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51Testi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软件质量模型大揭秘:ISO 9126 与 McCall 模型深度解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9-27 10:07
  •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测试旅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8 14:3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ISO 9126 模型
    (一)六大质量特性
    功能性:功能性指软件所具备的各项功能及其性质,如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在实际开发中,确保软件具有清晰明确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是软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靠性:可靠性是软件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维持性能水平的能力。例如,在关键业务系统中,软件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不能频繁出现故障导致业务中断。
    易用性:易用性体现在软件是否易于被用户理解、学习和操作。一个具有良好易用性的软件,能减少用户的培训成本和操作失误。
    效率:效率关注软件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资源使用的性能表现。例如,对于处理大量数据的软件,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快速的响应时间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涉及软件修改的难易程度。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不断进行维护和改进是常见的,高可维护性可降低维护成本和风险。
    可移植性:可移植性表示软件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这对于需要在不同平台或系统上运行的软件非常重要。
    (二)质量子特性
    功能性下的适合性:在实际软件开发中,适合性确保软件提供的功能与用户的任务和目标高度匹配。比如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其适合性体现在能否准确提供预算编制、成本核算等用户所需的核心功能。
    功能性下的准确性:准确性要求软件提供的功能结果精确无误。例如在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中,商品价格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交易的公正性和用户信任。
    可靠性下的成熟性:成熟性使软件能有效避免内部错误引发的失效。在长期运行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成熟性可保障稳定运行。
    可靠性下的容错性:容错性让软件在出现故障时仍能维持一定性能。如网络中断时,即时通讯软件能保持未发送消息不丢失。
    易用性下的易理解性:易理解性使软件的信息展示清晰易懂。像一款智能手机的操作界面,简洁明了的图标和提示能让用户快速上手。
    易用性下的易学性:易学性助力用户轻松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一款新的办公软件,提供详细的教程和引导能帮助用户快速掌握。
    二、McCall 模型



    (一)模型框架
    McCall 模型从软件产品的运行、修正和转移三个方面构建模型结构。
    在运行方面,关注软件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包括正确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和可用性等质量特性。
    修正方面侧重于软件在出现问题或需要改进时的特性,如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和适应性。
    转移方面则着重考虑软件在不同环境或系统中的适应和应用能力,涵盖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
    (二)质量特性及子特性
    运行方面:
    • 正确性:软件满足设计说明及用户预期目标的程度,要求软件没有错误。
    • 可靠性: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能力。
    • 效率:完成预定功能时,软件系统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和程序代码数量的合理程度。
    • 完整性:对非授权人访问软件或数据行为的有效控制程度。
    • 可用性:用户熟悉、使用及准备输入和解释输出所需工作量的大小,体现软件的易用程度。



    修正方面:
    • 可维护性: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的大小。
    • 可测试性:测试软件以确保其能够执行预定功能所需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 适应性: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转移方面:
    • 可移植性:将一个软件系统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中运行时所需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 可重用性:一个软件(或软件的部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
    • 互操作性: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三、ISO 9126 与 McCall 模型对比


    (一)质量特性定义的异同
    ISO 9126 模型的质量特性定义较为全面和细致,从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进行划分,注重软件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用户的体验。而 McCall 模型则从软件产品的运行、修正和转移三个角度来定义质量特性,更加侧重于软件在不同阶段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可靠性方面,ISO 9126 强调软件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维持性能水平的能力,包括成熟性、容错性和可恢复性等子特性;McCall 模型则关注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能力。


    (二)子特性划分的异同
    ISO 9126 模型将每个质量特性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特性,如功能性下的适合性、准确性等,使对软件质量的评估更加具体和精准。McCall 模型也有相应的子特性划分,但相对来说,不如 ISO 9126 模型那么丰富和细致。
    以可维护性为例,ISO 9126 包括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和易测试性等子特性;而 McCall 模型中的可维护性主要关注找到并改正错误的代价大小。


    (三)适用场景的异同
    ISO 9126 模型适用于大多数软件项目,特别是对软件的功能性、用户体验和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它能够全面评估软件的质量,为开发和测试提供详细的指导。
    McCall 模型则更适用于对软件在不同阶段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例如需要频繁进行修改和转移的软件。
    对于开发者和测试人员来说,在选择使用哪个模型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特点。如果项目需要全面细致的质量评估,ISO 9126 模型可能更合适;如果关注软件在不同环境和阶段的表现,McCall 模型可能更具优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9-27 10:07
  • 签到天数: 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测试旅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4:42:20 | 只看该作者
    四、实际应用案例

    (一)案例一:电商网站的质量评估
    以某电商网站为例,运用 ISO 9126 模型进行评估。
    在功能性方面,商品展示、下单支付、订单管理等核心功能齐全,满足用户购物需求,准确性上商品价格、库存信息准确无误。
    可靠性方面,能够稳定运行,在促销活动等高峰时段也很少出现故障。
    易用性良好,界面简洁,购物流程清晰,用户容易理解和操作。
    效率上,页面加载速度快,资源利用合理。
    可维护性方面,代码结构清晰,便于后续功能的添加和修改。
    可移植性上,能适应不同浏览器和移动设备。


    (二)案例二:企业办公软件的优化
    某企业办公软件采用 McCall 模型进行分析。
    运行方面,其正确性保障了业务流程的准确执行,效率满足了多人同时使用时的快速响应需求。
    修正方面,当出现功能需求变更时,软件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进行修改且成本可控。
    转移方面,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三)案例三:移动应用的质量提升
    一款移动应用通过 ISO 9126 模型发现功能性上某些特色功能不够完善,通过优化增加了用户粘性。
    借助 McCall 模型,在运行中不断优化其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在转移方面,提升了与不同移动设备的兼容性。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可以看出,灵活运用 ISO 9126 和 McCall 模型,能够有针对性地评估和提升软件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发展要求。


    五、总结与展望




    五、总结与展望
    ISO 9126 模型的核心要点在于全面地从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这六个方面定义软件质量,并细分出多个子特性来精确评估软件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而 McCall 模型的核心在于从运行、修正和转移三个维度,关注软件在不同阶段和环境下的特性,如正确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可用性等。
    在未来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模型的发展趋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随着用户对软件的期望不断提高,质量模型将更强调软件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提供优质体验方面的能力。
    • 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被融入到质量模型中,以更精准地评估和提升软件质量。
    • 强调可持续性和安全性:随着对软件可持续发展和数据安全的重视,质量模型会在这些方面增加更多的考量因素。

    可能的创新方向包括:
    • 动态适应能力的提升:质量模型能够实时根据软件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评估。
    • 跨平台和跨设备的一体化评估:随着软件应用场景的多样化,质量模型能更好地应对不同平台和设备的统一评估需求。
    • 与开发流程的更紧密结合:质量模型不仅仅用于评估软件的最终结果,而是贯穿整个开发流程,实现早期预警和持续优化。

    总之,软件质量模型将不断演进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软件开发环境和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51Testing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沪ICP备05003035号 关于我们

    GMT+8, 2024-11-10 21:00 , Processed in 0.0724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24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