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6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聊聊看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感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30 13: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常说,多读书,读好书。很多人觉得读书读书,看过就算了,有些书经典的,也许看上两遍,3遍。我的经验是读书的时候常常会有写感触,这个时候,把感触写下来,有的是直接写在空白处,有的会写在自己的blog里。在写的过程中,又经过了一次思想加工,体会就更深刻。
现在大家都很忙,因为忙,很多本应该去思考的东西都没时间去好好想想。借这个机会,给自己一些冷静回顾的时间,写写体会,写写感想。然后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8-5-30 18:05:2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此书,先从开篇概论起读,在一开始就对于现在的成功学及励志学进行了批判。现在我们都向往成功,但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怎么样的?是依靠各种所谓的交往技巧还是不惜一切得到权势?我们很浮躁,总希望是立即就能成功,而比起进行内心的修养及时间上的等待,所谓的技巧能更快显示出效果来。作者在一开始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剖析,发现就是因为这种心态对他的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谓的技巧也许能让我们一时之间领先,但随着时间别人总会发现这技巧后面的真正的人。现在企业家都在宣扬企业文化,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叫员工应该为企业进行大量的奉献,而少讲企业应该怎样对待员工。但是员工才是推动企业的动力,如果不是以真诚待人,而总代以所谓的企业文化,大家都会看出其所谓“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有个笑话是讲一个成功企业家被人采访,当问及其成功的秘密时,说是无论何时只要将工作都放在第一就能成功。但别人请他具体解释时,他却说他成功地让他的员工们对此深信不疑。
    在了解作者的基本态度之后,再看之后的习惯一,积极主动,其中一开始讲的却是如何不受外界影响。之后才是积极主动的内容,对于这个观点其实和有志者事竟成差不多,但是对于成功却不是如此确定,只是告诉你,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去尝试,之后才知道会怎么样。而不是因为他人的观点就不敢行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很多时候我们放弃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人的一句话,在积极主动的所有内容中,就是让我们除去他人的影响,勇敢尝试,摆脱依赖。如果要用在自己身上的话,就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习惯二的以终为始比较容易理解,即是说“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让我们先对事物进行一个目标,而不是盲目行动,很多时候我也仅仅一时热血去做某事,但做着就会放弃,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方向,同时如果能把目标定好,在完成时也会给自己满足感,从而激励自己去完成。
     习惯三以要事为先,工作中最有体会,基本都用在急事上,结果把一些不急的要事也变成了急事,结果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个习惯的养成也可以让我们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重新进行评估,如何对待不急的要事,以及如何拒绝急的不重要的事,如果能做好这步,生活及工作便不会像救火一样忙乱不知所措了。

