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标题: [你问我来答第25期]:软件质量保证FAQs(已结束) [打印本页]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1 10:02
标题: [你问我来答第25期]:软件质量保证FAQs(已结束)
[attach]80310[/attach]

论坛IDmandy.wang

真实姓名:王华

擅长技术领域:功能测试、软件质量保证、CMMI 过程改进和项目管理

现任公司:深圳埃斯欧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红桃网)

现任职位:过程质量保证经理

工作经验:5


项目经验:

1.影像软件项目   

主要工作:参与测试需求分析、测试需求评审、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执行用例、提交缺陷,与开发沟通解决缺陷、编写测试报告。


2新舱单项目、Aceona网站改版项目、红刊手机新闻客户端开发项目内容管理系统项目
主要工作:为软件项目过程规范的实施提供咨询、指导和培训、对过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过程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进软件过程改进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监控项目进展,识别项目问题,预测项目风险,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项目进展、问题及风险。


[attach]80311[/attach]

各位会员可以在8月10日前以回帖的方式向客座专家提问。
    (请大家围绕本期客座专家的擅长领域进行提问、探讨)
     客座专家将在8月11日—8月31日为大家集中解答。
     机会难得,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1 10:26
新的一起开始了,大家可以踊跃提问了哦~
作者: monica417    时间: 2012-8-1 11:01
成功推行公司过程改进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作者: sophia_923    时间: 2012-8-1 11:52
如何切实提高一个需求不明确,版本频繁变动项目质量,作为软件质量保证部从哪些方面来切实改善这样的状态,如果切实做到出去有软件质量有保障
作者: lpjuuu    时间: 2012-8-1 14:44
在录制前选择了Ms sql server和web(http\html)协议,录制完成后查看generation log,
出现Error:  Failed to open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noname10\data\noname10.ibf
请问这个神马问题,求解决
作者: 系统消息    时间: 2012-8-1 15:13
唉,首页上的头像怎么还是云层?难道是bug?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1 15:17
回复 6# 系统消息


    怎么可能。可能你是IE游览器的缓存问题吧!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 17:05
回复 5# lpjuuu
是QTP工具吗?
会不会没有权限呢?
据了解,QTP和LR最好用admin权限的账户去运行,否则问题多多。
作者: v_v    时间: 2012-8-1 17:37
怎么有效的推行测试规范呢
作者: qjl    时间: 2012-8-1 18:06
楼主你们的项目都是如何管理的?
作者: caixiaoyan6    时间: 2012-8-1 19:35
作为过程与质量保证人员(PPQA)的工作职责有哪些?能够列一下吗?
作者: piaolingxue423    时间: 2012-8-1 22:31
顶   又一位女生出场
作者: andyfly_001    时间: 2012-8-2 00:37
dascom认识不,楼主!
作者: lpjuuu    时间: 2012-8-2 09:37
回复 8# mandy.wang


    是LR11,是用管理员登陆服务器的
作者: hyd_bpmf    时间: 2012-8-2 10:24
新一期,顶一下
作者: wujiangwei    时间: 2012-8-2 12:22
顶个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 12:43
回复 13# andyfly_001

呵呵,这是人名还是公司啊?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 12:50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8-2 15:23 编辑

回复 11# caixiaoyan6

一般软件质量保证工作内容主要分三大块:

1)过程辅导


依据研发过程体系辅导所有开发项目/版本前期及项目过程各个环节及各环节具体活动执行(含流程、方法、模板及过程中相关工具的使用)。

辅导时机:

ü到达项目/版本计划中计划的时间点

ü触发事件驱动(如:邮件)

辅导方式:

ü口头

ü邮件

ü电话

ü通讯工具(如:QQRTX等)

ü必要时可以开展正式的课堂培训(一般很少)

2)过程检查


所有开发项目/版本开发过程中,依据当前的研发过程体系客观的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检查的方式:

ü参加项目会议(评审会、周会)

ü与各个环节人员沟通

ü触发事件驱动(如:邮件)地进行检查

ü检查工作产品

3)过程问题记录与跟踪


记录过程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跟踪不符合项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伴随上工作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其他工作内容,如下:


4)向项目组和管理层提供质量保证活动结果——风险预警与问题报告。

预警风险、及早报告项目问题,使项目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是质量保证的重要价值体现。

有经验的质量保证人员能够基于过程中了解到的项目过程质量状况和产品质量状况,及时识别出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发现过程问题,并定期(一般都是一周)向项目组与管理层预警风险、报告问题。


项目组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回复质量保证人员报告的问题。


对于无法协调一致的问题要及时升级。

ü就质量保证问题的认定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ü就质量保证问题的解决计划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ü项目组未按计划解决质量保证问题。

