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泉文
职业生涯的涵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界定。法国的权威词典将职业生涯界定为“表现为连续性的分阶段、分等级的职业经历”。美国学者雷蒙德•伊诺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与工作相关的经验方式,工作经历包括职位、职务经验和工作任务。罗斯威尔(WillianJ.Rothwell)和思莱德(HenryJ.Sredl)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
我通常将职业生涯定义为一个人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这整个历程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它包含一个人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对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
职业生涯管理则是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设计、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包含职业生涯决策、设计和开发。
国外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透析
萨柏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萨柏(Donald E. Super)是美国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管理学家,他以美国白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参见表1和表2。
(表略)
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研究的重点是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的职业心理发展过程。他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参见表3和表4。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实际上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理论对实践活动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表三、表四略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萨柏和金斯伯格的研究侧重于不同年龄段对职业的需求与态度,而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Greenhouse)的研究则侧重于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参见表5:(略)
表6 施恩职业生涯九阶段理论(略)
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三论
1991年,我曾提出人生大的划分阶段可分为输入阶段、输出阶段、淡出阶段,输入是指对知识、信息、经验的输入,输出是指输出服务、知识、智慧和其他产品,这一划分方式不同于美国的萨柏、金斯伯格、格林豪斯等人那种将职业生涯阶段硬性地按年龄进行划分,也不同于施恩的九阶段理论在年龄划分基础上增加了重叠的部分,却并没有提出重叠的原因、背景、特点和处理对策。本人提出的人生三大阶段是一个弹性边界,弹性产生的原因受教育程度、工作行业、职位高度、身体状况和个人特质、成就欲望等因素所影响。相比较美国几位著名学者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方法而言,这种弹性的划分方法更加具有个性化(因人不同)、弹性化(因教育背景不同)、开放化(因工作性质不同)等特点,更加适合当前迅速发展的人性特质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现实。表7是职业发展的第一个“三阶段”。
表7 人生发展的三段论 (略)
图1、人生输入阶段与输出阶段的弹性交点(略)
图1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是进入职业阶段的时间,因为学历背景不同而不同。有的人在输入阶段更长一些,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取知识在广度、深度上更进一步;有的人在输入阶段时间更短,受教育更少,这些人进入职业的年龄不同,因而也决定了其今后职业发展道路的不同、职业发展高度的起点不同,尽管人的人力资本不完全受学历所绝对决定,但受教育程度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二个三阶段”
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二个三阶段”主要是指输出阶段中职业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第一个人生三大阶段一样,依然是弹性的、开放的、动态的,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和受多维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影响的结果。表8表达的是输出阶段的三段论:
表8 输出阶段的三段论(略)
图2 输出阶段的影响量分析(略)
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三个三阶段主要是指再适应阶段中职业发展的阶段。“再适应阶段”在本质上是每一个人都要遇到。职业一次成功的人很少,都要经历“再适应阶段”,这一阶段不是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却是人生到达辉煌的必经阶段。表9表达的是再适应阶段的三段论。
表9、再适应阶段的三段论(略)
人们在进入职业阶段后,首先是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其次是独当一面去工作、去创新,展示自己,但这一阶段不可能延续至人生的淡出阶段即退休阶段,在人生最重要的输出阶段,当你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独当一面肩挑重担之时,通常遇到三种情况:即顺利晋升、原地踏步和下降波谷的情况。这三个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智慧和勇气、虚心和学习、帮助和支持。
再适应阶段是重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思路、工作态度、工作行为更加适应自己的工作硬环境和工作软环境,更加适应个人的职业状况,在各种不同际遇中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在千迥百转中去攀登职业的高峰。这一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智慧,更须要导师,更需要容忍和让步,更需要毅力和沉着,更需要素质和内涵的支撑。图3是对再适应阶段一个简单的对策分析。(略)
职业发展的“三、三、三理论”是作者本人近年的研究心得,突出职业发展经历的大、中、小三个阶段,有一环扣一环的内含。
影响职业发展决策的因素
职业发展决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
个人条件的影响
1、健康
健康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健康的身体。陈果是位舞蹈学生,痴迷法轮功造成身残后,就不可能走她所喜爱的舞蹈这条职业道路。当然,也有人因为克服残疾的噩运而变得更加坚强,如霍金、张海迪等。
2、个性特征
不同气质、性格、能力的人适合不同类别的工作。如多血质的人较适合做管理、记者、外交等,不适合做过细的、单调的机械工作。如果做与自己个性特征不相吻合的工作,那么,容易觉得自己的活力被束缚,思想被禁锢。
3、兴趣爱好
与职业选择有关的兴趣称之为职业兴趣。不同职业兴趣要求对应的职业不同。如喜欢具体工作的,相应的职业有室内装饰、园林、美容、机械维修等;而喜欢抽象和创造性工作的,相应的职业有经济分析师、新产品开发、社会调查各类科研工作等。
4、负担