                                                                    花云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8-5-31 15:42:21 | 只看该作者

史明 读后感

其实在开班时,我就看上次数,不过到现在为止也只看了一半,也就说说我比较感兴趣的时间管理—要事第一。
  在以前,我对于时间管理根本没有规划,对于人生也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活的有些浑浑噩噩。书中说:总共有4种时间管理方式。第一代为便条式,其实很多很多的人都是用这种方式,说句不好听的,使用这种方式的往往是一些没有大志的人,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工作。第二代为日程表式,可以说是进化了一些。但是,使用日程表的人总是哪么忙碌,好像永远忙不完,但是成绩却不大。其实,感觉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只不过是有些计划的任务,但是任务间缺乏管理。第三代就有了优先级,我敢说,大多数经理和老板人都是如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事务。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眼睛里只有钱,无论是情感还是身体都有很大问题。
  对于第四代,个人感觉要实现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本人并不是一个有计划的人,只能一步一步来。罗马也不是一日建成,我要提升自己,必须日积月累。拿现在说,重要的事情就是学好测试知识、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结交一些朋友,这也是未来几个月的目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8-5-31 20:12:58 | 只看该作者
坦言而论,刚拿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后,我很不以为然的将之束之高阁。这种励志的书籍,在书城只要抬眼望去,满目皆是,略为阅之,基本上说的也大同小异,无外乎强调要积极生活、态度决定一切、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云云,类似的讲座在大学里也听过不少,好似现在的成功人士都是一个磨子刻出来的,而且看时听时让你觉得热血沸腾,过后却转眼即忘,就像肯德基的麦辣鸡翅,毫无深刻回味的余地。迫于写读后感的压力,终于拖拖拉拉地在儿童节到来前拿起了这本书,细读了第一章之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以前接受的大多是所谓的性格魅力论,他们提倡的东西就好比在你真人的本性外面用浆糊搞鼓一层大家喜欢并认同的性格特质以此来取悦别人、获得成功,而有些性格特质或许是与你常年累积形成的人格和思维方式相悖的,因此实践起来既不愉快又不真实,甚至还有勉强排斥之感。而此书阐述的是人格,而非性格,提倡我们不要僵硬的将某些成功所必要的性格要素(有些是技巧和手段)来强行灌输或者改造自己,而是尝试跳出自我的框架,从内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人格、良知及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本质意义上的成长和蜕变,才不会有勉强和肤浅之感。第一章我阅读了两遍,开始意识到它与其他励志书的区别,并决定不为了写读后感而是要真正去读懂它的内容。
      由于前面的拖拉,目前我只看了三章,但已经刷新了看励志书的记录。对于积极主动,我的理解是,书中所阐述的积极主动,并不单指与人沟通或行事上的积极主动,更不是我平时肤浅认知的“外向、开朗、热情”的性格特质,而是一种对任何环境、条件、遭遇的选择回应的原则,它建立在自身的价值观和独立的意志之上,因此,积极主动的人有能力掌握自己的自我意识,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或者外界的刺激而任意贬低或者抬高自我,说得更白一点,就是“痛苦自己找,快乐自己寻”(看来我们中国人真是智慧非凡啊)。书中后面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告诉我们如何来区分主动和被动,积极主动的好处和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培养积极主动的人格(注意,是人格而不是性格)。积极主动与性格毫无关系,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或许你仍旧是一个内向害羞的人,可是并不代表你对待错误是推卸责任的、对待问题是畏难退缩的、对待困境是怨天尤人的、对待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准则的。显然,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是以上四个排比句取反,而要做到这些着实不容易。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某些问题。首先我觉得必须要聆听自己的心灵,真正理解自己的价值观,知道“我要”什么,因为我们的选择的依据是我们的价值观,这点很重要,没有依据就像没有SRS那样无所适从,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着重集中在“影响圈”内,知道“我可以”做什么,并许下承诺,用实际行动去付出和实践。而最终对于有些差强人意的结果或者说遭遇,内心的痛苦自然是免不了的。但是也可以积极主动地让这种痛苦尽可能的少一点,或尝试去改变这种情况,并且在实在无力改变之时坦然接受。对于错误,要转换思维,尽量从自身找原因,即使是别人造成的,也要“心存同情,不要一味指责”。个人觉得这条对于我们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测试工程师就是给别人找错误的,写到这里不由想起王静兰老师曾经给我们分析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测试工程师提交的缺陷开发人员不认可怎么办,当时老师给我们的处理方法首先就是从自身找原因,是否将缺陷确认并且清晰描述了,然后再去找开发人员沟通,找出无法造成一致的原因,看来王老师也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其思维方式是从内、从自身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存在于别人”,唉,可惜王老师去北京了(晕,好像偏题了)。
      好久没码那么多正经的文字,颇有语无伦次之感,好像也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生涩地写下这些临时抱佛脚的感受,希望与同学们共鉴。不过我可以保证,这本书我会看完的。 OV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8-5-31 21:26:54 | 只看该作者

