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20781|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关于中国象棋走马的因果图用例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0 07: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如下:
一、 分析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实际情况(下面未注明的均指的是对马的说明)
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
二、 根据分析明确原因和结果
原因:
1、 落点在棋盘上;
2、 落点与起点构成日字;
3、 落点处为自己方棋子;
4、 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无棋子;
5、 落点处无棋子;
6、 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7、 落点处为对方老将。
结果:
21、不移动棋子;
22、移动棋子;
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
三、因果图

问题1:为什么分析原因时,不根据提供的需求来写?比如第1个原因,为什么要将原因列为“落点在棋盘上”,而不是“落点不在棋盘上”?
问题2:第3个原因“落点处为自已方棋子”应与第5、6、7的原因是并列的,为什么要放在第4个原因之后。
问题3:因果图也应按问题2来处理,将原因3与第5、6、7个原因放在一起,是否更直观和明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Ancen 于 2007-4-20 10: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1:44:1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用例是找的,但是问题是我要问的。
以后注意一些,不会是你做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7-4-27 17:11:16 | 只看该作者
没看明白第2和第3个问题
对于第1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写是比较便于画因果图且简化第二张判定表,因为5、6、7个条件与1-4个条件都有与关系

[ 本帖最后由 堆积颜色 于 2007-4-27 17: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7-4-27 17:12:3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也有个问题不明白,
为什么4与11上有非号,而4与21上却没有非号,我觉得画反掉了一样的~sdlkfj7

为什么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7-5-17 22:02:01 | 只看该作者
kkkkkkkkkkkk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7-5-18 12:03:51 | 只看该作者
研究in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7-5-22 14:49:10 | 只看该作者
sdlkfj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7-5-24 10:47:59 | 只看该作者
研究in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7-6-14 10:22:3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问题应该是:1,将原因和结果分开
2,画出因果图
3,将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9 14:0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测试小兵

    10#
    发表于 2008-5-8 19:5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堆积颜色 于 2007-4-27 17:12 发表
    不过我也有个问题不明白,
    为什么4与11上有非号,而4与21上却没有非号,我觉得画反掉了一样的~sdlkfj7

    为什么捏???


    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应该弄反了。
    列出的条件与原题给出的条件语义上有正有反,看的有些晕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8-6-5 09: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来看看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08-6-5 09:40: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帖子是这个案例最早流出的第一版,是有错误的,其中楼上有人提到4到11的非,以及4到21的恒等确实错误,更改为将输入4定义为“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08-6-9 10:25:15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吧 !!08年软测的考试题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08-6-11 10:41:52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由于这个例子是我原创的,太熟悉了,所以没有仔细看,也忽略了后面的问题,我现在就对楼上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解答。
    问题1:落点是否在棋盘上如何定义都没有问题,只要定义与图的恒等或者非的关系对应即可,当然后面也要正确对应在判定表的0或1上;
    问题2、3: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你所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之前如此考虑主要原因是因为后续要将此因果图通过中间结点11拆分为两个小表,如果将3、5、6、7约束并列,对于后续拆表带来一定麻烦,而在实际逻辑上3与其他各原因的约束依靠后面的O约束进行了补充。

    答11楼:你说的步骤中还缺少了第四步,由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


    注:此因果图例子是我当初给同事培训原创的例子,不知哪位好心同事未仔细核对版本便将其上传于网络,被大量转载,但其中原因4的逻辑定义相反造成错误,困惑了很多同仁,表示歉意,网上后来我放上了更正后的一个版本,即更改了原因4的定义(多搜索相信可以找到),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的版本,因为最新版本还有其他用意,会晚些才能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08-7-18 15:40:47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吧 !!楼上的你也太强了,08年软件评测师的题目
    原创是你.......
    强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08-7-22 16:58:04 | 只看该作者
    08年软件评测师的题目
    自己参加了,但是现在还没有结果,等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08-10-20 21:19: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6 10:55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测试小兵

    18#
    发表于 2008-10-22 18:01:5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想问楼主和各位一个问题,条件3的处理是不是有问题。3的条件是落点处有己方棋子,取反就是落点处没有棋子或者有对方棋子。这样一来与结果21联系的时候就不能取反而与11联系的时候要取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09-3-30 00:20:58 | 只看该作者

    象棋中马的走法

    谁能跟我详细讲解一下,我看了很多解答,每个人的解答都不一样,受益匪浅,但是还是觉得有点问题,每个都有点说不通的,希望加上qq,以后多多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09-3-30 13:29:07 | 只看该作者

    因果图是应该从因果两个方面考虑的

    其实你的三个问题都本质问题只是一个,第一个问题是为了统一不能落子的结果出现的原因,第二第三个问题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分析在不能落子的结果时的原因,画因果图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先把结果列出来,然后根据结果找原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6-5 00:47 , Processed in 0.08824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