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5-1-8 08:46 |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测试小兵
|
中兴和华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所谓“追上”又是什么意思?从在这个圈子到离开这个圈子,几年来,随着行业的起起伏伏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95,96年的时候,还在学校,那时基本是只知巨龙华为,不知中兴,那还是一个玩《中关村启示录》的年代,所以其时巨龙是10,华为是1,中兴是0,最早知道所谓“巨大中华”,还是《电脑报》、《中国经营报》介绍所赐,不过那时心里的企业英雄还是张瑞敏,倪润峰。
毕业后进了IT通信行当,几个公司混迹的时候,并不怎么关注2个企业如何如何,整天忙的是自己的口粮,不似今天论坛上这样比来比去,那么清闲。但是那时的认识主要基于直观的体会,觉得中兴和华为的差距主要在研发和起点,华为初期发展好,那时是中兴销售额的3,4倍,因此能够有更多的钱投入研发。那时心里的企业英雄是李一男,裘伯君,甚至是袁红刚。华为成就了一个李一男,中兴我不知道有哪个,所以那时感觉差距主要在研发。
后来,不干这个了,看着中兴通过PHS从销售额追上来,恰好是华为海外还没开花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中兴追上来了,其实我没觉得是“追上来”,当时也说不清楚原因。那时最关注的是老板能不能挺住,华为活下来的问题,活下来再说比。后来华为在海外做起来了,和中兴的差距又拉开了。那时认为双方最大的差距在市场能力,特别是海外市场能力,中兴的优势在把握机会,跟随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战略,稳健,生存第一。
后来的后来,更多成为一个分析者,观察者了,经历了一些小企业,慢慢认识到管理是问题的核心,华为的管理本质上和海尔是一样的,日本式的。这一点把中国民族性里一些软的、过于灵活的东西规范化了,很不人性,甚至很垃圾,但是比较适合国情,而且用钱这个东西温柔的掩盖了,说是军人化不如叫日本化更贴近本质。中兴是较为适合工程师的,但是管理上较松散,但是还不能做到欧洲企业的严谨,所以是一种半中半西的管理,不会出大问题,但是执行力上稍差,这是与华为相比而言的。而具体到技术,HR什么的都没有什么差距,各有所长,H人多。
几年来的想法也有很多变化,但是现在可能见的东西多了一些,慢慢集中在一个核心点:平台。
平台的本质是系统管理的体现,华为的竞争力核心在此,通过机械化的管理,日本式的方法把几万人搞到一起,加上中国的成本优势,很难有对手。中兴其实和华为真的很像,无非是执行力上稍差,战略选择和接班人上还略为领先,平台能力增强后,就是一个小一点、温和一点的华为。
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什么追上追不上的,全球电信市场就3000亿刀,如果中兴平台上上来了,中兴和华为的差距会略为缩小,2者都将成为全球前5(我猜3年后H是3,Z是5,Z大约是H的50%上下)。华为的主要危险是任正非如何交接,但3年后,想必他还健在,所以谈这个问题恐怕言之过早了。
补充个数据:96年Z大概7亿,H大概26亿,97年Z大概是13,4亿,H大概是41亿,再早还在学校,就不大知道了。
预计今年h合同销售170亿,z 60亿,明年H 250亿,z100亿(要看TD2期规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