ü……

管理层必须及时处理升级的问题。

ü强制项目组解决。

ü豁免。

5)严重问题根因分析

质量保证人员需要定期(如每月/季度)对记录的问题进行分类与分析,对于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问题或事故,必须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够在后续进行规避。一般若公司有多个质量保证人员,应以部门为单位开展问题根因分析活动,必要时还可以邀请EPG小组成员一起),问题根因分析活动结束后应向相关领导出具根因分析报告,提出当前的对策及未来建议。

6)收集与反馈过程改进建议,协助过程改进

一般公司EPG(过程改进小组)大都由其它岗位人员兼职的,我就职的3家公司质量保证人员都会兼EPG中的某个角色。

质量保证人员在项目过程中会与软件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人员打交道,有心的质量保证人员在此过程中肯定能够发现很多研发过程体系不合理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同时项目结项时质量保证人员要进行质量保证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也可以收集到很多过程改进建议,质量保证人员要定期将收集到的过程改进建议反馈给EPG组长,由EPG组长规划过程的改进。

7)其它

其它依据各个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如:定期进行交叉检查,开展研发过程体系培训,度量项目过程,协助项目经理监控项目进展。

软件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是有计划有序进行的,一般项目初期(如:项目计划阶段)质量保证人员要制订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要得到项目经理、质量部门负责人的评审/审批。

同时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也是有依据的——QA检查单,一般公司研发过程体系中都会制订一份完整的QA检查单模板,各个项目要依据项目过程定义进行裁剪。


我之前在自己的空间发表了一篇“质量保证(QA)是干什么的?”的日志,有空可以看看:http://www.51testing.com/index.php?uid-417295-action-viewspace-itemid-813406

若有问题,欢迎随时沟通!


作者: muyang327    时间: 2012-8-2 13:04
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流程方面审计)和过程改进工作都属于同一个人要做,而需要审计和指导的项目有很多,光参加项目评审会议,项目例会的时间已经占去大部分时间,组织的流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没有时间去做过程改进工作,请问这种情况一般是如何协调好些。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 17:44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8-7 17:59 编辑

回复 3# monica417

如下为个人整理的几点成功推行公司过程改进的关键因素,欢迎交流。

1)必须获得公司高层领导的支持,且各级领导必须“亲自参与”,不能“口头支持”

过程改进不是免费的,要投入大量的计算机资源、人力资源、工具和技术、培训及咨询等费用,没有高层经理倡导和出资,改进是缓慢的,所以必须获得公司高层领导的支持;
另外,软件研发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都应该熟悉过程规范,并掌握其技能。所以各级领导必须“亲自参与”,不能“口头支持”,过程改进中各级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带领团队完成预定目标”,他们只有“亲自参与”过程改进,才能深刻体会过程的要点,掌握研发管理的方法技能。“亲自参与”体现在:参与分析问题,商议改进对策;参与制定和自己工作相关的过程规范;参与评审;参加过程规范培训学习等等。说的直接一点,如果领导自己都不懂新的过程规范,而在实际执行时仍然按照以前的流程方式进行管理,那下属到底该听谁的,该执行哪个规范呢?

2)制定的过程规范不求“全面”,只求“简单、实用”
  过程改进人员,在制定过程规范时,一定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和执行者角度考虑,“大而全”的过程规范,看都看晕了,更不用说要去很好地执行了!

3)不能过度的迷信所谓的标准
  过程改进是要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优化流程制度,努力提升人们在过程中的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生产率并降低成本”(林锐说的)
组织需要遵循一个标准来实施过程改进,目前已有众多的标准支持质量和过程改进,如:CMM/CMMI、PMBOK、ISO9000等,但在过程改进中这些标准都只能用来参考,而不能过度的“迷信”于它,一定要考虑该标准在本公司执行是否适用、合理,否则为了过程改进而改进,偏离了公司的目标,那是十分危险的。


