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故事] 什么样的大实话,让一名年轻人最后退出面试的决赛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10-29 09:20
  • 签到天数: 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测试旅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3 13: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试障碍”、“面试恐惧”是求职人群中的常见词。

    一些专业能力过关的人,到了面试环节,很容易滋生“我不行”的焦虑感。

    其实很多时候焦虑都来源于“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破除认知尴尬,大胆预判,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招聘市场的宏观环境和面试官,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在微观的“面试流程”中,我们却大有可为:排除内心的噪音,厘清关键项。

    或许你可以了解一下黑板去沙思维。


    1、看清问题的本质

    朴树的《平凡之路》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走着走着就迷失了反向,在十字路口徘徊,这就非常需要建立黑板去沙思维模型。

    黑板去沙思维模型,是指在我们面对一个新鲜的事物时,一直像是在去掉一个不明确的,从而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就好像是黑板上有了沙子,逐渐将沙子除掉,才能看清其中的本质。

    比如,年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做述职,述职的本质就是让领导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价值。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将工作中一些杂、乱的小事排除掉,而将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项上面,并有针对性的将能够体现工作价值的内容放在亮眼的位置进行包装和阐述。

    任何事物,一旦你能够看清它的本质,解决起来都会相对轻松。

    那么,在面试中,应该如何利用黑板去沙思维呢?

    2、经典问题都有“套路”可循

    近日,在某招聘论坛中,一位双非,本科化学,跨专业投岗滴滴/阿里的后端工程师,一路挺过三面。

    他无互联网实习,无比赛,无论文,在2022年8月开始学习Java,全力备战秋招补录,并成功拿下了offer。那么,他是如何成功的呢?

    面试不是开“盲盒”,一些重点问题可以提前想清楚。

    在专业技术过关的情况下,厘清面试的关键项,提前做准备。

    “心机”开场,第一印象决定面试成败

    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特别的标签,比如,时尚行业见不得秋裤,图书编辑看到错别字就想吐,自由职业根本就不自由,设计师最怕甲方提“感觉”......

    “一个人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第一印象”。

    求职者在面试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与举止,有效控制沟通中的语气和措辞。

    当开始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切勿照搬自己简历上的内容,而是需要讲一些关键性的数据、结果,先表达自己对行业、岗位的热爱,然后表现自己的经历与岗位相匹配,再突出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

    从容应答,经典问题都有“套路”可循

    面试官们会通过询问求职者工作经历中的具体细节,来判断他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提出的问题虽然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普遍都有以下几类:个人介绍类、经历经验类、职业素养类、行职企岗类、补充了解类。

    1)巧用STAR原则回答【经历经验类】问题

    经历经验类,更多的是测试应聘者的经历是否是真实,考察其行为模式以及更注重结果,面试官往往会挑选简历中感兴趣的项目或者实习经历进行提问。


    应对这类问题,可以用上STAR 法则:

    当我们从情境、任务、行动和结果入手,将具体的行为讲明白,多使用行为动词,如“带领”、“执行”、“推动”等,HR和面试官会更愿意相信你的经历,相信你的能力。


    2)【职业素养类】多强调上升空间

    这类问题往往考察求职者的职业规划、忠诚度、稳定性。

    在跳槽率普遍比较高的互联网领域,HR和面试官会非常关心“你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原因”。

    这类的问题,经常也会成为“送命题”。

    大家切勿将“大实话”随随便便脱口而出,可以将重点放在个人的职业路径规划中,多强调上升空间和优质平台倾向,少提与上家公司和领导的麻烦问题,好聚好散。


    3)【补充了解类】切忌沉默被动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跟我聊吗?”

    在面试即将结束前,面试官常常会这样发问,这题非常考验求职者的应变能力。

    如果你的回答是“没有”,面试官可能会觉得你的求职意愿不高,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人。

    其实,我们大可以从岗位、部门、企业三大维度来回复和反问。

    比如,可以请面试官给一些该岗位的发展建议,请教面试官擅长的专业特长;了解部门的未来规划,短期的小项目进度,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司今年的整体目标,新人的培养策略和晋升途径等等。

    这样的提问,会让企业方意识到,你是愿意了解或者加入他们的,让沟通更加顺畅,成为最后综合评定中的有利依据

    面试其实是“开卷考试”,很多问题早就有人帮你想好了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磨练专业技术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职场软技能”,横扫面试焦虑。

    对于大多数岗位而言,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都是评判一个人面试表现的标签。

    行动起来,有准备得去迎战,好过什么都不做,只是沉浸于害怕和焦虑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22 18:13 , Processed in 0.0697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