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0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里圈] 第二十六期:找茬--心里圈的故事(活动答案和获奖名单已公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昨天 09:00
  • 签到天数: 965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10]测试总司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8 10:4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获奖名单
    奖项获奖名单奖励答案链接
    一等奖jingzizx500测试积点#2
    二等奖
    500测试积点
    三等奖
    500测试积点


    智能硬件时代,谁来颠覆ARM构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RM无处不在。在从ARM成立至今的25年里,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750亿。在智能手机领域,称ARM处于统治地位并不为过。
      但ARM在面向消费者的计算领域取得如今的地位,时间并不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PC时代被视为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基于intel构架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设备)已经不再是消费级互联网技术的主流。
      在ARM成立25周年之际,ARM先人一步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ARM构架会被颠覆嘛?谁来颠覆ARM?
      在五六年前,智能手机的掀起的潮流给了ARM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当时在ARM内部,与之配套的技术储备虽然不弱,但其实并非最重要的业务——2010年之前,ARM来自个人消费市场的收入和前景看上去远不如工业控制和


    嵌入式计算领域。
      但ARM“轻公司”的特点使其快速顺应了潮流,并在短短五年之内建立起自己的产业生态和“一定规则下的开源”环境。正如大家所知,ARM并不自己生产芯片,而是提供芯片设计方案和技术知识产权,授权合作伙伴生产


    。大家所熟知的苹果、高通、三星、MTK……这些合作伙伴一同推动ARM构架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底层计算力的标准。
      移动互联网浪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超越传统的PC互联网,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机遇不仅把ARM送入消费电子的快车道,也让ARM开始更宏观地思考行业的未来。
      谁来颠覆ARM,就是在这个背景下ARM内部产生的讨论。
      开放消解颠覆
      没有人否认智能硬件时代将近。关键是,智能硬件时代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机会——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ARM被寄予的期望不仅是要守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的辉煌,更多的是如何从底层带领产业从技术上先跨入智能硬件时代。
      在“2015ARM年度技术论坛”上,ARM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昂雄认为,ARM经得住考验。
      事实上,在两年前“可穿戴设备”概念刚刚起步,芯片行业已经有对新构架取代ARM的讨论。但行业实践证明了,使用ARM构架来搭建可穿戴计算设备,仍然是目前最优的选择。ARM也适时在其中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
      吴昂雄对“谁来颠覆ARM构架”的问题并不陌生。他在ARM内外部都曾经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技术的发展总是超乎想象,没有什么是技术不能实现的。但取得技术成果的关键是投入度。”
      吴昂雄认为,在对智能硬件时代的技术创新投入度上,ARM已经在全力以赴。在投入度足够的基础上,ARM又足够开放,这是ARM不断创新的驱动力。
      “相对于自己从零开始,选择一个技术投入和服务水准都足够高的合作伙伴,是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的选择。”吴昂雄说,“更重要的是,ARM不限制合作伙伴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当ARM生态中有足够多的伙伴


    在做某一个技术方向时,会推动ARM向其投入技术资源。而ARM的优势就在于提供技术构架的完整性,一旦开始投入,ARM能把整个产业带入正向的循环。”
      吴昂雄用Linux举例,认为ARM具备Linux的开源精神:“你看,没有人说要颠覆Linux吧,只会在Linux上做更多的改进来实现自己的开发目的。ARM也是一样,而且ARM更愿意调整自己去适应整个行业的需求。为什么还要绕


    开ARM去另做一个东西呢?”
      ARM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Allen Wu)
      颠覆ARM构架的,恰恰是ARM生态
      “ARM生态”的提法并不是第一次见,在有纪念ARM成立25周年意味的“2015ARM年度技术论坛”上,ARM生态再度被提起。而这也许是最能回答“谁来颠覆ARM”的线索。
      ARM生态与其他技术生态有一个突出的区别,就是这个生态是擅长先行的中小企业驱动的。ARM推崇“颠復式创新”。而这个词描述的,恰恰是一些领先群体尝试和推动一些新技术,ARM在这个过程中会实现一些新想法,开


    发出一些新标准。这时候,由于ARM的动作会使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些创新领域进行探索,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体系中。
      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某一家ARM生态企业从ARM获得的技术支持,别家也能拿到。所以在这种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并不是本身的企业规模或在生态中的排位。ARM在ARM生态中并不扮演裁判,而把判断完全交给了市场。ARM在