4)推行新过程的方式必须是引导,而非强制
  我国自古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说法。所以,我们在推广过程规范时不仅要预防员工们对此应付了事,还要引导员工们正确地做事情。
  制定过程规范是为了帮助大家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存心与大家过不去。以下是几点对“引导推行”新过程规范的建议:
   a)解释规范
  过程改进人员不要只是天天埋头拼命写过程规范文档,写完了上缴就了事。应该充分的把公司的内部网站利用起来,在其中设立一个专门解释过程规范的专栏,加大对新过程规范的宣传。过程规范不是数学公式——只要能背下来就行了,关键还是在于理解与合理的运用。如果不对过程规范加以解释,员工们怎么能够懂“为什么要学习和执行新过程规范?”,如果不懂“为什么”怎么能够很好地执行呢?
  现在,公司就存在这样的现象:项目部时不时的对公司的员工进行项目培训,但几乎每次培训都没有在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在通知培训时,管理者们总是以“公务繁忙,项目众多”为由不参与或是中途逃跑;部门员工们也有类似于“赶项目进度”的理由而不参加或是中途离开。而坚持参加完培训的人员,也是似懂非懂,项目培训也几乎没有怎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我敢说,在公司上下,没有几个人能很好的把公司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说清楚的,就更不用说去很好的执行了。
  公司有一部分条款也可能用了“必须”的语气。有些内容可能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统一大局,又不得不做。如果过程改进人员不对此加以清楚的解释,可能会导致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埋怨或争议。
  对新的过程规范作进一步的解释会带来一些间接性的好处:不合理之处会很快被发现并提出(因为解释不通嘛)。
  b)培训和考核
  要对公司全员进行新过程规范的培训与考核,使公司中的每个人都熟悉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过程规范。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够使团队发挥最大的力量。
  而公司里的各级经理,领导总是派下属去参加培训,而自己则以工作繁忙为理由而逃避枯燥乏味的培训。如果这样下去,将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直接在“前线”干活的人都参加培训和考试了,就唯独几个管理者成了“漏网之鱼”。最终,“虾兵蟹将们”至少都知道在哪里可以下载到新过程规范,而且知道规范里讲些什么东西了。但是那几个“当官的”却知之甚少或是乱七八糟,依旧我行我素,照旧行事,那反到成了新过程规范执行中的“破坏者”——带头起了破坏作用了。所以上面说到,领导亲自参与培训和考核要比口头支持作用来的大。
     c)QA人员应该监督新过程规范的实施
  人都难免存在惰性,如果没有人来监督员工们按照新过程规范来做事,那么自觉性较差的人就可能会回到以前老的做事习惯上。
  CMMI中把质量保证称为“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而其QA人员的职责就是要定期地检查项目成员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是否符合既定的过程规范,来监控和改进“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就比如: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基本的交通法规,但是明知故犯的人也有不少,所以还需要很多交通警察来进行监管。而在IT研发中,质量保证人员就是充当交通警察的角色。
5)定义好过程规范中所需的文档
  在公司里推行CMM\CMMI标准后,一般就会要求开发团队写不少文档, 所以在推广新的软件过程规范时,员工们总抱怨 “要写的文档太多了,都没有时间”!甚至还有人把进度延误归罪于写文档上。
  定义过程文档时要考虑
   a)是否规定了太多不必要的文档,如果是,那就应该对过程规范做进一步的精简,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文档。
   b)过程规范所要求的文档本身是适量的,可能是由于以前写的文档太少,一下子还很难适应写文档的习惯。那在新的过程规范中,应尽量想办法将写文档的难度降低,以提高写文档的效率。一要下功夫制定出好而精的文档模板,并给出充足的提示和示例。让使用者 “依葫芦画瓢”,总比他自己在那儿瞎想“该怎样写”要方便得多吧。二要鼓励开发人员经常写文档,才会熟能生巧,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 18:02
回复 9# v_v

和 3# 问的问题相关,请参照回复 21# "4)推行新过程的方式必须是引导,而非强制"下面的内容。
作者: msnshow    时间: 2012-8-4 12:22
质量保证靠人的多还是靠制度和规范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0:03
回复 19# muyang327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过程改进人员大多是由各个岗位的人员兼职,正规点的还会设置一个全职的EPG组长。而实际流程改进时由EPG小组定期收集反馈过程改进建议,由EPG组长统一规划主导改进,不知道你们公司是什么情况?

实际像您说的情形也很多,目前我也是公司唯一的质量保证人员和过程改进人员,如果在项目很多的情形下,一个人既要承担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又要主导过程改进工作,确实会有些力不从心,呵呵。

所以一般,如果流程体系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大多时候我只是起到一个主导作用,比如组织讨论会议,邀请相关的人员及领导一起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起商讨改进方案(前提时已经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如果一时没有时间来更新系统文档的话,会先在过程改进收集表中记录问题及改进措施,后续统一规划时间,安排安排各个角色的EPG成员(当然自己也会负责一部分)更新体系、确认体系、发布改进体系。

毕竟过程改进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需要发挥EPG小组的力量,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动体系的执行。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2:02
回复 4# sophia_923

软件需求是整个软件项目最关键的一个输入,而需求本身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实际项目过程中发生变更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软件质量保证人员无非就是从需求变更的流程上去把控,确保每一次需求变更都得到合理的控制和管理。