负担是指对别人(多为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及对财务状况所承担的义务。成人必定会受各种义务的束缚,选择职业也绝不可能毫不考虑个人的生活状态。吴士宏也承认,最初选职业主要考虑工资,而现在钱已不是她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5、性别
虽然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但“性别因素”仍然在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业性别隔离严重存在,很少人能漠视性别问题。当然,如果你坚信男女两性在智慧和能力上基本上相同,那么你的性别应该不会影响你的事业选择和事业成功。
6、年龄
对工作的看法和态度、对机会尝试的勇气、对胜任任务的能力和经验,不同的年龄表现都有所不同。
7、所受的教育
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他的职业选择方向和获取他喜欢的职业的概率。
家庭的影响
每个小孩所生长的环境,对他们的就业机会都大有影响。首先,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他们认知世界的方法不同;其次,父母职业是孩子最早观察模仿的角色,孩子必然会得到父母职业技能的熏陶;再次,父母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人际关系等对个人的职业选择起到直接和间接的深刻影响。因而,我们常常看到艺术世家、教育世家、商贾世家等。
朋友、同龄群体的影响
朋友、同龄群体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行为特点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个人对职业的偏好、选择从事某一类职业的机会和变换职业的可能性等方面。张璨,美国一位拥有亿万资产的年轻女总裁,当年在找工作时,就是同学引领她走向商界,走向电脑业。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流行的工作价值观、政治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无疑都在个人职业选择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五十年代的兵,七十年代的工人,九十年代的个体户,二十一世纪的IT业商人”,每年的职业地位排序都对高考志愿的选择和就业选择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所给予个人的职业信息是不同的。
不能否认,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决策的决定因素中也有称之为机遇的随机性的成分,但完全让命运摆布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对自己未来发展能够从内外因素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的选择。
职业生涯的三维策划
我国在过去的历史情况下,长期提倡组织成员应当无条件服从组织的需要与安排,这样既无法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华,同时组织也难作整体协调,现代企业已开始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开发,因为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维策划包含:主动策划、组织策划、社会策划。一是职业匹配过程的主动策划,即个人根据自身个性、能力、素质、家庭、婚姻和年龄等进行职业设计与职业选择;二是职业匹配过程的组织策划,即高校和组织对职业选择的指导和组织对职业匹配过程的策划;三是社会策划,社会根据地区、行业、人才的布局,对不同高校、不同地区设置重点发展项目,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策划。当职业生涯发生各种变化时,要对职业匹配进行重新策划,即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平移或变更。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主动策划,包括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就业单位的选择、职务的选择等。主动策划者自身必须有准确的职业定位;对自己充满信心;重视自己的职业形象;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组织策划,美国以管理优异闻名的IBM公司有一句名言:“职工能力与责任的提高,是企业的成功之源”。组织必须塑造相互尊重的组织文化、适时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帮助提供具体发展措施;根据员工的发展重点,寻找最佳契合点。把职工的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才并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觉得在此组织中大有可为,前程似锦,从而极大地提高其组织归属感。
社会策划是把每一个人放在国家这个大组织进行策划。社会策划包含国家重大项目的策划,如三峡工程、人口的迁徙、国家会计学院的建立等,这些给专门人员提供的机会纳入了社会策划的大局中重新策划。同时自身必须适应环境,善用社会资源,学习在变化中求生存。
职业发展模式
(一)男性职业发展模式
男性职业发展模式大多是自从业一直工作到退休,主要模式表现为直线型职业生涯和螺旋型职业生涯。直线型职业生涯是指终身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是在一种线性等级结构中,从低级不断走向高级,取得更大的权力、责任和更多的报酬。螺旋型职业生涯是种跨专业的职业生涯方式,围绕职业锚这个核心,从事不同专业的工作,以取得融会贯通,找到发展的新交点。
(二)男性职业发展道路的特点
1、通常中年为职业辉煌的顶点,二头小,中间大。详见图5。
2、男性成功的年龄与职业领域关系十分密切
通常社会科学学者成功年龄偏迟,通常在40岁之后,自然科学学者成功年龄较早,通常在30岁左右,体育工作者成功年龄更早些,平均在22岁左右,文艺工作者视文艺的类别而有所不同,详见图6。
图6(a) 社会科学工作者职业成功生命线(略)
图6(b) 自然科学工作者职业成功生命线
图6(c) 体育工作者职业成功生命线
3、男性的职业成功与配偶的教育背景关系小,与个人的教育背景关系大
由于历史的原因,男性的职业成功更多地取决其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发展机会,因为婚姻而改变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的概率比较小。婚姻对男性的职业影响小。30年代以来,我国相当多个领域著名的学者其配偶都是识字很少的家庭妇女,她们相夫教子,帮助丈夫料理家务,男性把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分隔得十分清楚。
4、男性的职业成功与个人家族背景关系大
中国自古把男孩作为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掌上明珠,因此,家庭的背景和家族的资源都被用来给男孩的事业作支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女孩的幸福为其兄弟提供更多的支持的资源。解放以后,这一传统依然未有大的变化,男性的职业成功与家族背景关系大。
女性职业发展模式
1、一阶段模式,即倒L型模式。其特点是女性参加工作之后,持续工作到退休,结婚生育后女性承担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如中国女性现在的就业模式。
2、二阶段模式,即倒U型模式。其特点是女性结婚前劳动力参与率高,结婚特别是开始生育后参与率迅速下降,反映出传统家庭分工:男性挣钱养家糊口,女性婚后作家庭主妇。如新加坡、墨西哥等国的女性就业模式。
3、三阶段模式,即M型模式。其特点是女性婚前或生育前普遍就业,婚后或生育后暂时性地中断工作,待孩子长大后又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模式。
4、多阶段就业模式,即波浪型模式。女性就业是阶段性就业,女性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可以多次的进出。这种模式是近十年中出现的,如社会福利高的北欧国家就开始流行这种女性就业模式。
