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没有找到严格定义,不过CPU小时的概念还是有用的。
所谓的1美元/CPU小时指的是:超级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出租价格,用户从服务器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租赁超级计算机处理能力,用户按它们所需要的处理能力付费而非直接购买硬件。
“CPU小时”指的是一种网格计算公共服务,且服务是“随用随买”的,其定价为1美元/CPU-小时。
网格存储公共服务是通过集结大量的计算机来解决一个问题,分布式网格计算仅在数天之内就能完成通常花费数月时间的一份工作。
在测试中引入了这个CPU小时的概念也是有意义的。不同主频的处理器运行一个小时计算的次数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定义为:
相邻n个小时内“测试期缺陷密度”全部低于某个值m。例如n大于10,m小于等于1。这对于主频为1.0和主频为3.0的CPU来说显然是不同的强度。
根据超级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出租价格我们可以看到:一个CPU是3.0主频的买300元,就是说300/3=100元-1小时
也就是说假定
主频1.0的CPU运行一个小时为1个CPU小时的话,主频3.0的CPU运行一个小时为3个CPU小时,
这样一来,使用CPU小时的概念后下述测试结束准则的定义就有了通用性。
·相邻n个CPU小时内“测试期缺陷密度”全部低于某个值m。例如n大于10,m小于等于1。
假设n=10 m=1 CPU1主频1.0 CPU3主频3.0
使用CPU1测试,相邻10个小时内 测试期缺陷密度低于1个bug可以认为符合结束准则。
使用CPU3测试,相邻3.33个小时内,测试期缺陷密度低于1个bug可以认为符合结束准则。
显然使用较高主频的CPU可以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效率。
以上仅为笔者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之用。如有理解错误之处,敬请指摘。谢谢
[ 本帖最后由 element207 于 2007-12-11 12:1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