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2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是否具备IT服务领域的竞争力?(转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7 23:2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业过于分散,使得中国难以扩大其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上的份额


朱德沛, 侯 钧, 叶远扬
本文译自 Can China compete in IT services
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2005年第1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使得人们开始推测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可能很快就能达到可以和印度竞争的水平。然而,麦肯锡最近对中国软件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软件业要具备印度的行业竞争力,还为时尚早。首先,中国必须对过于分散的软件业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积累规模,提高技术能力,从而争取到大型的国际项目。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什么动作。

当然,中国的IT业已经开始出现健康发展的各种迹象。近几年来,工科大学毕业生和软件专业人才的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从1997年以来,软件和IT服务的年均收入增幅高达42%,到2003年达到68亿美元。此外,劳动力市场上懂英语的大学毕业生(懂英语对软件外包行业来说极为重要)的人数与2000年相比已经增加了1倍,到2004年超过2400万人。

然而,中国IT业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却妨碍了这些有利因素充分发挥效应。中国的IT服务业收入尽管仍在增加,但收入总量仍不及印度年收入(127亿美元)的一半,推动收入增长的因素来自于国内需求(主要是希望获得定制化软件方案的中小企业)。而且,中国新兴的软件外包业务只占到全行业总收入的10%(而印度是70%左右);而在外包业务的总收入中,又有65%是日本客户提供的低价值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业务,而非利润丰厚的软件设计外包业务。此外,中国软件服务企业的成本虽然较低,但平均营业利润率只有7%,低于同类企业的全球平均水平(11%),原因就在于很多外包项目低于最优规模,软件企业之间竞相杀价,款项收回困难。

中国软件业要有效参与外包业务的国际竞争,就必须整合。中国最大的10家IT服务企业只占到国内市场总额的20%左右,而印度是45%。此外,中国缺少大型软件服务企业:中国现有的8000余家软件服务企业中,有近3/4的企业员工不足50人,只有5家企业员工超过2000人。而印度的软件服务企业虽然不足3000家,但至少有15家企业的员工超过2000人,而且部分企业(如Infosys Technologies、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和Wipro Technologies)已经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全球客户。

中国的软件企业如果规模上不去,就无法赢得大型国际客户。因为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大靠得住,与之开展合作风险较大。企业规模较小,核心员工就容易流失,而且小企业往往财力有限,不见得能够支撑到项目完成,一般也没有能力且业务范围也不允许接大订单。即便如此,我们的研究却表明,中国的软件服务企业中,只有12%的企业将并购和联盟视作壮大企业的重点突破方向(图表)。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并购经验——当然,中国的企业文化倾向于内生性增长——但仅靠内部挖潜以应对竞争对手,在目前的中国是不现实的。与之相反,目前已有几家印度软件企业正在考虑收购中国的软件企业,以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

图表

(文章底部)

行业过度分散,还使中国软件业存在的其他问题更加突出,如流程控制和产品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中国最大的30家软件企业中只有6家获得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4级或5级水平认证;而印度最大的30家软件企业则已全部达到这一水平。参与我们调查的中国软件企业中,有1/4正在努力实施CMM质量标准,但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实施这类标准没有必要、不具有实施可行性或根本不值得实施。

此外,中国的软件企业还要下大力气做好人才工作。多数企业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漠不关心,能够提供股票期权和培训等激励手段以培养人才的企业少之又少。根据我们的调查样本,中国软件企业员工的年流动率约为20%,而美国平均只有14%——并且美国的IT业劳动力市场本来就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企业规模很重要,因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争取到更好的项目,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能够提供更为丰厚的激励手段:这些都对它们吸引和留住技术和语言双过硬的人才极为有利。

* * *

中国的软件企业在解决好规模和人才这两个问题后,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其他问题,包括如何在国际市场建立品牌信誉度,如何掌握金融和制药等行业的相关行业知识等。此外,中国企业还要在组织架构和运营层面进行必要的变革,以保护客户的知识产权。最后,很多企业还要摈弃以项目为核心的观念,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为客户提供长期价值上来。



 
本文译自McKinsey Quarterly 2005, No.1。朱德沛(Giuseppe De Filippo)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副董事;侯钧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前咨询顾问;叶远扬(Christopher Ip)是麦肯锡香港分公司董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25 13:15 , Processed in 0.06341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