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鸟的51testing测试之路
原来的专业不是很好,我又喜欢“鼓捣”电脑,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博为峰51testing,从此走上了测试之路。
这段时间的学习以来,不能说悬梁刺股,可朝乾夕惕却也是有的。现在培训告一段落,总想要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心得归纳一下,也为后来者提些建议。
1 摆正位置、调整心态
我们踏入博为峰就业班那一刻其实便拥有了两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应聘者。作为学生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作为应聘者则要牢记时刻磨练职场的必备技能。
想透了这两点,便不难把我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事、该付出多少努力……
作为成人培训,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不像是在学校中那样时刻被别人约束着不学不行,就很容易放松。我甚至看到很多花了这么多钱(纯计算上课日子约每天¥600+)来上课睡觉、或者逃课、玩手机的人,我其实不太理解,但是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其次,每天早晨和中午各有一名同学要到讲台上做“小演讲”,或是知识总结、或是项目分析、甚至是自己的爱好;很多人千方百计逃避,不愿意抛头露面……可是,我们来就业班就是为了找工作的,不趁现在磨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又如何面对将来的面试官呢?
2 知识体系的建设和资源利用
51testing的培训强度其实非常大,大到朝9晚5再加晚自习这堪比高中的学习强度。而且上完阶段课程后,几乎是没有时间去详细再来一遍的,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及时归档所学知识的能力。
那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几种工具很重要。
1. 思维导图(mindjet、mindmaster、xmind……)
这应该是很多工作都非常好用的的一个工具。它从一个原点为基础,有条理的不断向外发散。不论是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的建设,还是工作中的汇报、亦或是撰写测试用例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2. 支持markdown的笔记(有道、马克飞象……)
每天上课到自习时观看教学视频和阅读资料其实都是我们收集各种资料的过程。包括:老师上课远程视频的截图、随手记下的笔记、群里分享的思维导图、论坛的帖子、菜鸟教程网站的资料……都是我们可以收集的素材。而这些凌乱的素材只有通过归档和记录才能真正的为我所用。markdown的撰写思路和[toc]标签的目录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3 对于知识断层的补充
来到这里培训的人其实电脑知识水平相距甚远,有的是开发转测试的大神,也有的是只会玩游戏的小白。 可是,从决定做软件测试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得把自己当作IT业内人士对待。很多过于基础的教程是不会出现在教学过程里面的,我来给大家列一列。
1. 给电脑重装系统
我相信一个班里又50%以上的人甚至不会重装电脑,甚至以为按一下恢复键就是重装系统了。
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1. windows原版镜像的安装
2. windows的ghost硬盘安装
3. winPE下通过NT、CGI等工具安装esd、wim等格式
4. MBR分区和GPT分区安装系同有啥区别
5. 多系统启动引导(rEFInd和winly)
6. 安装驱动程序
等等……
2. 安装虚拟机
做测试搭环境电脑会经常崩溃,配置了科学上网改了host文件啊、后台开了个代理啊、后台开启了几个冲突的服务,很可能操作正确、但结果错误。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虚拟机。
我喜欢用VirtualBox,开源免费。
1. 新建虚拟机(100MB的系统只是空壳,不是新建就有个windows可用的)
2. 加载虚拟光盘(类同原版镜像安装)
3. 加载PE的虚拟镜像(winPE安装)
4. BIOS开启VT(virtuallization Technology)
5. 虚拟机的桥接网卡和NAT网络转换
6. VirtualBox增强工具(虚拟电脑的冒牌驱动)
4 测试用例的撰写
忘了谁说过,好的测试是半个开发、半个产品。
这其实是要求我们即对产品有所了解还掌握编程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好测测试工程师。扯远了……我将测试用例的撰写分为三个阶段。拿登录(账户、密码和登录按钮)来说
1. 看山是山
这个阶段是看到软件写不出用例,不知道有啥可写、可测的。想到的只是输入正确能登录、不正确不能登录就完活了……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刚开始时的确不知道如何下手
2. 看山不是山
这个阶段感觉用例写不完、写不完、写不完。从输入文字是中文、英文、数字的合法性、到输出框长度是否足够显示、不同电脑上文字显示是否出框、表单提交是get还是post、密码是明文显示么、可以复制粘贴吗……可以想到一大堆的测试点、却没有清晰的测试思路,导致测试用例在某些地方覆盖不全、在某些地方又又冗余。
3. 看山还是山
这个阶段是我想象中的理想状态——用最少的用例达到最大的可靠覆盖率。我还在不断向这个方向努力着!但是我想到了一些努力的方向,可供大家参考。
说是方向无非是方法论和实践。
方法论就是黑盒测试方法,正交实验、等价类、状态迁移、流程分析、因果图……他们每个方法套用到测试用例的撰写过程中都会有意外的惊喜!
