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6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为:没有悲悯心支撑的科学心走不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7 13:5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的世界只有两种公司不会被淘汰,一种是具有悲悯心的公司,另一种是具有科学心的公司。而能够创立长青基业的公司,则必须是真正具有悲悯心的公司。当一个公司形成一种悲悯心滋生的全意识,这个公司也就成为一个不可分裂的整体,才会有无穷的竞争力。

                                                                                                 王育琨/文

                                           华为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

3月6日中午,华为公司深圳坂田研发基地有一名员工从华为食堂三楼坠下后不治身亡。其后关于其死亡原因等情况一直没有公布。这已经是华为近一年来发生的至少第五起内部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了;而据华为内部员工称,这已经是近期华为非正常死亡的第38例了!

  -2006年5月28日晚,深圳华为公司员工、25岁的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死亡。之前胡新宇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打地铺过夜。

  -2007年7月18日下午,年仅26岁的华为员工张锐在深圳梅林某小区的楼道内自缢身亡。进入华为只有60多天的他,生前曾多次向亲人表示工作压力太大。

  -2007年8月11日17时30分左右,在长春市国联小区,华为长春办事处员工赵炳与人在电话里争吵20分钟后,纵身从7楼跳下身亡。

  -2007年12月5日上午,在深圳华为工作的乔向英起床后进入洗手间梳洗时突然倒下猝死。

-2008年2月26日,华为成都员工李栋兵从华为研发中心楼跃下,当场死亡,后被证实系个人感情出现问题。

十几万人的公司,十几万棵不同的心灵,遇到点各自过不去的坎,发生意外,本属正常。可是,当这种事件在中国标兵公司接连发生,不由得人不思索事件背后的意蕴。

                                           成也压强,败也压强

华为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是保持一种自市场传导过来的强压。这种压力通过收入指标一层层分解到每一个人,使得不管是市场销售,还是科技研发,抑或是是生产供应服务,到处充斥着不竭的压力,常常使人喘不过气来。比如,客户要求定制一个产品,30天交货。市场经理对产品线经理说,这个东西你给我25天作出来;产品线经理对研究开发项目经理说,这个东西你给我20天作出;项目经理对干活的人说,这个东西你必须15天给我做出来。市场线压力传递机制带来压强放大的问题。

有人评论,华为实行的是高科技泰罗制。华为的IPD研究开发系统,将你做的所有东西固化在系统里面,你的计算机外部接口都是封死的。所有做的东西,你完全带不走,而且别人马上可以在你的基础上上手做事情。个人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螺丝钉。本来中国员工就没有谈判地位,这样一来简直说话地位都没有了。泰勒制在一个老板、管理者与劳动者GAME 平衡的时候,是一个科学;在老板、管理者与劳动者GAME无法平衡的时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恶劣的果实。

压强是华为强盛之本。可是与我国富裕起来的小康社会温润而宽松的环境,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国独生子女一代逐步成为就业的主力。80一代(包含以及70年代末)生长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中,他们的父辈们以及更往上的长辈,曾经受尽了苦难。长辈们不想让孩子像他们一样受苦。有些家庭尽管不富裕,可是在对待子女上毫不例外的仁爱无边。他们尽自己所能,试图把他们圈养在自己温暖的怀抱中。由此构成了一种压力逐渐减弱的大环境。

                             人性在企业压强与社会温润之间扭曲

企业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激烈冲突,往往会造成扭曲的人格。一次在新员工座谈会上,新员工问:“任总裁您对我们新员工最想说的是什么?”任正非回答:“自我批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做个踏踏实实的人。”可是,脱胎换骨谈何容易!这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2007年7月,年仅26岁的华为实习员工张锐自杀了,把华为又推上了风口浪尖。据报道,在自杀之前,张锐顶不住考评的压力,曾经两度想要辞职,但都被其父母苦劝而作罢。又根据报道,在读大学期间,他家背负了5万元的债务。在13亿的人口基数面前,在砖窑煤窑每日吞噬鲜活生命的当口,张锐的生命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因为事情发生在巨人公司华为,张锐的死却得到了各大报纸和网站的青睐。张锐朴实的父母也被媒体挟裹着进入了一个弱势群体与强势公司博弈的俗套。而在人们习惯性冲动之中,张锐命运何以如此的真问题却被淡化了。

张锐的悲剧,有其个性化起因,也是今天这个社会的写照。中国独生子女一代,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贫苦人家,都毫无例外地不让独生子女受半点委屈,让他们从小就脱离社会,就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圈子里通过依赖获得幸福。可是,社会又是一个越来越具竞争性的社会,丛林规律无时无刻不起着作用。一旦压力当头,他们就乱了分寸。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做好准备,如何面对张锐们这一代!