另外,需求不明确,版本频繁变动项目比较符合敏捷开发的项目特点,可以尝试,呵呵。
作者: leiyx    时间: 2012-8-6 13:14
您好,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的CMMI是怎么推行的,软件质量保证保证的主要是哪些方面,主要是流程方面还是需求方面;
作者: monica417    时间: 2012-8-6 13:29
回复 20# mandy.wang
3Q,很全面,谢谢老师,另外补充一个问题,哪些方面可以反映QA工作的绩效?或者如何衡量QA工作给公司带来的效益?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5:06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8-6 17:33 编辑

回复 10# qjl

项目管理涉及很多内容:时间、风险、成本、质量...等。
不知道您指的哪方面?
一般大多人理解的项目管理都是指时间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以下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项目管理的过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制定项目计划
对于大项目,一般在项目启动或者立项时会制定一份完善的项目总体计划,形式可以是word,可以是Excel,可以是Project,依据各个公司实际而定,项目总体计划中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所有阶段的计划,若用Project形式则要把各个阶段的完成时间点和任务设置成里程碑,所以此时的项目总体计划就是Project日程计划细化前的里程碑计划。
有些公司可能会有自己的项目管理的工具,我第一家公司用的是上海漫索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管理平台,相关的使用无非都是类似,前期制定一个粗计划,后续在项目各个阶段各个时间点前进行细化。(比如:每周五细化下周的计划),最后形成的是一份完整的日程计划。

对于小项目或者版本,因为周期比较短,一般一个月,所以直接制定简单的日程计划进行跟踪。

2.执行该计划并监控跟踪管理
项目计划制定并得到项目组评审确认后,项目组要按照计划中安排的任务、时间和人员去执行。
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比如每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每个里程碑点检查里程碑内所有任务完成情况。(即所谓的周监控和里程碑监控)
监控的结果会在项目日程计划中刷新任务完成进度,以便在非里程碑任务时间点时可以查看项目进度。
必要时每周要召开项目例会并形成项目周报。
每个里程碑结束时,要召开里程碑总结会议

3.项目风险应对与问题解决
项目经理通过对项目周跟踪、里程碑跟踪活动,将发现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问题(即风险),已经影响或将要影响项目目标。项目组需要跟踪和分析项目数据,对这些问题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策划相应的应对措施。对问题解决或风险缓解措施的执行,项目经理须进行监督和控制,持续跟踪问题和风险状态变化,确保措施有效执行,直至问题关闭、风险缓解。对问题与风险的识别、解决策划和状态跟踪等信息,项目经理应记录在项目周报和里程碑总结报告的问题跟踪表或者风险跟踪表中。

对问题和风险的解决或缓解一般应直接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包括:

w 调整工作过程,如调整生命周期模型、重新识别项目关键任务、调整任务排序。

w 调整工作方法,如就技术难题或风险与同行技术专家进行联合技术攻关、调整开发策略、选择新的项目开发工具等。

w 重新调配资源,如安排加班、补充资源、调整人员职责分工。

w 重新协商项目目标,如变更需求范围、改变试运行策略、改变项目上线时间等。

w 修改工作产品以解决存在的缺陷等。

w 。。。


在采取以上纠正措施时,该措施本身可能会对项目计划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能会触发变更流程。

4.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是项目最后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要完成项目的各项收尾工作,保存项目资产,移交工作责任、进行项目总结与评价,并最终释放项目资源。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5:18
回复 23# msnshow

这个问题可能要结合公司的规模来分析哦,

如果的小公司的话,可能都没有什么制度和规范,所以肯定要靠人。

如果大公司的话,没有制度和规范来统一和约束大家的行为,那过程中的问题就会逐渐显露,所以要制度和规范,但是有了制度和规范还得有人去执行,否则制度和规范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不用我多说了。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5:48
回复 27# leiyx
您好,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的CMMI是怎么推行的,软件质量保证保证的主要是哪些方面,主要是流程方面还是需求方面;

1.先回答第一个问题:“CMMI是怎么推行的”
建议您看看我空间里之前整理的一篇日志“过程改进 “三七”法则”
http://www.51testing.com/index.php?uid-417295-action-viewspace-itemid-805671

2.软件质量保证保证的主要是哪些方面,主要是流程方面还是需求方面;
质量保证活动是检查软件项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是否符合既定的规范,所以主要是流程方面,需求方面的话,最多就是保证需求管理和变更的流程了。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6:35
回复 28# monica417

