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7 20:37:24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想谈一下选择的要点。来点实际的。
第一个选择是要考虑地域。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我的高中同学的案例最能说
明地域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高中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也有部分是县城的
,我们当地的教育不是很发达。同班的50个同学,包括后来复读的在内,后来考上大学
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的在内,也就是在30人左右。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8年的时间,应
该说大家的职业发展基本上定型。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但
也有部分同学回到了并不发达的老家。尤其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当时大都专科或中
专,基本上都回去了。但其中有两个本科毕业的农村同学也选择了回去。去年春节回家
同学聚会,这两个同学都很后悔,因为他们所谓的学历和能力在落后的县城并没有用武
之地,失去了竞争优势,稍微好点的企业加起来不超过5家,想跳槽都没有地方去,想再
去一线城市吧,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锋芒,更何况已经娶妻生子;反倒是家在县城的同学
,因为家庭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大都发展得不错。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反对大家回去建
设家乡,而是说一定要考虑长远发展,因为你改变不了落后的思维,更何况工作之初你
本身就不成熟。如果你却由此意,我到建议你可以先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学习,将来成为
真正的职业人士在返回家乡或者到家乡去投资,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地域甚至会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瓶颈。如果你分到县城,如果从政的话,基本上你
就当到县委书记,至多当到地区专员,还要运气非常的好;如果你分到各大部委,运气
不算太差的话也能混个处长,稍微好点就能干个司长,不小心就当了部长。当然,我这
里有说笑的味道,但从概率上来讲,大致如此。
企业设立时选择和自己配套的区域。咨询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这四个地方恐怕占了全国咨询公司的80%,其他地方也有,但大都规模不大。济南和大
连、青岛等地也有咨询公司,但日子整体上就不如上述四个地方的滋润。工厂选择时也
要考虑配套,所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就星罗棋布。人才要发展也要考虑配套。你去
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就能够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较好的平台、比较好的培训、更宽
广的视野等等;否则缺了某个环节,比如得不到培训、事业狭窄等等你就很难得到发展
。
单纯的说要去大地方发展或应该固守一隅都是不对的。因为更换地域而获得发展或发
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见,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职业流动越来越普遍
的今天,一生中在几个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要尽可能
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经在职业发展上达到相当的程度再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
城市;我也不建议职业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更换城市,因为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资源随着
地域的变动而大大贬值,会无形中使你的很多成本上升。
有的人认为大城市竞争过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没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其实完全没
有必要。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
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在二三线城市有个一二十万的年薪就很难再有上升的
空间,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薪水算不上什么。我原来公司的行政秘书素质很好,是学
建筑的,身高178,很有气质,钢琴九级,因为工作的原因从大连调到上海,后来跳槽到
斯坦威,是一家销售奢侈钢琴的公司,有了更为光明的职业前景,但在大连她永远没有
这样的机会。
大多数人毕业时理所当然的留在自己读书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实有必要深思
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发展。即使在职业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虑通过地域的转换让自己的
职业生涯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第二个选择是要考虑行业。也有不少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有的人工作了7,
8年都难说自己停留在哪个行业,其实行业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你选择了金融,那
就意味着几个人操纵上亿的资金;二三十个人操纵上千万上亿的资金,那是房地产行业
;几百人拼死拼活的再干,只有百万数量级的利润,那是生产行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
,就有了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在行业选择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行业。这是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最让人感
到惋惜的,但是这点确实比较容易避免的,关键是是要有行业的意识。有的人聊起来我
干过多少多少行业,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
多少好处。我面试中遇到不少的人,在不同的行业作过,但是对那个行业都没有深入地
了解。我们前段时间招聘一个地产的副总裁收到了不少的简历,30-35岁这个年龄段,只
有很少的人在这个行业拥有超过6年以上的行业经验,仅从这一点就能够淘汰很多的人。
我在后面会将到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也一定要结合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即使就
财务而言,房地产的财务和物流行业、贸易行业的财务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刚刚工作的人有时也很难马上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但你可以去尝试,但我建议
你的目标是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无论你是从事技术还是管理。没有相当年的行业经
验,你很难说了解了一个行业,比如对于行业的惯例、发展趋势得了解、行业的价值链
条、各个层面的细节、人脉关系的积累等等都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失去了行业背景,
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行业不是不可以改,我的一个建议就是行业发展要有内在的连续性。比如沿着行业
的价值链条在不同的企业工作,这往往会铸就你的职业优势。原来做教师的该做培训师
,原来做建筑的改到房地产,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较可行的转换。
内在连续性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你的职业资源的不断升值增值,而不是把
精力浪费在不同的行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在后面谈的职业的选择。其实职业发展的
很多道理和作企业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销售中的4p、战略制定的步
骤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过来指导我们的职业发展。我一向反对企业作不相关多
元化,企业应该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同样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有的聪明人拥有的
能量是10,分散在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不超过5,而我们大家认为得并不聪明的朋友,
