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1# 依旧执着
阶段一:
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概念学习
2.实际测试用例设计(不使用任何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只是单纯的根据自身对需求的理解,来设计用例)
————————————————————
阶段二:
1.针对实际设计的用例,检查哪些部分符合用例设计理论,并重新复习巩固理论知识。
如,设计1编辑框用例
不用任何方法,通常都会想到测测数字,字母,长度这些典型用例。其中用到1111,asda,90,-1...等等不同的测试数据。
其中,数字类型的其他测试数据没有使用,则体现了等价法;而“1111”“90”“-1” 则与边界法理论不谋而合(假设边界值是999);
2.针对1对比结果,思考泄露用例。
如,“1111”“90”“-1” 与边界法相似。而将此部分数字测试直接套用边界法,发现两个边界点0 和999及其边界点两侧都没有测试。重新修改测试数据为:1000,999,90,0,-1
PS:阶段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反复实践,最终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其实只需拿出小时候做作业的10%激情即可)
阶段二适合简单用例方法的学习,如等价,边界
————————————————————
阶段三:
高阶用例设计方法的实践
所谓高阶用例设计方法,其实就是可用于用例框架设计的方法,如流程法,正交法
此部分涉及用例整体的架构,所以,不再依靠原有用例的原始设计。而直接从需求分析入手,一步步套用标准用例方法,最终生成用例组。
在论坛可找到很多实例,先了解大体套用流程。然后在工作中选择一个已有用例的类似需求,套用标准方法重新设计用例,然后再比对两组用例的覆盖是否存在区别。若套用方法设计的用例覆盖度较低,则思考此泄露用例可以用什么用例方法补足。补足思路与阶段二一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