这个问题相信也是目前很多QA人员所困惑的,包括本人。
毕竟QA的工作产出,不像开发、测试那样有一个明确的可以评价的产物。

而且据我了解到的,目前很多公司对QA都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对QA的工作绩效评定只是靠主观印象,或者直接看项目发布质量的好坏。

不知道其它公司都怎么对QA设置绩效的,希望大家都出来交流交流!
作者: lintongyan    时间: 2012-8-6 17:05
您好,我是一个做android功能测试的初级测试员,我本是从开发转做测试的。功能测试也做了一年左右。我想要在软测领域做出点东西,请老师给指点迷津,我应该学习些什么技术,做些什么。TKS.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6 17:29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8-7 10:04 编辑

回复 34# lintongyan

您好!测试的分类很广,涉及到的技术也很多,看到问题里说你想要在软测领域做出点东西,那首先你必须要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看到问题里你说是从开发转测试的,可以考虑往目前比较稀缺的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单元测试方面去发展,
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测试工具:
1)功能测试工具:QuickTest ProfessionalWin RunnerRational Robot
2)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QALoadPingdom、QTP等

还可以学习与测试相关的开发、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




具体的可以看看目前各个公司招聘测试人员里岗位要求,有空也可以多到论坛【每周一问】里看看
作者: lintongyan    时间: 2012-8-6 17:33
很好,谢谢噢!!
作者: wuliangye    时间: 2012-8-7 16:29
我的问题是流程制定了,相关的培训也已经完成,领导也支持,那么QA该如何去监控过程?具体的工作包括哪些?该如何实施呢?多谢!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7 17:48
回复 34# wuliangye

流程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培训也已经完成,那就是开始试运行了。
QA当然是按照QA自己的流程去辅导去监控过程了。

具体的工作包括哪些可以参见前面18# 的回复:http://bbs.51testing.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51052&pid=2700374

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多引导与和相关人员沟通,因为流程刚制定出来肯定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多收集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
具体可以看看前面20#的回复:http://bbs.51testing.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51052&pid=2700640
作者: Lyangmeng    时间: 2012-8-8 10:09
学习了,谢谢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8 10:30
嘉宾说的很详细哦~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积极提问。
作者: wuliangye    时间: 2012-8-8 10:32
谢谢Mandy的回复http://bbs.51testing.com/redirec ... 052&pid=2700374质量保证工作内容中的
3)过程问题记录与跟踪及第4),5),6)有没有相关模板分享呢?
过程改进的监督工作我觉得至关重要,就像电脑零部件全部都有了,就差组装了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8 11:12
回复 38# wuliangye

4)向项目组和管理层提供质量保证活动结果——风险预警与问题报告。

这个就是每周周报里汇报。

5)严重问题根因分析

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做过比较正式的,用鱼骨图的方法。如下附件,以一个问题的根因分析为例

[attach]80415[/attach]

6)收集与反馈过程改进建议,协助过程改进

这个就是用一个Excel(列如:序号  类别  问题描述  严重程度  提出人  提出时间   体系负责人  改进意见)记录跟踪


作者: wanxing886    时间: 2012-8-8 11:13
哈哈,来自曾经ws的同事,支持支持。
作者: wuliangye    时间: 2012-8-8 11:33
多谢Mandy,非常感谢你的详细回答!
作者: kenanmao1983    时间: 2012-8-9 16:25
您好,我们刚刚过了CMMI Level 2,准备过3.就是想问下在做estimation(估算测试每轮的时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之前基本上都是凭经验来做的)
非常感谢!!!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9 17:31
回复 42# kenanmao1983


您好!目前比较常用的估算方法有DEPHI法、PERT法交叉和功能点估算方法等,

一般在项目的早期需求不太详细的情形下,可以采用DEPHI法和PERT法交叉使用直接进行估算,待用户需求明确后(有文档化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以采用需求功能点估算方法估算。

使用DEPHI和PERT法交叉估算方法时,先对用户需求范围中进行不同大的功能块的进行估算工作量,再根据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所可能消耗的工作量进行估算,估算时可参考组织度量数据库中历史数据比例和业界标杆数据,最后统计形成本项目的工作量,该方法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估算人员的项目经验、所组成的项目团队成员能力、需求的准确把握程度。
采用功能点估算方法,根据项目的需求规格先估算出本项目的功能点数,根据本项目的复杂度,复用率进行添加相应的系数,然后得出最终功能点数,然后则以历史项目的生产率,即每功能点所消耗的人天数,与最终功能点数相乘,得出最终估算的工作量人天数。