或许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个领域反而会有好的发展。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六年干过十个
行业,基本一无所 成,只积累了每个行业不成功的丰富经验。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
社会,往往一个专业足够一个人奋斗一生,在这种分工很细的空间里我们自己的特长在
哪里?我们立志在哪个行业干一辈子?你对行业的透彻见解和有所作为令人敬佩和追崇
,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样。
第三个选择是要考虑企业。
美国人一辈子在不同的企业作相同的职业,日本人一辈子在相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
,唯有中国人不同,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和日本人差不多,一辈子在相同的企业作不
同的职业,改革开放了,人才流动了,不少人却又有点矫枉过正,变成了在不同的企业
作不同的职业。当然随着大家职业意识的提高,这种状况会有所好转。
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企业更是如此。粗略来说,国内的企业大致可
以分为外企、国企和民企,政府部门可以归到国企中去,我个人没有到政府部门发展的
想法,但从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素质不错的人,只是要适应他们的工
作习惯太难了,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去政府也作为一个职业的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
选择。首选当然是各大部委,必去什么外企都要好,因为占有的资源多,其次是省、市
,在下面的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企业里面有很多的隐形冠军,就是企业知名度不高,但
是获利能力很好,又很好的行业地位,各大部委包括中央的一些企业有不少这样的隐形
冠军,名气虽然没有500强大,但那待遇让500强的所谓白领都要羡慕,但他们不属于你
我穷孩子做职业规划要考虑的范畴,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如果你万一遇到这样的机会,
可别千万错过。
我在这三种的企业都呆过,总的体会是外企讲能力,国企讲本事,民营企业既要讲能力
,还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国人特有的词汇,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我
们说政府部门或者国企某某人升迁了,我们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很有本事,所以我们遇
到的国企领导大多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样就不好说了。因此我的建议是有
本事的朋友要去国企,有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两方面能兼顾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当
然,这个事情不是绝对的,现在国企也讲能力,应该是国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
对能力的要求要大一些,至于具体的比例,不同的企业不同。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企
业。
就具体的福利待遇而言,也要看最终的结果。外企总体的福利很好,但也很难让你有
意外的收入;民企总体福利不好,但一不小心公司蓬勃发展,你就成了小富翁。外企压
力大一些,培训比较系统,进步比较快;国营企业压力小,可以兼顾很多家庭的事情。
我觉得本身无所谓好坏,就像我前面谈到的价值观,关键看你想选择什么。
但是扒开企业一个个看,却是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就简单得说外企就比国企或者民企
好。要针对每个企业来做决定。同样是国企/民企/外企,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外企只是
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其管理和福利等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民企,即使是500强的下属公司,
有时候待遇和发展空间也会有很大差异。我的一个同学就去了西门子的一家公司,待遇
在外企里面里面也属于一般。刚毕业的同学最容易被这个光环迷惑,也有不少的企业用
这个幌子来骗人。一旗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好,继续期待,不过,在做选择的时候,有个问
题是很难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于某个企业的了解。"这是很有道理的。但
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识别出来。
我个人的意见是刚开始不要进一些比较小的企业,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同学。因为你那
时得社会经验非常少,很难处理得好很多的关系,非常容易对社会和职业等等方面形成
一些错误乃至极端的看法。你从小企业获得的东西太少了,看似学到了一些东西,实际
上得不偿失,再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处于竞争的劣势。我就遇到过几个在小企业
作副总经理的人,个人能力还不错,但是稍微大一点的工作都不愿再给他们机会,因为
他们已经长成了一颗歪脖子树,公司宁愿招一些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
谈到这里,又要说题外话。不少人误把经验当作能力,误把学历、知识当作能力,都
是不对的。有的人所谓的十年行业经验也只是对行业有点粗浅了解,有的人干了三年已
经有了很深的见识。或者有的人让你感觉,虽然他的经验很不够,但他的那种思维方式
很好,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小时候老家有句骂人的话"你一把
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指责某些人的见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话糙理不糙。
所以我们人在企业,但不能局限于企业,要有更高的视角。董事会关注产业,总裁关注
行业,总经理关注企业,员工关注职业,你要想成长为总裁或董事长,就要去关注他们
应该关注的事情。
职业发展中最悲哀的两个状况一是拼命的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二是总是在寻找机会
却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在企业里工作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让你100%满意
的企业是不存在的。我遇到不少的人整天抱怨企业,福利不要,上司或老板太苛刻等等
,这都不是一种职业的素质。如果你觉得企业不满意,我的建议是要么离开他,要么去
改进,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帮一块进公司的大学生聚会的
必修课之一就是一起抱怨公司,我后来发现这种状态太危险,很容易把自己给搞成老大
姐。去年我又到原来的公司去了一趟,发现抱怨的那些人还在抱怨,而没有抱怨的那些
人要么已经在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要么已经重新开辟了自己的职业领域。我并不是说
一点都不能抱怨,现在不公平的事情太多,还不让我们说几句发泄一下嘛,但我只主张
有限度的抱怨。根据我的观察,其实抱怨很容易形成习惯,结果最后抱怨成了主旋律。
尤其是几个喜欢抱怨的人走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完声讨大会,不解决任何问题
,反而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所有的抱怨之词都成了你安慰自己的借口。这不是一个积极
心态的人的做法。我和不少的私营企业老板打交道,现在社会上太多不公平的现象,尤
其是政府部门,太多需要我们抱怨的东西,但我发现他们很少抱怨,他们只是想着如何
来利用目前的这种体制。我不是说他们一定是对的,我只是请你相信,机会往往来自于
不合理。
第四个选择是要考虑职业。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
、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的大部分职业规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
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我先结合结合职业和企业来讲。
我遇到过学管理的同学到很小的企业去做管理,我觉得这个选择欠妥当。不是说小企
业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实际上不重视管理。中小企业是业务和机会导
向,还没有发展到战略、管理导向。如果你是做业务的,去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有什么不
妥,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走过来的,但是学管理的或者说将来希望做管理的
,你必须到能够让你理解管理、应用管理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是管理专业毕业的
你就会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你去了以后,一切全凭自己摸索,真正规范的东西
