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on 发表于 2007-11-16 13:38:40

何谓本地化——赵雄如是说

正宗的四川火锅仅佐蒜茸和香油为料,而自打火锅进了北京,也添了一副麻酱的料碗,多了本就没有的大片牛肉和羊肉,锅台架构吸收了那么些许‘京涮’的意味。再者,三星在欧洲叫 A300 的那一款手机在国内叫 A208,叫 T100 的那一款在国内叫 T108,叫 P400 的那一款在国内叫 P408——这就是我在未踏入本地化行业之前本地化‘现象’给我的朦胧印象,当时还当是韩国人心细,不过也估莫着跨国大公司都会有此类的‘战略性思维’,毕竟前几年‘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概念也炒得很火。

凡看过了 LISA 及诸多行业人士针对‘本地化’行业发展的介绍,头脑中总能回荡着那些既耳熟能详又似曾相识的定义或解释。一般都以“各大跨国公司为了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云云开头,翻阅多次,自是能畅然背诵出下面的句子——“必须改变其推出的产品,使产品适应目标市场,具有当土产品的外观和风格,满足当地客户群的习惯”,或“就需要设法解决语言、文化、内容和技术等诸多问题……”。

以己初涉本地化行业的经验,一个后学晚辈,面对业界前辈汗牛充栋的专著,硬要夸谈行业感悟,未免有些狗尾续貂之嫌。另则,非不愿,实不能。虽然也曾写过一两次 test case,但要说出工程测试方面源代码修改、用户界面布局调整、编译测试之类流程术语要点等等,力实难所及。至于桌面排版发布以及项目管理,也是略知皮毛而已。也许,或许,兴许,是站得不高看得自然也就不多的缘故罢。

不过入道至今,对本地化的整个流程还算积蓄了一些薄识浅见。简单地说,概括地说,当然也是直取要害地说,一个完整的本地化流程应该包括项目管理跨越全程的指导、监督、规范和支持,作为核心的前期语言翻译、校对、修改和审阅,辅以针对功能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工程测试,以及后期的桌面排版和发布。

行文至此,不想再续写兴味索然的“官方版”注解,那么换种思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 perspective 咯。

今天,我们又提起‘本地化’这个概念——我为什么说了‘又’,希望不是月光宝盒的原因,大概是我想起了伟大的毛爷爷。他老人家改造苏联经验(国外产品),切合中国实际(针对当地市场进行分析调整),适应广大人民(农民)需要(迎合当地客户群习惯),提出“农村保卫城市”的路线(发布本地化产品),成功地在中国大地本地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这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和革命本地化。跟它一脉相承的是邓爷爷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这次可以说是经济范畴的本地化吧。

概括本地化最精练的一个成语,要数‘入乡随俗’了。不过后来也有应时代背景而催生出来的,比如‘洋为中用’,且不管它说的是不是如现下这般资本主义托拉斯因利益驱使而要‘和平演变’到人民中去的,还是人民要主动‘请进’来的,我想光从‘洋’到‘中’这里面多多少少也需要一个‘本地化’的过程。综上所述,‘本地化’这个概念也是由来已久。君不见刘邦陔下奏的‘四面楚歌’,正是利用项羽部下思乡的弱点,适当针对了某些人群的特定需求(只不过这里的对象从‘客户’换作了‘敌人’),两千年前的刘邦率先尝到了‘本地化’的甜头,大获全胜,逼霸王痛斩虞姬,乌江自刎。史实灼灼,可见‘本地化’的威力不小,至少使用得当,完全能够在政治、军事、经济各个领域带来巨大利益。

关机之前,仅从职业角度抒发一些‘技术性’感悟吧,项目提交期限与翻译编辑质量永远是‘本地化’流程中的一对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需时日工夫,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外,理解越深,越能自如驾驭语言表达。中文跟英文好似同气连枝,根在内里,枝露于外,刨得越深,越能抓住根,自然也就握住了语句的经脉。

一直以来,我相信‘本地化’服务的核心概念就是 customization。不过缺少一个阐发立论根据的台面,这里借机从两个层面来窥一窥究竟:本地化是在面对当地市场和客户群的特定需求而对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或其它对象所实施的一个流程,所以它是面向 customer 的,以 customer 为中心,此为论据一;另外,本地化服务提供商的工作中也是尤为重视 customer 的要求、反馈或甚至抱怨,具有很高适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已成为本地化公司的 core competency,此为论据二——而前后两个论据又具逻辑先后关系,体现了同一价值链上三者的驱从关系,所以,不妨也将 customization 算作大半年‘本地化’工作的一丝感悟罢。

对‘本地化’概念的这一番拓申其实应算是对其定义的一种‘归位’,我认为。盖是因为如今对‘本地化’的理解更多局限在 localization 这个英文单词传达的意群内,而英文易令人线性思维的特点,又促使人们更加条件反射般将其与‘跨国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联系起来。而我想对‘本地化’有个更宽的认知,一则有助于我们这些身处其中之人识一识庐山真面目。再则,如此这般‘拓一拓’也能拉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对推广‘本地化’概念和服务还是大有裨益的,至少不致让业外看官觉得“本地化”生涩,或不幸贴上舶来品的标签——其实汉高祖时代我们中国人就应该给这三个字申请专利权了嘛。这样想想,权当为‘本地化’做个‘本地化’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谓本地化——赵雄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