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9 00: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维果茨基是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者之一,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涉足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受到全世界心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尽管他的游戏理论没有他的心理学思想那样丰富,但是,如果要研究儿童游戏理论,维果茨基的游戏思想是不能跳过的。
    维果茨基在他的著作中仅仅用了12页来阐述幼儿游戏以及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维果茨基对于“发展”的看法以及对游戏的重要性的认识是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也激发了其他研究者的兴趣。维果茨基比较强调象征性游戏(representational),而对感觉运动游戏(sensorimotor play)相对忽视,这与他把幼儿能使用符号(sign)作为幼儿步入高级认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一致的。维果茨基对游戏这个主题的研究流传后世的不多,但是受维果茨基关于游戏的论述的启发,这方面的研究却正在深入,有一些研究尽管并不是直接打算去验证他的观点,但是确实给他的游戏理论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持作用。
一、维果茨基对幼儿游戏社会性本质的客观认识
    19世纪中期之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人们开始了对游戏本质的理性探索。比如,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现神的本源。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都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幼儿游戏的动力归结为剩余精力的发泄和运用,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出发,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20世纪初荷兰心理学家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幼儿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上述游戏本能论以抽象的思辨方式,肯定了幼儿的生理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游戏对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但没有真正改变人们对幼儿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态度。
    维果茨基在分析、批判前人对游戏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游戏本质观。他认为要把幼儿游戏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来考察,否则就不可能认识游戏的本质属性和主体性价值。维果茨基强调“假装游戏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是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典型特征。他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在对游戏进行概念式的解释中,以象征性游戏或角色游戏为重点分析对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了这类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
二、维果茨基对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游戏的发展性体现在,一方面,游戏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幼儿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游戏本身也随幼儿的发展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游戏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游戏从属于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游戏水平。幼儿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游戏的发展水平,幼儿玩什么、怎么玩,都取决于他们的发展水平,游戏就是幼儿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而维果茨基则认为,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活动孕育了新的发展可能性,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建构和生成的作用。
    正如维果茨基所说:“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游戏正如放大镜的焦点一样,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幼儿所有的发展倾向,同时,游戏本身就是发展的主要源泉”。游戏不是发展的消极被动的附属物,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包含了下一阶段发展的可能性,并为幼儿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游戏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维果茨基主张游戏先于发展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游戏在幼儿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在进行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游戏的发展性。教师在对幼儿游戏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幼儿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所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三、维果茨基对游戏的关键特征的认识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清楚确认游戏的明显特征,那么我们就能了解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了”。为了分离游戏的不同特质,他对其他研究者分析的幼儿游戏的关键特征加以研究后,发现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游戏的特质。比如说,通常认为游戏是幼儿的愉悦性活动。其实,愉悦性并不是游戏特有的属性,也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愉悦的,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能受到父母的表扬或者听一个精彩的故事,幼儿或许比游戏更高兴,甚至有一些竞争性游戏,当结果出来了,一些幼儿并没有获胜,那么他们也不见得有多高兴。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有两个关键性的特征。首先,所有的象征性游戏创造了一个想像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允许幼儿有一些不现实的愿望。这种想像的情景表现在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或者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维果茨基指出:“当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幼儿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象征性游戏的第二个特征是象征性游戏包含了幼儿要想成功地进行这个游戏就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在学前阶段晚期以及初进小学的孩子,他们的游戏活动基本上都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尽管有些规则并没有提前制定,但是幼儿创造出的最简单的想像性场景都体现出与社会规则的一致性。比如,当一个孩子假装去睡觉的时候,他就遵循作息时间这个行为规则。另外有孩子把自己想像成父亲,把玩具想像成孩子的时候,也要遵循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行为规则。维果茨基断定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一个想像场景的存在,那么就一定有规则”。但是游戏中的规则,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由成人给孩子定的规则,它是由孩子自己制定的,只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