没有学到,积累了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和操作办法,真的是把自己给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
行政,也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理发展得很好,但就我接触的而言,这个职位的发展
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
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
职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不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
突破10万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它的进入门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
干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
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
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工作倒是很好
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
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个职位,成长为副总等
等。
其实,不光是行政,关于职业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要在企业的主战场。
什么是主战场?举例来说,实际上就是那些最能够直接提供价值的部门,主要是业
务部门,当然,对于一些大的企业而言,我认为财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部门等等也
可以划入主战场的范畴。如果是在军队里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一部分,当然也会包
括信息和情报等支持部门,但是你如果进了炊事班,那你的职业空间就不是很大,有个
笑话说炮兵连炊事班的战士"背黑锅、戴绿帽子"还要看别人打炮,简直是悲惨之极。
也很少听说那个将军有多少年的炊事员生涯。所以,你要想当将军,不要去当炊事兵;
你要想在职业上有上升空间,最好不要去企业的不是主战场的部门。但是大家可能会说
,这些部门的存在对企业是确实必要的,我们都不去,那谁去?我的意见是让没有看到
这个帖子的人去看呵呵。不过请大家放心,因为总归有些人喜欢平平淡淡,乐意去那样
的部门。
前两天遇到一个著名大学学计算机的研究生,他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作业务软件的
开发和硬件维护,虽然目前待遇也还可以,但我认为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原因就是他
没有在企业的主战场,他们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只能是业务出身,不太可能是他的这种经
历。如果将来他们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业务外包,这非常有可能,他的发展就要受损,因
为他和那些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同学的差距已经在逐步拉大。我遇到好几个学计算机的,
都在房地产、生产等等方面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空间可想而知。类似这种情况,要去也
只能去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们能够替企业创造
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业技能不能
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既是我们能够拿到一时得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
业素养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也希望我过去
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1.5倍,但是那家企业只有50、60人的规模,远远不如
我目前企业的规模,所以我思虑再三,还是到了目前的这家公司。原因就是我去了那家
公司,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是我很难再有提高,二是那样一个规模的公司我很难创造
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价值,时间一长,在公司的地位就要下降,再找工作的话这段经历
就不能够为我的职业发展增值,而目前的公司空间就比较大,光集团职能部门就有8个,
还有下面的产业,在这种体制下,我的管理思想能够创造价值。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但毫无疑问,主战场原则是最主要的因素。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的这个选择
是正确的。
有个家人问到为什么讲财务也可以划入主战场呢?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财务能够创
造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
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
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
财务能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
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
就不应该了。公司里的三驾马车,无论如何是应该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小的公司
就不同,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
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
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这里我要恭喜学财务的家人,我个人认为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
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我遇到一些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
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我觉得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
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
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前途无限。
其他和财务是差不多的职业包括人力资源、内审、管理、战略规划等等,如果不小
心没做好职业和企业的结合,只能是埋怨领导不重视你这一部分,其实不是领导不重视
,而是你那里创造的价值很有限,如果你是领导,你也这样干。当然我不否认这里面有
管理理念的因素,但是这是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
还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就是销售。销售是最能考验一个人能力的职业,而且我个人觉
得这是一个对于起点比较低的朋友非常好的一个职业。我就又遇到几个学历并不高但薪
水很不错的朋友,但我还遇到一个东财毕业的哥们,他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做了2年,后来
竟然跑到新西兰读了个营销的研究生,结果他的同学在国内都做到10万年薪了,他回到
国内找工作都还成问题。为什么?研究生学历去大学教书有点低,人家的门槛现在都提
到了博士,用来做销售又有点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一向不建议身边的朋
友去读营销方面的研究生,除非你想做研究或者工作深造。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
职业,大家全凭业绩说话,而且业绩也比较容易衡量。
我前面讲到在行业和职业的选择方面要有内在的连续性,最好的连续性当然是两者都
要保持,因为现在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有些职业和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
比如你会做洗发水的销售但不一定能做好化肥的销售,你能担任生产性企业的财务总监
但是做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你就很吃力。但是如果做不到两者都连续,我建议你最好能
保持其中的一个是连续的。比如你一直在地产作但是作不同的职业,这样你将来的发展
方向应该就是某个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或者高管;或者你一直从事某个职业,比如你一直
做销售、财务或者人力资源,这样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作,但你会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专
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