或许这是个世界现象。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7月9日发表《决不放手》的文章,提出“圈养的一代”这个名字。文章说,“圈养的一代”出生于1977年到1999年之间。这是一个有史以来最以孩子为中心的时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好得过头了,他们的父母和蔼可亲而且提供一切需要。但孩子太过依赖,独立性较差。一遇挫折,不知拐弯。而在华为更是优秀人才扎堆,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由此传导出来的气场往往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任正非直面华为的“抑郁症”

任正非自己也曾经是抑郁症患者。华为不断地有员工自杀与自残,而且员工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不断增多,令任正非十分担心。还在张锐自杀前,他就曾给党委委员写信,专门谈及员工的抑郁症问题。

任正非以自己为例,任正非对走出抑郁症困扰,开出了药方。他认识到,企业不能只是给为高效率的员工高薪就可以撒手不管其它的事情了,还必须创造条件,让员工从身心上解放自己。

任正非看到华为员工钱多了,却不知怎么花钱,有些甚至成了守财奴。他断言,丰厚的薪酬不能带来优裕、高雅的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钱多不是使我们精神自闭、自锁,而是应改去创造条件,追求一点欧洲的绅士风度和淑女精神。

任正非意识到,公司可以在引导员工懂得高雅的文化与生活,积极、开放、正派地面对人生。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都要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人生是美好的,美好并非洁白无暇。每一种美都有残缺,残缺美才是生动的美。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任何处境都不可以对生活失去信心。

差距让人攀比,弱点添加忧虑。任正非说,他正是接受自己身上那些难以克服的弱点,集中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使他成为华为的CEO。因为,克服缺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远远大于强化优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只有建立自信,才会更加开放与合作,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信的最后,任正非强调: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走出焦虑症和忧郁症的困境的”!

作为一个曾经的抑郁症患者,任正非的感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英国心理医生特罗茜·罗尔说:“抑郁症是我们为自己构筑的心灵牢狱,而且正因为是我们自己构筑的,所以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任正非,深谙这个道理。一个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平庸之辈,是不会陷入抑郁的。每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或特殊事件,都会在当事人的精神层面留下难以改变的痕迹,成为左右他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成为金钱的奴隶、自闭、自锁的人,与金钱的多少无关,关键是改变对金钱的认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上去简单明了,却正是任正非走出抑郁的药方。为了自己的员工,任正非不惜承认自己也是个抑郁症患者。可谓大智大勇。其中也透露着任正非对员工深切的爱。但是,我也在任正非的信中读出了一些无奈。任正非甚至重复着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的一些老生常谈,可是却没有直奔华为的“压强文化”。

                               从爱出发,才是长青基业之本

成也“压强文化”,败也可能是“压强文化”。压强文化是一种大棒文化。它直接以客户和市场压力的大棒,无情地挥舞在员工的头顶。在抑郁症发生的地方,总有人生价值的迷茫。

“压强文化”有点像宗教的地狱之火。只要你服从教义,就可以升入天堂;如果不服从教义,就可能在地狱中受煎熬。这种恐吓在多数人那里生效,但也把少数有头脑的人逼疯。哲学家尼采尽管有勇气宣布“上帝死了”,人人可以逃离地狱火的煎熬了。但是他自己却疯了。他一生在探讨“快乐的知识”,可是最终却没法解救他自己。还有画家文森特·梵高(1853-1890),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创作时进入了自由的境界,可还是要在现实的捉襟见肘中挣扎。梵高在创作出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高峰时,却选择了自杀,年仅三十七岁。

