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on 发表于 2007-11-16 13:32:51

何谓本地化——启亮如是说

现在很多大型软件都是用英语开发的,但是当这些英语软件在世界范围内销售时,却经常遭受“水土不服”。原因之一就是软件语言的障碍,因为世界上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为了使这些非英语国家的软件用户能够熟练使用软件,必须对英语软件进行加工处理,转换成用户所在国的文字。这样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就没有了语言障碍,感觉软件就像它们国家开发的。

这种对软件进行处理和加工过程,称为软件的本地化,也有人称作软件的本土化。

软件本地化不就是软件汉化吗?

如果将英语软件加工处理成中文版本,国内通俗地称为“软件汉化”。由于中文分为简体和繁体两种书写方式,因此,软件的中文版本需要加工成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两种版本。目前,简体中文版主要面向中国大陆市场,繁体中文版主要面向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用户。

软件汉化只是软件对中文市场的本地化,从广义上说,软件本地化的范围更大。举例来说,面向欧洲语言市场的本地化的软件,例如软件的德语或法语版软件,如果再简单的称作“软件汉化”就会闹笑话,因为汉语只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对于欧洲的老外们,它们读汉语就像看“天书”。

所以,对原始语言软件的加工处理,创建其它语言版本的过程,称为软件本地化是专业的说法。

为什么要进行软件的本地化?

简单的说,软件本地化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软件用户,取得更多的软件销售利润。

当今软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全球一体化,促使大型软件企业进行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的发展,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组建分公司,还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本地化运作。软件作为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的产品,首先要解决本地化问题。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促使软件本地化的直接动力。据统计,微软软件的收入中,6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本地化产品。而且对软件本地化一美元的投入,可以换来10美元的收益。

微软为什么不自己本地化?

现在绝大多数软件公司在进行软件本地化时,都是将软件外包给专门的本地化服务公司。例如,软件行业的“老大”微软公司的软件本地化,几乎都不是微软内部完成的。

微软的软件开发技术是一流的,为什么不自己进行软件本地化呢?

举个例子,最能直观的解释这个问题。卖馒头的只管卖馒头,不管种小麦和磨面粉,如果卖馒头的先从种小麦开始,等到把馒头加工出来,那么卖馒头的收入肯定填不饱肚子。

这就是社会分工带来的资源的合理配置。

微软的软件通常需要同时进行多达几十种世界各地不同语言的本地化,而且要求英文原始软件要与这些不同语言的本地化软件几乎同时发布,时间间隔非常短,软件开发和本地化的压力比较大。

另外,软件本地化过程要进行语言文字的翻译和整理,需要对本地化市场的文字和软件都要准确了解,如果这些资源都在微软内部消化,则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成本。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微软等大型软件公司都将它们的软件本地化工作外包出去,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软件的核心功能设计,这是它们的强项和优势。

软件本地化是怎样进行的?

很多人认为软件本地化很简单,无非就是翻译软件中的文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现在的软件功能比较强大、结构比较复杂、包含众多的文件,所以,对软件的本地化,需要分析软件的特点,找出需要本地化的内容,然后分别处理。

从软件的组成结构看,包括软件运行界面、软件数据文件、软件的帮助文件等,这些内容可能都需要本地化处理。

处理过程之一就是提取需要本地化的文件,然后是进行文字和格式加工,例如,翻译和再次编译软件,对于帮助文件还要进行重新文件格式排版。

需要直接修改软件的源代码吗?

编写过软件的程序员可能会问,软件本地化过程需要修改源程序代码?答案是95%以上的软件本地化工作不需要修改源代码,其实绝大多数进行软件本地化的工程师,由于软件版权和保密性等原因,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看到软件的源代码的。

在软件分析和设计阶段,软件开发者已经考虑到了如何使软件易于本地化,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需要本地化处理的部分与软件源代码分离。

对于由于原始语言软件的设计原因,引起的软件难于本地化或本地化错误,需要软件开发人员修改软件源代码才能解决,所幸对于良好设计的大型国际化软件,这类错误比较少见,大概占5%左右左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谓本地化——启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