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23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面对100+种测试类型,如何不犯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96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测试总司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29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文字母有26个,而软件测试的类型远远不止26个。
      据不完全统计,常见测试类型在100种以上。单以字母A开头的测试类型就不止10个,例如:Acceptance Testing,Accessibility Testing,Agile Testing,Ad-hoc Testing,Alpha Testing,API Testing,Automated Testing等。
      五花八门的测试类型,极大增加了我们的认知成本和沟通成本。
      为了理顺思路,也为了避免对来自不同维度的测试类型混为一谈,我们有必要明确下测试类型的划分维度。
      测试的分类标准也可以五花八门。一般认为,主要的分类维度有三种:测试的层级(Level),被测软件的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和测试的主题/专题(Topic)。是为软件测试三维分类框架,如下图所示。

    软件测试是分层与分级的,符合著名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分类方式。测试的层级划分既是基于时间的,也是基于空间的。
      从软件开发的阶段来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的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从被测软件(SUT)的空间范围来看,从小往大依次也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不同阶段,不同范围的测试有显著不同的特点。例如,测试层级越低,越容易实现自动化;测试范围越大,解决bug的成本越高。
      注意到,测试的层级(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是广义的概念。不同场合,它们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模块测试和组件测试都可视为单元测试,连接两个或多个组件的API接口测试,通信协议测试等,都可视为集成测试。
      测试类型划分的第二个维度是SUT的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著名的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正是基于这个维度划分出的。
      白盒测试会利用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来设计测试。黑盒测试不关注软件内部细节,而利用软件的需求和描述来设计测试。
      SUT的可访问性决定了测试输入,从而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测试方法。
      测试类型划分的第三个维度是测试的主题(Topic)。如果说前两个维度是很具体的,那么第三个维度就有些笼统。测试主题,既可以是测试的内容/目标,也可以是测试的手段/技术特征。
      例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本质上是衰退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国际化测试等,都是指特定的测试内容。
      又例如,Fuzzing测试,边界值测试,手动测试,自动化测试,并行测试,探索性测试,蜕变测试等,都是指特定的测试手段。
      按照主题来划分的测试类型,描述的是一个专门的测试领域。不同测试领域,瞄准的是不同的问题,往往也需要不同的技术栈。
      总的来说,测试的层级和SUT的可访问性是通用和稳定的,而测试的主题是专业和变化的。
      注意到,某个测试主题往往可以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测试层次,以及一种或多种SUT可访问性。
      例如,回归测试可以出现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每一个阶段;Fuzzing测试的实现方式既可以是基于白盒的,也可以是基于黑盒的。
      对于每一种测试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上述三个维度来对它做一个基本定位。这样,面对100多种测试类型,我们是否也就不犯晕了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6-3 17:03 , Processed in 0.0631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