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思考
关于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思考关于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思考
2017年,因华为裁员、中兴员工坠亡等事件,“IT吃青春饭”,“中年危机”…一词又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巨浪。那些面临即将走上IT工作岗位,或已在IT工作岗位的青中老年们,不得不开始正视及思考自己的未来,有些或已豁然开朗、有些或已上岸、有些可能还在焦虑踌躇、有些可能一笑置之、活在当下。作为已在IT工作岗位上混迹十来年的屌丝,也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哲学上有三个唯心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相信混过知乎的人都知道,因为已在知乎上被大家玩烂了。当然在万千回答中,也有一些人的一番见解也是非常正视、严肃的。而今天我要发表的不是宗教哲学或人的起源,仅仅想说明在我们的IT职业生涯起始,也许我们该进行的这番思考。
从人的本能来说,活着,自然而然地就想追求幸福。只是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也许你觉得幸福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也许就是买个甜品慢慢地品尝、也许就是看一场电影…其实,幸福,就是你觉得此刻是最适合的。而此刻,即当下的你;最适合,即当下你的需求被满足了。那么,当下你的需求是什么,未来的需求又会是什么呢?可以先看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将人的需求分成了5层次: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第三层次社会需求; 第四层次尊重需求;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
而人只要活着,就有生存需求,即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当生存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自然而然就会追求归属需求,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生存与归属都得到满足了后,也许有一部分会停留在这一层次,也许有一部分人会往上一层次,追求自我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历史那么会有那么人追求名留青史的原因。
再回过头看看那三个唯心问题,首先,我是谁,即认识自我人格特点及可运用的资源;有什么人格强项,有什么人格弱项。其次,我要到哪里去,即明白自己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未来想要达到的层次;比方说30岁、40岁、50岁在工作上达到什么层次,在生活上达到什么层次。最后,我从哪里来,即理解自己当下所处的层次;比如,我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情况、我当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从而结合三方面来制定职业规划。比如说,咱们IT测试工程师的例子如下: 下面就IT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激流勇退、退居二线,从技术走向管理和从技术走向领域专家的三方面来阐述发展。激流勇退、退居二线 IT行业相比其他非金融行业,起薪高;相比金融行业,个人能力占绝大多数因素,无须依赖太多的其他资源,找工作更容易。因此,如果只是想在最初的几年奋斗,获取一笔相对同等年龄段里较高的收入,帮助自己生存下来,可以在有家庭负累之前,努力奋斗在项目化线上,等准备有家庭负累时,考虑退居二线,转岗需求分析师、质量保障工程师、配置管理工程师、运维或客服,甚至跳槽甲方公司做业务人员或者运维人员等生命周期更长一些、压力相对小一些的职业。主要原因是:往小了说,项目容易出业绩,对短期的收入提升有较大的帮助;往大点说,项目接触的软件过程比较全面,帮助积累软件工程过程各个阶段的流程、规范、技术知识,可以快速地掌握一个软件研发的生命周期。对于将来打算往上下游部门转岗、抑或是内部职能协同部门转岗来说,都是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再往大点说,合作的人员对象比较广,从外部的客户,到内部的上下游部门、职能系统部门,建立相对比较宽泛的人际关系。这些对于无论是往内部的上下游部门转岗、抑或是职能转岗,甚至于跳槽甲方都是非常好的人脉积累。从技术走向领域专家 靠技术吃饭,即靠能力吃饭,能力是个比较抽象的东西,无法一眼就能鉴定的。因此,很多公司在招聘高级别的技术专家,一方面,通过面试获取一定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取候选人在原公司的工作表现情况。如果技术专家是个善于沟通表达的,那也还好,通过面试的概率比较大。如若不太擅长表达,那就难说了。再想象下,一个在某个领域里已经积累十几年的专家,找工作时,还需要自己投简历,等着意向公司进行简历筛选、笔试、面试,是不是有点low的feel?再想想,即使技术专家通过了面试,进入了目标公司,全新的合作伙伴、全新的领导、全新的工作模式,是不是都需要有一个熟悉并建立信任的过程。好点的情况,就是碰见一个伯乐,给予了比较广阔的环境供发挥,展现自我价值。而通常,都是需要从0开始,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也许就由于水土不服,新公司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从而被打回到了一线。再想想,如果换成猎头公司主动找到你,给你介绍高阶的就业机会,是不是感觉高大上了点。