目前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建议您先了解下。

估算无论用什么方法,其结果是否准确还是要有一定的历史数据做参考的,所以是要和度量结合起来的,如: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去度量实际数据,然后将实际数据和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原因,以便下次可以估算的更加准确。
作者: 大海上空的风筝    时间: 2012-8-11 11:43
来过了,顶
作者: Danson    时间: 2012-8-14 15:43
本帖最后由 Danson 于 2012-8-14 16:55 编辑

1)公司项目组都是在外地开发,等项目上线以后,项目经理换到了其他项目,对于项目将来的维护和二期都会产生问题,新的项目经理很难接手,对于这样的情况以后什么好的点子吗
2)对于以前已经上线的项目,想要把质量这块抓起来的话,该怎么入手比较好
3)那对于现在还在开发中的新项目,有什么好的质量保障的方案吗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14 16:40
这样的主题不多哦,请各位有什么问题尽快提出。
作者: Danson    时间: 2012-8-14 16:56
回复 47# lsekfe


    专家不在,郁闷啊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14 17:00
回复 48# Danson


    这个你放心,她肯定会回复的!
作者: dunny2010    时间: 2012-8-14 17:46
您好:我是测试新人,有几个问题请教
1、测试过程中,总感觉有问题在第一时间没考虑到,测试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很多自己没想到的问题,或者同事提出的问题自己也没有考虑到,而且每个同事提出的问题角度都不一样,如果这个系统只给我一个人做的话(系统不是太大,但是很繁琐,很有可能一个人测试),有什么办法杜绝这些问题发生呢?
2、测试工作差不多有一年了,感觉除了思维有一丁点改变,其他好像没什么太大改变,这是怎么回事啊?
非常感谢
作者: lctlee    时间: 2012-8-15 09:47
你好,几个问题:
1、用例设计:当需求部分无法满足用例设计需要时,我要如何保证设计出的用例的准确性、可执行性?
比如我同时接手几个项目:有的是没有需求文档只有UI设计文档;有的是有文档但只有大致的功能需求描述,没有具体的细节规定描述;有的干脆是什么都没有,我只能去拿以前的产品来参照着写,但以前的东西和目前要做的又不一样?
我想问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我的用例设计质量?
2、流程设定:工厂体系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经历,比如我现在要负责公司整个研发体系软件测试部分的流程制定,但现状是:我们公司产品研发是由多个体系(按部门算就更多)完成的,研发体系、质量体系、生产体系。而且要把软件测试与硬件测试大致分离开,这样等于说我在制定这个流程时不光要考虑研发系统软件测试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与其他体系的交集部分如何制定?
作者: 竹摇清影    时间: 2012-8-15 10:13
请问参加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评审的人员都有哪些?
作者: hero_yemu    时间: 2012-8-15 11:07
你好,目前我在使用webscarab工具时,遇到一个问题:当浏览器设置代理,启用webscarab时,虽然能截获请求,但是网页却打不开。不断的侦听一个url。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5 12:01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8-15 13:53 编辑

回复 46# Danson
您好!如下一一回答:
1)公司项目组都是在外地开发,等项目上线以后,项目经理换到了其他项目,对于项目将来的维护和二期都会产生问题,新的项目经理很难接手,对于这样的情况以后什么好的点子吗

项目将来的维护和二期的开发对前期参与项目的设计与编码实现人员应该是比较依赖的,想确认下您问题里提到的项目经理是否也负责设计与编码实现呢?

如果是,那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个方面,是通过建立开发的规范化,从而降低对于开发人员的依赖。如果有该部分功能的需求规格及详细设计,代码中有明确规范的注释,那么每个开发人员都应该能通过简单的阅读,实现对于该程序的了解,从而完成对该系统功能的维护或者二期开发。同时,可通过培训让每个开发人员都熟悉需求、设计及注释的含义(必须的)。

第二个方面,是建立维护团队,维护也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系统都应该建立维护手册,把遇到的问题积累起来,从而能迅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两点,相信无论新的开发人员接手,还是新的项目经理接手,都是顺理成章的。

2)对于以前已经上线的项目,想要把质量这块抓起来的话,该怎么入手比较好

     过程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任何项目要想确保质量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过程规范。只有抓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对于以前已经上线的项目,如果此项目非常重要,而且需要长期维护,那么请公司抽调精干人员,对代码进行由核心到外围的代码重构,并加以合适的注释。



3)那对于现在还在开发中的新项目,有什么好的质量保障的方案吗

     还是上面所说的,任何项目要想确保质量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过程规范。
     不知道您所在的公司是否已经制定了这样的规范,如果已经有了的话,那好好引导大家去执行。
     如果没有的话,建议你们公司规范开发过程,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公司项目特点的流程制度,尤其是在代码和设计层面的制度,而且必须和绩效或者奖惩机制结合,严格执行,保证以后不会出现相关的问题
作者: zengl_ihua    时间: 2012-8-15 12:17
顶一个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5 12:40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8-15 13:55 编辑

回复 50# dunny2010

1、测试过程中,总感觉有问题在第一时间没考虑到,测试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很多自己没想到的问题,或者同事提出的问题自己也没有考虑到,而且每个同事提出的问题角度都不一样,如果这个系统只给我一个人做的话(系统不是太大,但是很繁琐,很有可能一个人测试),有什么办法杜绝这些问题发生呢?