实践则是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学习过程中的项目一二三四。我们之前的所学所得都要争取在这几个项目中得到糅合,将死板的知识编程自己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登录的测试思路网上烂大街了,我就不献丑了。下面是我写的一个notepad++保存功能的测试思路,给大家参考一下。
保存-功能测试
1 被保存的文件状态
1.1 新建的文件:
有内容:弹出保存窗口,
空白:按钮/菜单为灰色,快捷键也无效;但可以另存为
1.2 打开的已存在文件:
无论有无内容,不弹出窗口直接以原名称原格式保存
1.3 保存过未做修改的文件:
按钮/菜单为灰色,快捷键也无效;
2 保存种类
2.1 保存:保存当前标签页的文件
2.2 另存为:{
A:系统中创建并打开一个新的文件,内容为当前窗口中的内容
B:当前标签页切换为刚另存为的新文件
C:之前操作的文件不做修改直接关闭
}
2.3 拷贝另存为:{
A: 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内容为当前窗口中的内容
B: 当前标签页无变化---为刚打开的且未保存文件
}
2.4 保存全部:按照"1中的方式"从左向右依次触发,保存所有标签页
2.5 保存在软件缓存中: 关闭或崩溃时触发
3 保存触发方式:
3.1 主动:
3.1.1 菜单栏:
文件-保存,
文件-另存为,
文件-拷贝另存为;
3.1.2 快捷按钮:
保存,
保存全部;
3.1.3 标签栏鼠标右键:
保存,
另存为;
3.1.4 快捷按键:
保存(ctrl+s),
另存为(ctrl+alt+s),
全部保存(ctrl+e)
3.2 被动(关闭时触发):
3.2.1 标签的X: 触发1.1和1.2的流程
3.2.2 菜单栏的X: 触发1.1和1.2的流程
3.2.3 windows窗口的X(Win键+X): 直接关闭软件,不做任何保存;
但将最后的页面快照保存在软件缓存中
4 新保存文件类型
4.1 默认:txt
4.2 输入文件名称+下拉框选择类型(除*.*外):保存未下拉框选择的格式
4.3 输入文件名称+".文件类型",不论下拉框选择任何格式,以".文件类型"为准
5 保存文件重名重类型
提示是否覆盖
6 保存状态提醒(标签页前面的软盘颜色):
6.1 未保存的+修改过的文件: 红色
6.2 未保存的+未修改过的文件: 蓝色
6.3 新建的空白文件: 蓝色
7 保存弹出窗口:
7.1 保存文件名规则:
长度为1-255个字符,
不含特殊字符\/ : * ? " < > 和 |
7.2 正常调用windows位置选择器,默认位置为当前用户桌面
8 其他
8.1 保存权限:
对于只读文件无法保存,给予提示;
对于系统管理员如C盘windows文件夹要求提供权限
8.2 软件崩溃,异常关闭:
软件随时保存最后输入的200个字符或者最后4秒内所更改的内容
8.3 开启autosave后,可按照自定义规则保存文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