由"积极主动"想到的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在二次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遭遇极为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分子的魔掌之下,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作为常人的我们可能会放弃一切,甚至包括生存的奢望.可是他却向我们诠释了人类的终极自由.纳粹分子能够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却不能征服他的自我意识,思想可以超越肉体的束缚,在他自己渴望的空间里驰骋.于是他的自我意识给自己营造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强大的内心力量同时也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还记得若干年前努力去体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现实意义,却始终找不到心灵的依托点,最终以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唯心主义者的自欺欺人的美好愿景罢了.可是当弗兰克尔向我们诠释的内心超越现实环境的禁锢的活生生的例证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明白了原来哲人的先见和高明.也许这就是生命不段积累的意义,真理和准则会验证一切事物和行为.
       曾经是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但从未想过是自己的原因还是真的环境无法克服,好像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去克服的呢.就像有时候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进行评价一样,有的认为好有的则不同,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我们的伟大领袖可以在闹市看书而不受干扰,我们在安逸的环境下却忘了内心的力量远比现实的环境能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倘若我们渴望成功,那么请不要给自己的堕落寻找借口,如果我们渴望成功,请不要向环境低头,如果我们渴望成功,那么请排除一切包括人的和物的干扰,甚至是自己,
        低下自己高傲的头,是为了抬起自己高贵的头.曾经一位老师经常用一句很平实的话来教导我们:"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起来".沉下去用心思考,靠本源的自我来实现本我的价值,我们才是积极主动的,才是在心的指引下行动的.才有可能成为高效的.否则只能让人生成为环境的俘虏.

[ 本帖最后由 wyping1984 于 2008-5-31 21: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8-5-31 21:41:44 | 只看该作者

阮晓夏

花了点时间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前3个之后,我觉得要把3个都写下来的话,花的时间太多,而且写的也未必好。所以我选择了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部分来写。那就是“聆听自己的语言”。
    这本书的前2个习惯开头都有试着跳出自我的框框,用心客观的审视自己。这是一种用客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方法。对于现在的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做到的。
    但是,聆听自己的语言,对于这一点,努力一下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个人的语言就可以真切地反映出他是否能够积极主动。思维定式决定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通过审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发现内心的地图。
    消极被动的语言有:我已无能为力。我就是这样。他把我气疯了!他们不会答应的。我只能这样做。我不能... 我不能不...  要是...就好了
    积极主动的语言有: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我能选择适当的回应。我选择... 我更愿意... 我打算...
    消极被动的语言源于决定论的思维定式,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推卸责任的被动语言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是它往往会强化宿命论,使说话者一遍遍被自己的话洗脑,并不断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他们更加自怨自艾,逐渐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进而失去对生活或命运的把握。
    经过自我审视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有不少的消极被动的语言。例如:我不能不早起。其实我可以用积极主动的语言说,我比起迟到,我更愿意早起。例如:我就是这样的人,你爱如何就如何。用积极主动的语言说,虽然我现在是这样的人,不过我可以改。例如:要是我初中高中认真学英语就好了,用积极主动的语言说,我打算现在就开始加强我的英语能力。
    可以看出来积极主动的语言都是很乐观,很开朗的,有实际行动的语言。消极被动的人都是用情绪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而积极主动的人让价值观支配感觉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
    所以我现在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我选择先从自己的语言上开始改变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8-5-31 22:34:40 | 只看该作者
刚把这本书的前3个习惯看完,其实内心一直都挺排斥这类书的,有句老话叫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我觉得说的不太全面,每个家庭应该都是独立的,都各有各特点。同样的,就个人来说,每个人也应该是独立的,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不一定要去模仿或者复制谁的某些东西,就好像学校并不能培养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属于高效人士吧,他们的习惯可能会大不相同,但这些并不能阻碍他们取得成功。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书中的有些东西确实是对的,是成为高效人士的必备条件。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都是一些很好的习惯,但只知不做等于空,就算做了如果不能长期的坚持的话也不能称为习惯,习惯就是对一件事能够保持持续的动作,最后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之前,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应该要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让其成为你不断前进的动力,当然它应该是由很多小的目标所构成的,你可以在每天,或者一个时间段设置一个目标,这些目标都是为最终的大目标所服务的,在实现的过程中,一些做事的方式方法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快的达成目标。在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后,这些好的方式方法就会被保留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习惯。
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可能还没有确立自己的目标,或者有了目标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的它,书中的三个习惯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先是脑海里的酝酿,再是实质的创造。实质的创造也就是要事第一,讲究的就是自我管理,要靠自己的自制力来掌握重点,要注意的事放在第一位,把次要的事放在第二位,对我自己来说,要做的自我管理还是有点难度的,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一些重要的事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一些事所替代。接下来的时间会继续揣摩书中的内容来强化自我的管理能力。
    最后想说由于文章写的比较仓促,可能有些意思不是表达的很清楚,但都是自己一些想法和感受,保证真实有效。另外还想说的一点就是感觉这本书翻译的不是太好,解读作者想法时有点累。