您好!按照您上面描述的情况,个人推断,你们公司目前可能还没有测试相关的规范。
测试执行应该是一项很有条理的工作。
那如何保证有条理地执行测试呢?
     首先,要有测试计划(简单点的就是各个模块测试负责人和几个关键时间点)
     其次,编写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看似会花很多时间,但像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编写测试用例的过程就是设计测试的过程,会考虑到测试过程中需要执行的各种情形。
     第三,评审用例。让系统相关的需求、开发及测试同行一起来评审问题(在写用例时进行了确认避免了后面每个同事提出的问题角度都不一样
     上面几点,相信可以规避您说的这些问题,但是否能杜绝不好说哈,毕竟测试是为了发现产品还存在Bug,Bug可能是层出不穷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们可以多个人进行交叉测试。

2、测试工作差不多有一年了,感觉除了思维有一丁点改变,其他好像没什么太大改变,这是怎么回事啊?

工作经验的积累都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大学什么也没学到一样,何况您现在工作才1年。
相信只要用心,每个人一定都可以学习到很多,比如:领导及周围同事处理问题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方法,系统业务知识,还有平时测试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技能。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从事软件测试的,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记东西。
记得那时候,每次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比如版本刚刚发布,客户就提出严重问题)或者在测试中犯的错误,都会记录下来,自己分析原因,并写下后面规避的方法。
最后发现记录了几个本子,对于新手来说,我觉得这就是自己的财富。
总之,学习没有止境,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现问题,只要不断的想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成长,加油!
作者: dunny2010    时间: 2012-8-15 13:28
感谢您的回答和鼓励!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5 15:11
回复 51# lctlee

您好,如下一一回复您的问题:
1、用例设计:当需求部分无法满足用例设计需要时,我要如何保证设计出的用例的准确性、可执行性?
比如我同时接手几个项目:有的是没有需求文档只有UI设计文档;有的是有文档但只有大致的功能需求描述,没有具体的细节规定描述;有的干脆是什么都没有,我只能去拿以前的产品来参照着写,但以前的东西和目前要做的又不一样?我想问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我的用例设计质量?


没有需求文档或者需求没有详细到可以写测试用例的地步,对于编写测试用例来说,确实很困难,做为测试人员,在没有测试需求文档情况下,我们不能等着需求输出,应该主动点,尽可能去多了解项目的一些情况,多知道一点,写出的测试用例就更全面更准确一点。
毕竟测试需要的并不是“需求文档”,而是一个依据。而我们可以从各种途径来获取这些依据:
1)一切相关的文档,只要你可以得到的,都可以作为参考。
测试人员应尽量找到已存在的资料,比如市场调研书,可行性分析报告,收集一切对项目有用的文档,并提出其中的功能点需求。
像你上面提到的“UI设计文档”、“大致的功能需求描述”、“以前的产品(甚至竞争对手产品)”等都是可以作为参考的,需求文档只是这些文档中的一部分。
2)一切相关的人,积极和各种相关的人进行各个层次的交流,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3)最主要的依据,是你自己的知识,经验。如

w 对计算机,软件,编程等的理解;

w 对业务知识的掌握;

w 对行业用户行为的熟悉;

w 对测试基本技能的掌握;
所以,作为测试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来途径获取测试相关的信息,并整理出一份测试需求点,并依据此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为确保测试用例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可组织项目组对测试用例进行评审:测试人员编写完测试用例后,测试组内部评审修改后,可以召集项目组的成员一起评审,然后进行修改。经过多次修改和评审以后,测试用例会更加全面、准确。

2、流程设定:工厂体系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经历,比如我现在要负责公司整个研发体系软件测试部分的流程制定,但现状是:我们公司产品研发是由多个体系(按部门算就更多)完成的,研发体系、质量体系、生产体系。而且要把软件测试与硬件测试大致分离开,这样等于说我在制定这个流程时不光要考虑研发系统软件测试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与其他体系的交集部分如何制定