    芯片技术上致力于multiple cluster (多簇群)、coherence (一致性)——这是一个加剧竞争的发动机。
      吴昂雄对于智能硬件时代的趋势判断是“计算场景愈加分散”。ARM目前所接到的定制化客户需求较之前也有明显的增长。吴昂雄认为这是对ARM的利好,“智能硬件时代,芯片厂商要进入多个领域还要保持投入,这是一


    个巨大的挑战,而ARM的开放性在这种趋势下优势是明显的。”ARM原有的客户在积极进入智能硬件领域时,客观上对ARM所提供技术的应用更加充分。所需求的计算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巩固了ARM生态的成功。”吴昂雄说



      从ARM构架到ARM生态,在概念上是一种演进而非替代。
      当产业中使用“ARM构架”这个词的时候,ARM的角色是固定的——提供处理器IP,解决产品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但“ARM生态”这个词带来的变化是,ARM的角色更多样化了。在不同的ARM生态系统企业中,ARM公司可能


    是指南,可能是供应商,也可能只是案例——这是ARM所希望看到的。
      ARM的开放与ARM生态的开放
      ARM本身开放的特点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成就了ARM生态。而ARM生态要走向开放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命题。
      ARM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本身的开放属性。吴昂雄认为ARM具备“开源精神”,但开源也是要收服务费的,这和ARM的版税类似。从商业上来说,开放给ARM带来更高的回报。
      但在扮演更多角色,投入更多成本,客户服务难度变大(计算需求碎片化)的变化之下,ARM生态所尝试的开放,更有探嗦的意味。
      ARM于2015年在中国成立了“ARM生态加速器”(即安创空间)。这在ARM的全球业务中是唯一一个。而ARM生态的开放,可能藉由这个“加速器”而产生许多可能。
      吴昂雄强调了多次“ARM生态加速器”与传统意义上的加速器的区别:虽然冠名为ARM,但ARM在其中扮演的并不是一个管家的角色。吴昂雄希望更多的创新服务资源能够有通道接入到ARM生态之中。
      “我们认为在智能设备这边国内的实验的脚步会比较快。”吴昂雄基于这一判断,把ARM在自己生态中提供的各种技术服务落地到生态加速器中,重点帮助加速器中的企业完成从原型到产品化的技术选型和相关的周边技术


    服务——在这过程中,ARM是以一个“开发者”的身份和创新者进行技术协同。
      ARM生态加速器引入的第一个项目是余凯的地平线机器人。事实上,目前ARM就在和地平线一起开发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构架,并希望能应用到更多的技术产品中。
      而相对于传统的加速器在商业模式、供应链或者投融资方面给创新者提供的帮助相比,ARM生态加速器过于“硬核”。而这也恰恰是ARM的初衷,让更多的技术创新者更低成本地进入ARM生态体系,与ARM一起推动底层计算


    技术的进步。而在商业服务上,ARM是欢迎市场资源和服务接入的。
      “我们(ARM生态加速器)支持所有几百家的ARM生态企业,ARM不控制这些企业,也不限制他们必须用ARM的某个产品。我们希望跟所有前端的合作,对孵化器内的企业来说我们可以加速各种技术的引进,包括ARM的,包括


    其他家的,也包括产品化和营销方面的技术。”
      吴昂雄认为“ARM生态加速器”像一个第三方的设计服务公司,但更注重于在技术层面解决问题,而把商业的问题交给更专业的机构。
      “和以往相比,ARM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但总体客户群和商业模式不会有大的变化。智能硬件时代需要更高、更分散的计算力,ARM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ARM一直都很积极,保持足够的投入度和开放竞争的状态。这算


    是一些变化,其实本质也没有变化。”
      ——“谁来颠覆ARM”这个问题,本质上问的也是“ARM如何应对智能硬件时代”,吴昂雄最后是这样总结的。


    活动内容:
             每个周一、周五上午11点整,小编会在灌水版块中发布一篇关于心里圈故事的帖子提供给大家阅读。阅读后,需要大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并且写上一句读后感(不少于10个文字)。
    活动时间:
             每周二次
    活动规则:
             阅读心里圈的故事,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和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必须原创),通过论坛跟帖的形式进行回复。Ps:如发现抄袭原文评论将视为无效。
    获奖标准:
            找出文章中的所有错别字,并且读后感写的最好的三位会员能获得500测试积点


    活动答案:
    颠覆式创新=颠復式创新
    探索=探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7:08
  • 签到天数: 2694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测试大本营

    2#
    发表于 2015-12-18 11:08:36 | 只看该作者
    颠復式---颠覆式
    探嗦---探索

    面对复杂未知的未来发展,各大企业都会积极去变革,去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发展,不改变就会意味着淘汰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6-14 07:13 , Processed in 0.07316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