[ 本帖最后由 gucciyoung 于 2008-5-31 22: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8-5-31 23:18:47 | 只看该作者

张承

我这人不怎么喜欢看书,,特别对于这类励志类的书籍我很是反感,我对这些书的看法就是看了这些书并不能代表你就能成功,当然你不看这些书你的人生也必就会失败.
         这本书我就看了前3章,正好看到第一个习惯,我就谈谈习惯一:积极主动吧.
         书本关于积极主动讲了很多,基本上是我以前很少会想到的或是想不到的,我看了之后感觉要让我达到书中的要求有点困难,我对积极主动的理解就是自己要想进步,只能靠自己,别人是不会推着你向前进的.用句通俗点的话说就是人,只能靠自己,对于做任何一件事,我们不能报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这种消极策略,这种消极的策略也许能短时间内解决你当前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的问题.
        这点我在以前的公司时深有体会,当时我们部门是我们公司另外一个部门的供应商,老实说我们当时产品的质量是不怎么好的,对方如果对我们产品没有抱怨,我们部门就万事大吉,若是对方部门抱怨了,等着我的就是无休止的开会检讨,我们当时的部门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从源头去管理产品的质量,不能主动的去提高产品的质量,才造成我们部门处处受制于别人.所以,我看了这本书后不能强求自己达到书中说提到的要求,但务必也要做到我所理解的那样.
         以上就是我的读后感,感觉文字比较生涩(我学数学的),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8-5-31 23:29:34 | 只看该作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斯蒂文.柯维(这是以前看的一篇关于高效管理时间的小文章http://www.uuzone.com/blog/uu_avfdokv/98282.htm里面有提到此人).很早就有耳闻.最近有幸时间充裕,看了看这本书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如下的读后感.
  书一共分为四部分+一个附录.第一部分概括了人的三种不同时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二到四部分对这三个时期进行分别展开阐述.既然柯维都分这么多部分来写了,所以今天就先谈谈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下面只是谈谈我对这一章节的感受.
一.选择的自由--刺激和回应之间.
以前认为积极主动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做事去面对问题.其实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这里面还包括了对事判断的过程.什么是判断,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应该对什么的事做出反应,而其他根本不用关心. 这里面就存在了选择的自由.就像那句”不要跟白痴吵架,那样会显得你很白痴”.这点说明在我们积极主动前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是,好些 “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我守护的姿态.他们的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很显然这就是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所关心的,被许多杂事所困扰,在这种思想下,越是积极主动越是处于被动地位.这就引出了书中另一个概念: 关注圈和影响圈.
二.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大体上指的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影响圈指的的是:在关注圈中能被掌控的部分.划分关注圈的意图是在采取积极主动之前,区分出这是不是属于关注圈范围,如果不属于就可以选择不回应.同时作者将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点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时间和精力在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分布来判断积极主动的程度.我们可以将我们关心的事些在纸上,然后归类划分出关注圈和影响圈,通过对在影响圈里的事务进行积极主动,不断扩大影响圈的范围,直至影响圈超过了关注圈的范围,表明我们能掌控的更多了.
三.不能和能 如果和我可以
关于这点我们会有很多切实的感受.就像书上举的例子:”如果我学历更高…””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如果….”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完完全全是在找借口,但好多人包括本人,还是喜欢在做了一件蹩脚的事后放出如此感慨,压根就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在作怪.柯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在这些无为的抱怨后加上一句”我可以…”比如:”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我可以…””我学历不高,我可以…”在抱怨的同时给出解决办法.在下此抱怨前解决掉这些问题.
以上是本人对书中观点的一些小结,希望对没看过这书的同胞有帮助.--------by张杰

[ 本帖最后由 nove 于 2008-5-31 23:3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8-6-1 01:03:45 | 只看该作者

