篇文章花了我一整天时间,第二天我又做了不少修修补补的工作。
    写作时我回想了很多的东西,也翻阅了我自己过往的各种日记、随笔,往事历历在目。


    我甚至有一点使命感,能感觉到这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文章写完后,我又反复读了好多遍,越读我越喜欢它,觉得它会成为我的一个人生里程碑。
    这个里程碑不只有纪念意义,它更是对我未来方向的指引。迈过这个里程碑,我对仍旧未知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后记
    因着今天发现我认识的网友中就有人在深圳做了多年全职公益人,我想起了去年 8 月份看过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作者现在也在深圳做公益。
    我又把书翻出来略读了一遍,很有些感触。
    偶尔回忆起自己当初的自卑、迷茫、挣扎,我会意识到现在的我虽然不再自卑,但仍然会迷茫、挣扎,怀疑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但我不觉得这是坏事,这正说明我走在了正确的路上。经常会有人说要「走出舒适区」,有这种迷茫、挣扎的感觉,说明我正在这么做。
    正因为曾经经历过人生的灰暗时刻,所以我更希望自己能记住,这是一个可爱的世界,这正是我博客域名 thiscute.world 的由来,今后我也会牢记这一点。
    其实这段人生是最美好的,以后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日子了。 —— v2ex 网友的评论,留做警示。最近几年过得一帆风顺,我确实是有点飘了,应该「居安思危」。
    文章的最后,我想我应该再次感谢,感谢这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认可我工作的同事跟领导,鼓励过我的家人、朋友、网友,感谢你们!
    没有你们,我可能早就迷失了方向,更不会有现在的成绩了。
    四年多前,我从学校不辞而别,我欠我的导员圆圆姐一个道歉,一份感谢,一个交代。这次,我也会一并补上。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互相成就。我今后也会争取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见识这个宽广、可爱的世界。


    评论区
    我也在其他平台分享了这篇文章,其中评论有些不礼貌的 judge(直接无视掉就好,有的人这辈子也就剩这点东西了),但也不乏好的内容。
    其中许多的留言相当治愈,让人心里暖暖的,有些留言让我会心一笑,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能够把文章分享到这些平台,让大家看到,真的是太好了!
    在跟评论区一些朋友交流时,也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这也让我相当开心。
    为着让大家都能看到其中好的内容,我把它们都列在这里。


    评论区
    我也在其他平台分享了这篇文章,其中评论有些不礼貌的 judge(直接无视掉就好,有的人这辈子也就剩这点东西了),但也不乏好的内容。
    其中许多的留言相当治愈,让人心里暖暖的,有些留言让我会心一笑,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能够把文章分享到这些平台,让大家看到,真的是太好了!
    在跟评论区一些朋友交流时,也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这也让我相当开心。
    为着让大家都能看到其中好的内容,我把它们都列在这里。
    0xffff 社区: 0xffff 评论区真的有很多真知灼见,强烈推荐一读!
    v2ex: 有些很治愈的评论,也有个别不好的,我觉得这些评论都挺有意思。

    关于这些不好的评论(譬如 v2ex 上有人评论我是在「无病呻吟」,还挺多人点赞,我觉得还挺好笑的 hhh),我想在这里为一些因此不快意的读者解释下。
    我其实感觉到,在我自己的体系能够自洽后,看待这类评论时,我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我甚至完全不觉得这些评论冒犯了我(笑)。
    而且作为一篇用来剖析自我、认知世界的文章,底下能有这么一条评论,我感到我的文章内容,其逻辑更加自洽了。
    如果仔细分析,从这条评论中真的能看出很多东西,我对世界的理解又更深了一点。


    如果说体系自洽有点不好懂,那我可以用个简单的类比来说明这一点:面对这种品头论足,我觉得我简直是在对牛弹琴。牛的哞哞叫会让我感到不开心么?我有必要跟牛解释我弹的曲子么?它听不懂关我何事?(一点人生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些帮助)


    关于这些不好的评论(譬如 v2ex 上有人评论我是在「无病呻吟」,还挺多人点赞,我觉得还挺好笑的 hhh),我想在这里为一些因此不快意的读者解释下。
    我其实感觉到,在我自己的体系能够自洽后,看待这类评论时,我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我甚至完全不觉得这些评论冒犯了我(笑)。
    而且作为一篇用来剖析自我、认知世界的文章,底下能有这么一条评论,我感到我的文章内容,其逻辑更加自洽了。
    如果仔细分析,从这条评论中真的能看出很多东西,我对世界的理解又更深了一点。



    如果说体系自洽有点不好懂,那我可以用个简单的类比来说明这一点:面对这种品头论足,我觉得我简直是在对牛弹琴。牛的哞哞叫会让我感到不开心么?我有必要跟牛解释我弹的曲子么?它听不懂关我何事?(一点人生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些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15 01:42 , Processed in 0.0684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