再进一步想想,新的领导也对你的过往和能力有个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与你已建立了相对信任的基础;新的合作伙伴,因了解你的过往和能力,或者曾经受过你的影响,与你已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友谊;新公司的一切发展是不是就有了更好的基础,未来相对的是不是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传达的是:只能通过干活,展现自我能力,影响周围的人,影响的只能是个点;需要学会通过学习、干活修炼自我能力,通过知识传播、与行业技术沟通交流,建立比较广泛的影响,树立领域专家形象。那怎么做到呢? 1.修炼内功 测试领域,基础设施主要涵盖软件测试过程规范、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管理、开发技术;应用领域层面主要涵盖被测软件业务行业知识、自动化测试原理及测试框架、性能测试原理及测试框架、兼容性测试原理及测试框架、安全性测试原理及测试框架。因此,首先,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编程语言及可应用的开发框架知识,建立被测系统的技术知识。其次,前期可通过不断地挑战项目,从项目参与者到项目管理者的进阶路程,以掌握软件测试过程规范、技术及管理;最后,根据发展方向,做到T型人才;在主发展方向上深耕细作,在其他辅助方面做到基础了解;比如,项目测试管理,需要在业务行业知识上深入学习,在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等方面做到基础学习,拓宽视野,制定更好的测试方案,以及与其他团队有效协同; 2.及时总结,写博客、做培训,分享传播知识 修炼内功时,利用框架性思维,建立学习框架。对内,及时总结,形成领域知识,增加授课课题,及时参与内部培训,分享经验总结,锻炼授课能力。对外,系统运营自己的博客。一方面,总结梳理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后续方便后续的回顾;另一方面,分享他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立行业技术讨论圈,树立领域影响力。 3.有条件多参与行业的培训、研讨会议,套个脸熟 有很多培训公司,会定期举办行业技术讨论会,建立讲师资源。或者定期举办培训沙龙。可以多参与,交流。了解讲师资格条件,提供授课课题,争取对外培训或经验分享从技术走向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三五人的团队负责人,叫做管理;几十号人的团队负责人,也叫管理;上百人的团队负责人,也叫管理;乃至几千几万的,都叫管理。但是不同团队规模需要的管理能力模型是有差异的。给管理分个层次,把组织一线人员开展工作及为结果负责的团队管理者,称之为一线主管;负责传达公司战术(分解KPI指标),并组织一线主管开展工作,并为KPI执行埋单的,称之为中层管理者;根据公司战略,制定战术(KPI指标)组织中层管理者开展工作,并为公司的某一块运营埋单的,称之为高层管理;制定公司战略,为公司整体经营埋单,称之为公司执行总裁; 大多数IT的一线主管都是技而优则管,技术强、工作做的漂亮,才更容易脱颖而出,同时,也是考虑一线主管需要更多地聚焦于具体的工作开展,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一线主管,一方面,要对自己所负责领域的业务、流程、技术的熟练掌握;确保制定的执行策略,高效且贴合实际。也是为了打造执行团队,进行人员梯队培养,积累培训素材;另一方面,由于软件行业的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因此,还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持续不断地学习行业的新业务、新技术,从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还需要对上司指令的绝对服从,就好比如将军制定了战术,下达了任务,而任务执行时,将领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调整了方案,最后因为局部的方案调整,导致全局的战术发生了变动。这有可能带来了更好的结果,但绝大多数都是带来了更坏的结果,毕竟上司掌握的信息更多,看问题相对更全面点。退一万步说,执行过程,稳妥比风险来得更重要。 中层管理者,更多聚焦于搭班子、建梯队,上传下达、协调沟通,同时需要为新技术、新手段做决策,以及寻找自己的安全壁垒。说白了,就是一来,要建立高效的执行团队,保证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二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下属、与协同部门、与上级,确保沟通更顺畅,资源协调更容易,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工作的开展;三来,要持续的行业学习能力、技术学习能力,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建立前瞻性视角,确保团队的业务、技术水平与时俱进,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以及更好为辅导、协助一线管理者开展工作。最后,因为中层管理者,脱离一线执行,当公司、行业整体发展减缓或者萎缩时,处于最容易被裁减的一拨人,因此,中层管理者相对更缺乏安全感,更急需建立自我核心竞争力,所以不要过早地放弃了技术能力,应时刻保持可管、可做的能力。同时,需要多参加一些行业知识交流分享、培训等,建立广泛的行业人际关系圈。 高层管理者,更多是为公司的运营制定战术,为具体的某一块业务运营埋单。因此,需要对外可营销、拓展业务,维护客户关系,建立有效地客户关系网及资源;对内确保业务被高效落地执行,上有领导支持、下有高效执行团队。
顶一下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