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总觉得自己对软件测试体系了如指掌。有一天,大大卷发现他在写某个项目的测试计划,就和他聊了起来。 问:“小小,来讲讲你对测试计划的理解…” 答:“老大,我都做了好几次了,公司体系也熟,不就是明确测试目的目标、测试对象范围、测试进度计划、测试人力设备、测试方法观点、培训计划等等,公司体系有模板,按照那个填写就行…” 问:“很好,那我问你,目标确立是否有效的依据是什么?时间进度是否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方法观点是否全面的依据是什么?范围对象是否准确的依据是什么?假设你设定的这些都是有理有据的,那么要达成这些你是怎么想的?有哪些方针、方法、策略?在广度上有没有没有考虑到的环节,是全面的吗?在深度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思路,是最好的吗?…” 答:“额……额………额…………额……………好吧,我再研究一下……” 面对一项工作,开始行动前的思考很重要,即使是行动的计划,计划形成的思考也很重要。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计划就是思考,逐步被流程、模板固化了思维,让计划本身也成为行动,缺乏了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思考本身的呈现方式,是否最大限度或者最便捷地进行思考过程的呈现,也是一个难题。 比如,一谈到改进,很多人立马想到搞培训搞教育、优化流程过程、做分析做总结,但这些都是措施,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些措施和目标的关联关系是什么?怎么证明关联是准确的、全面的?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很多时候是走形式,缺乏方向性、可监督性。 那么索性在计划之前加入一个环节:strategy,企划策划或者叫策略方针,针对测试过程就叫‘测试方针和品质保证方针’。 首先确立一个目标,如果测试组以项目品质为导向,那么就按照‘缺陷流出率’作为最终目标,在这个目标基础上提取一些子目标,如‘用例密度’、‘用例摘出密度’、‘缺陷密度’等,但目标实际值的确立,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如何保证这个数值不是拍脑袋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这方面就需要下足功夫。 第一步:先找一个基准,或者是行业内、或者是公司内、或者就是某个类似的项目,看看这些项目的目标的实际实现情况是什么样的,先拿来作为参考目标,确立一个基准。 第二步:按照沿用、改进、差异、添加这四个部分,进行基准项目和当前项目的对比。除沿用外,其他部分都会对目标产生直接影响,如改进可以提升质量、差异影响了范围、添加影响了进度,最终影响了目标,这些影响是否全面,需要依靠第三步。 第三步:每个部分都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需要考虑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测试实施过程,包括测试计划、需求分析、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变更对应、过程监控、对策活动七个方面。第二个维度是:QCDS方面,包括范围、质量、成本、进度,还有人力、设备。通过这些方面来思考沿用、改进、差异、添加对于目标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