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9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故事] 中星微邓中翰:造梦中国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2 14:5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二年级开始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理、工、商三科高级学位, 41 岁成为最年轻的院士。这样的履历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奇才。然而这份履历的真实拥有者是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Nasdaq:VIMC)的董事长,专注于“中国芯”的技术型企业家——邓中翰。

  就在10年前,中国在高端半导体芯片领域还是一片空白,除了邓中翰本人,几乎没人相信四、五个归国青年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10年后的今天,邓中翰领导的中星微已经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和“星光移动”手机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均突破亿枚,被应用在苹果、三星、索尼等国际大牌的产品上,取得了8项核心技术突破、1500多项国内外专利以及全球过半的市场占有率。而邓中翰本人则完成了从科学奇才到商业技术领袖的转变,成为以科技生产力报国的模范生。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1997年,刚刚从伯克利分校毕业的邓中翰,选择IBM作为事业的起点,专职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数月之内便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让当时IBM资深的工程师们都刮目相看。不过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一直这样打工下去吗?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当时,硅谷的创业传奇正不断上演,令无数科技人才神往,邓中翰身边的许多同学和朋友也投身其中。于是,他顺势而为,辞去IBM工作,来到硅谷,创办了一家名为Pixim的数码成像技术公司。没用多久,这家公司便获得市场认可,最高市值达1.5亿美元。对于邓中翰而言,一个富裕而安逸的美国梦已然实现,沿着这条硅谷轨迹,前途不可限量。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

  就在此时,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院士赴美考察,伯克利的华人校长田长霖竭力向他推荐自己的学生邓中翰。双方见面后,周询问如何才能破题中国的芯片产业,邓中翰从最擅长的,也是亲身经历过的硅谷创业出发,提出尝试一种新模式——采用硅谷模式(即风险投资发展产业的模式)运作。周光召听后,连连点头,更极力邀请邓中翰回国创业。

  此后,在周的介绍下,邓中翰受邀回国,向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做了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专门汇报,并获得了高度赞赏和肯定。“领导们非常认同我的观点,给我回国创业以很大的信心。”邓中翰回忆道。而在此期间的种种见闻,也更进一步激发了邓中翰的报国热情。

  最终,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陆昊的偶然结识,促成了邓中翰归国创业成行。经过多次促膝长谈,陆昊为邓中翰分析本地市场,解释国情,解决办公场地,邓中翰才得以在中关村落地,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之后,陆昊更是在中星微缺乏启动资金的时候,鼎力支持,助其获得原信息产业部和财政部联合投资的1000万元创业基金。

  自此,邓中翰结束了自己的美国梦,开始一个全新的中国梦——创造“中国芯”。

  艰难“星光”路

  一方面有来自“红色创投”的千万元资金,另一方面,由邓中翰带领的创业团队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负责产品研发和公司运营。按照这样的硅谷模式,邓中翰带领杨晓东等来自硅谷的博士们,承担起“星光中国芯工程”这一国家级课题。

  经过17个月的不懈努力,2001年3月,中星微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正式研制成功,这也是第一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多媒体芯片。至此,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可是问题接踵而至。就在当年年末,邓中翰遭遇资金难题。此时,星光芯片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既不能卖掉极具战略意义的技术和产品,也不宜扩股增资,稀释老股东和员工持股,有失公平。反复衡量后,邓中翰和同事们最终选择向银行借贷。公司没有抵押物,几位创始人就用他们的个人存款、房产和股票与银行签订个人贷款合同,最终保证中星微平稳度过了难关。

  除此之外,邓中翰还不得不面对“人才荒”。当时国内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相应的资源十分匮乏,几乎找不到有经验的芯片设计人才,几个创业者凡事都只能亲历亲为。 “那时我们什么都干,的确很艰苦。”邓中翰回忆说。

  为此,邓中翰亲自前往清华大学兼任教授,为中星微培养对口人才,后来又成立了“清华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这才逐步解决人才难题。而邓中翰一边要带领团队找市场,搞科研,另一边还要手执粉笔做培训工作,这样的双面角色,他整整坚持了三年。