5、隐性就业模式。女性就业主要在家庭经济中,结婚后女性只是换个家庭工作。家庭中就业一般不被官方纳入就业统计范畴。如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就业模式。详见图7。(略)
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特点
1.二个高峰和一个低谷。二个高峰,一个是在女性就业后的6-8年左右时间,即女性就业后但未生育前;另一个是在36岁以后的十余年间,此时孩子基本长大或可托人代管,自身精力仍充沛、阅历丰富,女性事业辉煌通常在此时期。一个低谷在这两个高峰之间,通常是生育和抚养孩子的8年时间。
2.就业面窄,发展速度缓慢。
3.婚姻状况对女性职业发展道路有决定性的影响。婚姻状况对女性职业发展影响较男性大得多。
女性就业面临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国际经验表明,缓解这一冲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如,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倡导男女平等地共同承担家务责任以减轻女性的家务负担,制定有利于女性就业的社会政策,鼓励实行弹性就业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
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高最有效率的路径。也就是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分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确立目标、职业生涯策略、职业生涯评估五个步骤。
自我认知
当人们从事适合的工作时,才能发挥己长,且乐意投入工作,对工作的忠诚度高,更能胜任工作。因而,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各种特点,如基本能力素质、工作风格、兴趣爱好、价值观、个性特征、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等。其中自己所具备的职业技术和职业兴趣是最关键的两个方面。对自己认知越深刻,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性和方向性才越有保证。
大多数人都认为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但仍会做出许多错误的职业生涯抉择。出现错误抉择就是因为对自己认知不清。对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专家协助(如做测试题、专家访谈等),也可以不断反思以下的问题:
1.自己喜欢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2.自己的专长是什么?
3.现有的工作对自己的重要性如何?
4.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如何?
5.有哪些工作机会可供选择?
6.与工作有关的其它考虑是什么?
职业认知
职业生涯的前提不仅限于对自身内在素质的了解,还必须对客观环境进行考察,了解职业分类、职业性质、组织情况。职业分类包括职系、职级和职务等,许多国家都有职业分类词典。职业性质需要人们深入了解,因为人们认识一个职业常常只看到表层的东西,如对演员只看到台上的风光,不了解台下的艰辛;对大学教师,只看到其能自由支配时间的好处,没体会到他们的压力与必须具备的甘于寂寞。同时,当你欲加盟一家组织之前,多下点力气去研究这家组织的风格和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确立目标
必须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常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到二年,中期目标一般为三到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到十年。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计划的核心。
职业生涯策略
详细分解目标,制定可操作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教育或培训计划。为达到目标,你必须思考:
1.你选择哪条职业生涯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政、从学、从商。这可以考虑三个问题,我想往哪一线路发展?我具备这一发展方向的主观条件吗?我具备这一发展方向的客观条件吗?
2.在工作方面,你将如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3.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方面知识和技能?
4.在潜能开发方面,你要注重哪方面的开发?
职业生涯评估
环境是多变的,人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预测的,有的变化因素是难以预测的。要使职业生涯计划行之有效,就必须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的不断变化,不断对职业生涯目标与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其调整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工作方式不断涌现,新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特别要注重不间断地审视个人的人力资本,找出不足,适时修正目标,加强跟进目标的措施。
对职业的适应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职业适应程度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对人而言,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对其所从事职业的适宜程度;对职业活动而言,是指某一类型的职业活动的特点对人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水平的要求。职业的适应性,就是指两者在经济和社会的活动过程中达到相互协调和有机地统一。
在信息时代,职业的流动速度加快了,实践证明,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所有职业,也不是任何人通过职业培训后,就一定能够适应新职业的内容及性质。职业的适应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人在与职业相适应的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但是职业对人的要求也同样具有强迫性、可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以其不断变化着的工种,以其不断变化着的高技术要求,以其几何级数递增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使人自身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完善,不断的努力,使自己的能力、知识、技术、观念与职位要求相匹配。
追求职业成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当人们选择了更多维的生活方式之后,人生成功便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和个性特异的内含,但职业成功的概念几乎并不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职业成功既有职业的高度,也有职业本身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包含获取成功个体的价值定位。这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内含的研究课题。本文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导。
出处: 不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