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需求管理机制的有效采集和过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昨天 09:05
  • 签到天数: 10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测试总司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8 09: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产品经理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需求,很多朋友会通过“需求池”对零散需求进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但需求池只是需求呈现的载体和工具,并不能包治百病,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意外,比如:
      无效的需求[url=]记录[/url]:不是指需求记录的不清晰,而是指明显不符合产品定位、场景不明确的需求未经筛选就被记录。
      超量的高优先级:需求方都认为自己的需求更重要更紧急。面对多方的各种催促,出现了大量高级别需求,导致等级制度失效。
      短视的版本规划:将迭代周期内的需求塞满即可。把需求、设计、上线做成了下意识的循环,缺乏产品整体层面的发展规划。
      为了避免[url=]需求管理[/url]的效果打折扣,接下来根据需求的流转,依次讲解需求处理过程的管控要点。

    需求是产品的源头,产品是需求的解决方案。所以,有效采集需求是需求管理的第一步。虽然每个产品所处的环境存在差异,但是为了不在需求阶段迷失其中,需要从全局角度对需求来源、采集方法、需求筛选(初步)有整体的认知,便于后续对不同需求采取更合适的应对策略。
      1. 需求获取渠道
      不同产品的适用场景和使用角色都不一样,造成了需求来源较为复杂的现象。可以通过渠道通用属性的方式进行分类。
      分类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产品的相关方,避免遗漏。毕竟不是每个角色都会主动反馈问题和需求,更多情况下需要产品经理主动沟通和挖掘。产品经理不要忘记“沉默的大多数”。
      渠道分类的维度也多有不同,本文以内外渠道区分为例:
      内部同事:组织内任何和产品相关的角色都有提建议的权利。比如:Boss、销售、运营、[url=]技术[/url]等。
      外部客户:客户通过对应渠道反馈产品需求或问题。在项目中客户也区分决策人、使用人等多种角色。
      产品经理:基于对产品、用户、发展战略的观察、分析等行为,进而得出需求。
      2. 需求采集方法
      需求获取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是产品经理通过设计进行获取,有的是客户主动进行反馈。具体方法如下:
      产品方获取:由产品方主动获取需求的方式。如:行业研究、调研问卷、实习轮岗、数据分析、现场访谈……(详见:B端需求调研:客户访谈操作详解)
      客户方反馈:由客户方主动反馈需求或问题的方式。如:客服咨询、用户投诉、意见建议、公开渠道的评价(微博、垂直社交媒体……)

    客户主动反馈时,产品经理并不能改变采集方式。针对产品经理主动获取情况下,采集方式应当如何选择?我们知道每种方法各有优劣,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影响选择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呢?我认为至少考虑以下3方面:
      用户是否接受此方式?面向不同角色,或同一角色的不同场合。用户对各方式的接收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希望面谈,但客户总是没时间……
      资源是否支持此方式?公司的时间、人力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产品经理需要在合理资源限度内完成采集。比如实习轮岗,可以较深入的了解现场,但耗时太长,通常采用的比较少。
      能否达到采集的目的和效果?如果调研后没有达到目标,意味着采集无效以及投入资源的浪费。
      3. 需求初步筛选
      通过各个渠道获取需求后,就进入的记录阶段。会发现需求总是源源不断的过来,但是产品经理的精力以及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要辨别需求的真伪和潜在价值,把不符合要求的需求剔除,不计入该产品的需求池中,避免后续资源的无效投入。
      筛选的过程是“砍需求”的过程,是对需求潜在价值判断的过程。除了要对产品本身有所了解,也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事实上,从需求收集到研发上线之间会经过多次“砍需求”。
      此时作为初步筛选,要求并不严格。只需要做2件事:需求场景还原,需求属性分类。
      1)需求场景还原
      需求有对应的完整场景是筛选的第一步,如果还原不了场景,则认为需求是假需求。场景还原只需要问几个问题,能回答出来且逻辑自洽即可——谁(角色)在什么情况(背景)下,遇到了什么问题(需求)?当前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场景还原时需要将相关的场景进行穷举,避免因场景遗漏导致后续产品设计时出现[url=]漏洞[/url]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需求场景还原完整,但不符合本产品定位,此类需求对本产品无价值,但需求本身没问题。建议记录在另一张需求池表单中,作为外延产品的需求储备。
      2)需求属性分类
      除了需求基本的信息记录,还要判断需求的类型,为后续的需求评级和[url=]需求分析[/url]提供支持。比如:核心需求,基础需求,衍生需求,技术需求,运营需求,体验需求……
      需求分类同样没有标准答案,存在多种维度的分类方式。重点在于你定义的需求类型,在后续分析中是否存在对应行动策略,如果仅作为需求池的统计查看使用,意义不大。
      存在潜在价值的需求将被一一记录在需求池中,等待下一轮的筛选和价值分析,直到被某个版本选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22 02:17 , Processed in 0.0640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