四、维果茨基对游戏作用的认识
    首先,维果茨基强调游戏使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孩子学会了不仅按照对事物和情景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根据情景的意义去行动。幼儿在创造一个想像性场景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顺应外界(幼儿身边的物体或事件),也学会了把外界刺激或场景的意义同化为自己的观念。比如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玩具就想立即得到它。进入学前期后,孩子还不能立即使自己的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必须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作为支架,来帮助他使思维脱离具体事物的束缚,游戏正好提供了这一支架。那么游戏是如何帮助幼儿的思维脱离具体事物束缚的呢?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假装游戏中的客体代替物(object substitution)是这个过程的关键。比如说,当幼儿用一个枕头来代替一个熟睡的孩子的时候,就改变了思维与环境的联系,这时这个枕头就成了区分“孩子”与真正的孩子的关键。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意义上的分割,是因为当幼儿以一种假装的方式去对待替代物时,幼儿就把替代物的通常含义改变了。但是维果茨基不同意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是任意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代替其他东西的说法。他认为,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不是任意的,而是取决于代替物本身的某些特点,以物代物的关键是幼儿能否用一物体的名称取代另一物体的名称,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就不可能使词与物体分开,也就不可能以物代物。
    从语言的发展来看,游戏帮助幼儿把词作为一个符号来掌握。维果茨基强调:对于幼儿来说,把思维或词语的意义同它们所代表的客体一下子分开太困难了,事实上,它们是一个逐渐分开的过程。!12#有研究表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幼儿在游戏中的客体替代物将变得越来越灵活。
    维果茨基还指出,幼儿在游戏中虽然能够根据物体的意义去行动,但是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他却不能这样做,他们用真实的物体做出真实的动作,这是学前阶段出现的一个很有趣的矛盾现象。学前幼儿的游戏看起来是自由的,然而游戏需要幼儿不断地阻止自己的直接冲动,因为他们必须使自己服从想像性游戏场景或游戏的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自由游戏并不总是自由的,因为放弃冲动行为并不是幼儿在那一刻想做的,而只是为了使自己玩假扮游戏玩得更高兴。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游戏就成为了幼儿早期完全受情景束缚的知觉和完全摆脱现实情景束缚的思维之间的中介。
    其次,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同皮亚杰相反,维果茨基把游戏看作是幼儿同化的最佳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去实践刚形成的象征性图式,游戏对于一系列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都有作用。有证据证明,象征性游戏对学前幼儿的记忆、语言、意志行动有深远的影响,并且能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比如,有研究表明,在社会性假定游戏中,学前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持续更长时间,吸引更多的孩子到活动中来并且更加注重合作。仔细研究维果茨基的理论就会发现,他说的游戏促进发展是很复杂的,而且不是直接的,某些能力的发展或许要在很多年以后才能显现。当我们站在维果茨基强调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性根源的立场上来考虑幼儿发展的时候,我们自然会看到:那些更多地玩象征性游戏的幼儿在一般智力发展上有所提高且更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也被老师认为是更社会化的、更能胜任工作的幼儿。
五、对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评价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他的一些观点,如游戏是学前幼儿的主导活动、对游戏动因的解释以及关于游戏发展规律的认识,被他的同事和学生列昂节夫等人吸收,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发展。
    首先,维果茨基对游戏的理解对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和讨论游戏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对游戏本质进行的思考与探索,把游戏的幼儿从游戏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从而彻底地批判了游戏的本能论。这就使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有了更加客观化和科学化的思想基础,也大大地推动了幼儿游戏在教育中的实践和运用。他把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社会性,一方面强调了游戏受制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幼儿对前辈经验的掌握,肯定了成人与教育在幼儿游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关注游戏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规则,肯定了游戏作为幼儿掌握社会文化、生活经验的手段或途径的有效性。因此他的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极大地提高了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开展和指导幼儿游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了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然而,维果茨基对幼儿游戏社会性本质的认识,将游戏定位在社会性活动这一层面上,掩蔽了游戏活动自由、自主的基本属性,否定了游戏作为一种自发、自由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加以批判的。
    其次,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是与他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启发下,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模式,如“支架游戏模式”。支架幼儿游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成人支架与同伴支架。他认为,游戏与发展的关系可以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相提并论,但是游戏为性质更为广阔的需要和意识的变化提供了背景。游戏是发展的源泉,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等等,所有这些都出现在游戏中,并且在游戏中表现出学前期的最高水平。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尤其强调有主题的角色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以及成人在幼儿游戏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理论有其特色和长处,但是,维果茨基只注重研究幼儿的游戏,没有涉及动物的游戏;在幼儿游戏的研究中,只注重研究主题角色游戏,而且把这种游戏理论运用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时,很容易强调成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和干预。这是我们在继承维果茨基游戏理论合理成分时应加以审慎考虑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16 07:41 , Processed in 0.0672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