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以来,我市使用贴片式“暖宝宝”被烫伤的患者有所增加
医生提醒,“暖宝宝”并非“老少咸宜”;劣质“暖宝宝”容易导致皮肤疾病
本报记者 祝福
关于“暖宝宝”的问题,本报曾经关注过。近日天冷了,一种被称为“暖宝宝”的贴片式取暖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我市市场上,不同品牌的贴片式“暖宝宝”鱼龙混杂,而且质量有优劣之分,甚至有些三无“暖宝宝”为了掩盖身份换上“进口”包装。
贴“暖宝宝”,后背皮肤被烫成“大理石”
26岁的小李家住沙河口区黑石礁附近。今年刚入冬时,小李听同事说“暖宝宝”贴在身上取暖很好用,小李就在自家附近的街头小摊贩处购买了两片“暖宝宝”。
小李告诉记者,“暖宝宝”包装很精美,里面还有说明书,但无论是外包装还是说明书上都印着日文,没有一个中国字。由于看不懂说明书,小李只有按照自己的办法将“暖宝宝”直接贴在背部的皮肤上,贴了不到一个星期,她感觉背部隐隐作痛,洗澡时对着镜子一看,惊呆了背部贴“暖宝宝”的地方有块拳头大小的皮肤干燥紫红,有一些细小网状的龟裂纹,患处皮肤摸上去像一块大理石,而且还很痒。
“我开始以为是皮肤发炎了!”小李赶紧到医院看病,结果医生告诉她,这并非过敏等皮肤病,而是因使用“暖宝宝”不当导致的轻度烧伤。
来历不明“暖宝宝”穿上“洋装”
根据小李提供的线索,记者对我市贴片式“暖宝宝”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龙江路附近,记者找到了一个路边地摊在卖一种外包装都是外文的贴片式“暖宝宝”。摊主解释说,是从日本进口的。
记者又问:“这个‘暖宝宝’怎么用?”摊主只说了句:“哪冷贴哪儿就行!”对于“暖宝宝”在使用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却只字未提。
记者花了1.5元买了一片“暖宝宝”。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种“暖宝宝”的包装上除了外文,根本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产品批号等。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我市销售的一些“暖宝宝”质量鱼龙混杂,甚至有一些商家为了促销夸大“暖宝宝”的功效。
在星海公园的一处早市上,一个地摊摊主称,贴上“暖宝宝”能快速消肿、止痛、活血化淤,能治疗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风湿及类风湿等疾病,这种推销词吸引了很多老年人。
那么,这种印上外文、售价1.5元的“暖宝宝”真是进口货吗?带着疑问,记者又走访了我市几家销售“暖宝宝”的药房,这几家药房里出售的暖宝宝上面都写着中文,上面不但写了效果,还注明了使用“暖宝宝”的详细方法以及适用人群。
而在这些药房里,贴片式“暖宝宝”的价钱每片三四元钱,比记者之前在地摊上买的“进口货”贵了整整一倍多。销售人员介绍说,药店出售的国产“暖宝宝”都要每贴三元以上,如果那种廉价的“暖宝宝”真是进口的还卖得那么便宜,商家连老本都要亏了,“都是国产的,弄上这些外文就是看上去花哨一些罢了。”
记者了解到,“暖宝宝”的主要原料是铁粉、活性炭粉、盐和水。铁粉自然氧化,放出热量就会达到发热的效果,但由于使用发热材料的纯度、比例不同,致使其质量、价格存在很大差别。
不是谁都能用“暖宝宝”
近日,记者从大连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了解到,入冬以来,医院门诊接待的使用贴片式“暖宝宝”烫伤的患者有所增多。
‘暖宝宝’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0摄氏度,这样的温度会造成低温烫伤,而且疼痛感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医生介绍,市民要保证在穿着足够多保暖衣物的情况下使用取暖产品,否则会被烫伤,而且如果使用来路不明的劣质“暖宝宝”的话,更容易导致皮肤过敏、发炎等症状。
为此,医生提醒,避免在同一位置长时间使用“暖宝宝”,若发现皮肤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暖宝宝”并不是人人能用,糖尿病人、儿童、老人感觉不灵敏应谨慎使用,防止被低温烫伤;孕妇和皮肤敏感的人最好避免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