  当然,邓中翰的辛苦没有白费,完成量产的“星光一号”,这个如指甲大小的薄片,功耗是其他竞争对手的1/3,而运算速度却是他们的8倍。此外,还有更具灵活性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按说如此优质的芯片不会缺乏市场。”邓中翰怀揣着他的“中国芯”四处奔走,向人推荐,然而却频遭冷遇。因为当时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弱势,还没有人相信中国人会创造出最先进的芯片。作为先行者的邓中翰也只能孤身奋战,寻求机会。于是,他将最终目标锁定在世界级品牌大厂的身上。

  邓中翰回忆,他最先找到了数字多媒体领域的“老大”索尼。那时,为了约定一个小时的会面,他与团队作了精心的准备。刚刚到达索尼总部,一位主管听说中星微是做图像芯片的,便立刻打断邓中翰:“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有数百项类似的专利,上千种产品,视频处理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想学,欢迎你去参观一下我们的展厅。”邓中翰欢喜而来,不到5分钟就被送出门,望着这位主管高傲的背影,邓中翰只说了一句:“I will be back。”

  幸运地是,并非所有大品牌都像索尼那样,“星光一号”获得了三星、飞利浦等厂商的认同,逐步在国际市场上铺开。此后,随着口碑的累加和经济效益的显现,“中国芯”开始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客户覆盖了中、欧、美、日、韩以及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大批量采用,成为国际级多媒体芯片品牌。

  最让邓中翰扬眉吐气的是,2005年夏天,技术巨人索尼也终于低下他高傲的头,在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中,开始运用中星微的“星光五号”芯片。

  至此,邓中翰和他的中星微终于开始步入坦途,正如他自己所说:“就像爬过了一个陡坡,面前是一片平坦的草原。”

  最佳切入点

  2005年11月,中星微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凭借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陆高科技公司。在当天的闭市仪式上,邓中翰提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纳斯达克历史上的第一个中文签名,同时也标志着中星微只用了6年时间,便完成了从萌芽期到成熟期的“野蛮生长”。

  中星微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成长,源于邓中翰发现了打造“中国芯”的最佳市场切入点。

  就在邓中翰创业之初,芯片产业的CPU和GPU等领域已经有英特尔、AMD这样的国际级霸主,一个缺乏人才和市场运作经验的小公司,要在这样的领域向它们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当时,被全球普遍瞩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仍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这种芯片却可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工业质检、视频监控、天文器械等多种设备,覆盖交通、医疗、银行、通信等多个行业,市场容量极大。邓中翰及其团队又不乏相关经验,因此,将切入点定位于研发专用数码处理芯片,无疑为中星微的快速崛起增加了关键的砝码。

  之后,邓中翰又紧追国际技术潮流的变化,不断革新星光系列芯片。从最初单一的图像处理,到可以声像同步,再到综合三维图形、智能处理,直至拓展到移动通信领域,支持多种手机接口,最后到实现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在3C合一的趋势下,占领了数码芯片市场的高点。如此,中星微准确地切入了每一次市场热点,一直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

  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深重的前两年,中星微账面上仍保持着1 亿美元的现金,因为邓中翰深信,严寒来临,正是有备之人蓄势储能的好机会。他又开始了另一个市场谋划:“随着3G 时代来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产业正朝着多媒体化或以多媒体为主导的方向变革,而中星微的产品线已覆盖音频、视频、智能屏、应用处理器和开放媒体平台等全部领域,有能力在这场变革中争取全球话语权。同时,多媒体处理技术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运用,也将成为中星微打造‘中国芯’ 的突破口。”按照邓中翰自己的说法,就是“瞄准市场空白,而不是填补技术空白;要做能够占领市场的产品,而非实验室产品。”

  如今,十年已过,中星微的芯片已经遍布全球,实现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梦想,邓中翰也因此赢得荣誉无数。不过,这位年轻的商业技术领袖仍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心里清楚,作为国内芯片产业的领军者,要实现更多的“中国创造”,仍有许多路要走。
      

      转自IT经理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0-11-12 23: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11-22 15:4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12-22 12:35:04 | 只看该作者
吹吧.中国宣传的东西有多少是真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9 05:00 , Processed in 0.07153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