看来,该是直面“压强文化”的时候了。“压强文化”的致命伤是缺乏爱。一个企业和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是从压力出发还是从爱出发,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事业的辉煌程度。人们常说热爱自己的事业,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遥不可及奢望,尤其是在竞争性的企业中,无异于痴心妄想。《基业长青》的杰里·波拉斯与他的助手,花几年时间与全球200多位成功人士访谈,最后成书《成功长青》。在这本2007年新出版的巨著中,波拉斯公布了一条坏消息:“不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很危险的。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不热爱你所做的事情,你终将会被那些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的人击败。”这是一条常常被企业人忽视的坏消息。他们多把做企业当成一种苦役,以换取将来的名车、高档住宅和豪华旅游。把人的生命与工作割裂开来,是最大的愚蠢。

华为在2007年10、11月间也留下了遗憾。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华为公司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华为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所有自愿离职的员工将获得华为相应的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据报道,该方案9月已获通过,10月前华为公司先分批次与员工私下沟通取得共识,10月开始至11月底为方案实施阶段。可是,在各方面的压力面前,华为又自行终止了辞职与再续聘方案。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合同工”一项,是有些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毕竟铁饭碗一直禁锢了中国经济发展N多年,毕竟中国企业至今还没有全部从铁饭碗中解放出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铁饭碗”统治了中国几十年,“以厂为家”在突出主人公作用的同时,也豢养了懒汉,至今还是某些国企无效率经营的托辞,在这样的时候,推出一个“无固定期限合同工”,是有些别扭。华为的做法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公司不是家。我对“公司不是家”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是,我很害怕这个信号不要被诠释为“公司没有爱”。

每个人的生命需要价值。如果在你的工作中找不到你人生的价值,你的工作就是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经常充满愉悦的感觉,忧虑、烦恼和痛苦就会远离自己。我特别推崇喜悦的价值。喜悦是好奇心与虚荣心之王。有“喜悦”之王君临天下,好奇心才能够引导我们到处管闲事,虚荣心才能够禁止我们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些个行业的成功人士和那些长青基业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寻找到了喜悦、好奇与虚荣心。当一个人,以喜悦的价值为王,还能够表现出喜悦的本色,他就会永远远离抑郁,他就是一个丰盈的精灵。


本文转载自网易163,原文作者:王育琨
相关链接:http://qzwangyukun.blog.163.com/ ... 82772027549/?fromr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8-3-7 22:10:32 | 只看该作者
丰厚的薪酬不能带来优裕、高雅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8-3-7 23:03:36 | 只看该作者
转的挺快啊, 今天刚在163看到这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8-3-9 12:49:59 | 只看该作者
哎,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压力都承受不起了,之能期待天天在老人的基础上随便挖两下


去看看做市场的吧,压力比你大的多了,去看看贫困山区吧,你会发现干活能给钱,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上是多么幸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8-3-9 19:48:14 | 只看该作者
“圈养的一代”?是什么造成的呢?
如果整个大的环境不发生改变,被圈养的一代想要跳出圈外,很难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8-3-9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华为没有怜悯心吗?
就拿去年的“辞职门”事件来说,相比起前几年国企大面积的下岗来说,华为做的很仁义了,至少华为会为每个辞职的员工一定的补偿。而当年的国企的下岗工人呢,说让你下岗就下岗,招呼都不带打一个。别说补偿了,下岗后能不能领到每月最低生活保障都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8-3-11 20:27:35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想进华为.别人跳不代表我会跳.压力大就非要跳啊?我还真不明白了?!这只能说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怎么没见别人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2:28: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千万孤独 于 2008-3-9 20:18 发表
华为没有怜悯心吗?
就拿去年的“辞职门”事件来说,相比起前几年国企大面积的下岗来说,华为做的很仁义了,至少华为会为每个辞职的员工一定的补偿。而当年的国企的下岗工人呢,说让你下岗就下岗,招呼都不带打一个 ...

回复:本人最近在学经济学,华为的辞职门事件不能等同于当年中国的下岗.华为的辞职门事件是个企业行为,而放年的普遍下岗现象是属于失业范围,而且还是结构性失业,是每个国家或政府都要面临的,而且是不可回避的现象,而华为的辞职门事件是企业"逼迫"员工辞职,当然得给补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2:40:2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17 12:50 , Processed in 0.0725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