都说读好书,,行万里路。但很多男孩子平时没有读书的习惯,我是典型之一。
鉴于此书销量的缘故,这两天临时翻阅了一遍,一些精彩的章节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的作者倡导有识之士应告别旧习惯,克服惰性,合理安排自我。
我主要是想谈谈养成积极主动习惯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借口是你选择主动时最大的敌人。积极主动往往意味着要面对恐惧,而借口可以让你很释然的放弃积极主动。
2、要经常你向的潜意识灌输积极的思想,比如,应该经常说我能……,我可以采取…..就能……,我完全可以…….。尽量避免消极的想法,比如,我不能……,因为……,所以我不能,我做不到……等。
3、采取行动,而不是光去想。想得再完美也没有用,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4、不要向问题和困难低头。
5、努力扩大影响圈。
6、不要害怕犯错,那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改正它,再来一次。
在我第二遍阅读本章的时侯,我又有新的收获,我感到,我的确对环境的抱怨太多了。我的问题在于太害怕碰壁、拒绝以及别人不友好的态度了。
统观这七个习惯,我认为,积极主动是所有习惯的基础,其它的习惯都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一切都是空谈。另外,我觉得这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是我做得最不好的,或者说,是我认为与别人差距最大的一个习惯。回想这些年,更是确信了这一点,我想,是从现在开始,最需要尽力去改正的缺点,就是化消极为积极主动,设法从影响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推卸责任。回想这些年,我有多少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却抱怨、抱怨、再抱怨!
我把我性格的内向归为父母的遗传和教育,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责任,全都是别人或环境造成的,与自己无关。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总认为是别人不配合,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积极的想办法改变,寄希望环境的改变,或者其它什么东西的改变。
这么多年来,我似乎一直是这样过来的,天,真是太……。
                                          From 范剑敏

[ 本帖最后由 _Kimi 于 2008-6-1 01: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8-6-1 18:53:38 | 只看该作者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一)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已经看完,史蒂芬.柯维博士在这本书中,强调品性修养的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为人处世的技巧,堪称经典。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与读者分享,令人信服。我非常建议渴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花小部分时间作为投资来阅读此书,必能获得丰厚回报。
习惯一:主动积极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在反复研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书中列举的大量实例以及理论上的阐述,许多方面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共鸣。其中讲到的教训,好似我曾经走过的弯路,书中论述的成功经验,我也有过不少类似的体会。
实践使我感受到,习惯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决定着我们的成败。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慢慢形成的。
    阅读该书后,使我对人的习惯以及习惯的养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认为:人的习惯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习惯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和家庭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可以说,社会是一所学校,和谐的环境,良好的教育,能够引导绝大多数人养成良好品德和习惯。但是某些局部的不良环境、思想不健康的人群也像一个染缸,它可以使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沾染上各种不良恶习。家庭是培养习惯的重要环境,父母对子女能否实施正确的教育引导,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能否相互形成良好的影响和制约关系,也对人的习惯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习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习惯是一种惯性的力量,某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长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好的习惯是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使人得益终生。同理,不良习惯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它就会像某种慢性病那样使人长期受害。第三,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转化。比如有的人在艰苦环境下养成的勤俭节约的习惯,后来生活富裕了,又会形成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习惯;有的领导干部任职初期谦虚谨慎,保持着两袖清风的作风,可是位高权重以后,经不起复杂环境的考验,沾染上种种不良习惯,最终使自己掉进犯罪深渊。
    当然,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它不会消极地被习惯所左右,人有战胜自身弱点和不良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一个人要想革除自身的种种不良习惯,必须要有极大的勇气和毅力。首先要有勇气找出(有时需别人指出)并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然后以极大的毅力,像戒毒那样,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戒除自身的不良习惯。实际上,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科学理论进行世界观改造的过程,这是一项贯穿我们终生的重大任务。只要我们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老”就能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由内而外地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习惯,把自己磨练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17:40:36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我都认真看了。忍不住想起以前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对于很多作业批改完会写上“阅”。呵呵
很开心,看的出来大家都花时间了。
更开心,大家真的有收获。
最最开心,第一次我的帖子跟了这么多人。卡卡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8 02:45 , Processed in 0.0824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