任何企业为了实现商业目标,在制定体系时都会考虑到各个方面,比如:研发/生产、售前、售后及支持等。而每一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很多子流程。
您提到的软件测试与硬件测试分离开,所以在制定流程时要考虑到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测试,但具体与其他体系的交集部分如何制定还是要看交集部分涉及到哪些关键活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流程最终的目的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子流程直接交集再多,只要明确好每一个流程的准入和准出条件,按此执行即可。

作者: lctlee    时间: 2012-8-15 15:46
回复  lctlee
mandy.wang 发表于 2012-8-15 15:11



    恩,谢谢您的回答。
看来我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而且我觉得很多东西光靠我一个去想去做是不会有效果的,前路很艰难啊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5 15:55
回复 52# 竹摇清影

请问参加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评审的人员都有哪些?

一般有项目经理、需求负责人、开发人员、设计人员、测试同行、PPQA、CM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5 16:05
回复 53# hero_yemu

不好意思,没有用过这个工具。

其它熟悉的朋友帮忙解答下,先谢啦!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17 10:07
回复 63# dfxzr199

谢谢!希望大家都能积极交流!
作者: 豆丫头    时间: 2012-8-18 16:12
我是测试新手,想问前辈,如果开发像我们抱怨说我们提的Bug太多,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
作者: dunny2010    时间: 2012-8-20 11:06
您好,我们属于外包团队,在客户看来,只要是经过我们测试的产品上线后就不应该出现问题,
可是现实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候会因为客户或者我们自己的一些原因,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时候问题级别很高,请问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或者说怎么保护自己~O(∩_∩)O谢谢
作者: haha_faraway    时间: 2012-8-20 13:35
学习。。呵呵。。谢谢咯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0 20:17
回复 65# 豆丫头

正常来讲,Bug越多说明开发的质量越差,测试提的Bug越多也说明测试更有价值,但前提是测试提出的bug都是有效bug。
有开发会跟测试抱怨说提的Bug太多,那首先要分析下原因,比如:是不是测试提的bug质量太低。
建议测试提交bug前与开发人员多沟通。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0 20:21
回复 65# 豆丫头

正常来讲,测试提出的bug越多,说明开发水平越低,也更能体现测试人员的价值,但前提是测试提出的bug都是有效的或者说是建议说服开发人员的。

开发会向测试抱怨提交的Bug太多,那测试首先要分析下原因了,比如:是不是自己提交的bug质量太差,或者提了很多重复或者无效的bug。

建议测试提交bug前多与开发人员沟通。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0 20:22
回复 65# 豆丫头

正常来讲,测试提出的bug越多,说明开发水平越低,也更能体现测试人员的价值,但前提是测试提出的bug都是有效的或者说是建议说服开发人员的。

开发会向测试抱怨提交的Bug太多,那测试首先要分析下原因了,比如:是不是自己提交的bug质量太差,或者提了很多重复或者无效的bug。

建议测试提交bug前多与开发人员沟通。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0 20:23
回复 65# 豆丫头

正常来讲,测试提出的bug越多,说明开发水平越低,也更能体现测试人员的价值,但前提是测试提出的bug都是有效的或者说是建议说服开发人员的。
开发会向测试抱怨提交的Bug太多,那测试首先要分析下原因了,比如:是不是自己提交的bug质量太差,或者提了很多重复或者无效的bug。
建议测试提交bug前多与开发人员沟通。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0 20:35
回复 66# dunny2010

您好,对于您说的“在客户看来,只要是经过我们测试的产品上线后就不应该出现问题”这个本身就是不成立的,经过了测试并不能保证没有问题,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而不是为了说明软件中没有缺陷。但是测试要保证没有重大问题,小的问题相信客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问题的话首先要找原因,分析是需求的原因,还是测试没有覆盖到的原因,还是其它原因。。。

所以即使在客户那里出现一些问题,且级别很高,只要不是首先去追或者推卸责任,而是第一时间帮客户把问题解决掉,相信客户也不会刻意刁难,但是问题解决后要召集项目组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以便下次规避。
作者: yubiao584521    时间: 2012-8-21 09:30
本帖最后由 yubiao584521 于 2012-8-21 09:32 编辑

回复 66# dunny2010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快速响应,解决重大问题
2、进行功能性问题回溯,找到产生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规避措施
对于一些小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出现严重的功能问题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有问题,这种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如果线上出现功能严重问题,可能按照合同是要罚款的。
很可能项目经理要下岗,我们公司有个项目经理两次发错包给客户,直接下岗。
作者: yubiao584521    时间: 2012-8-21 09:36
回复 42# kenanmao1983


首先那些估算理论就不讲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1、以往数据的参考
2、个人经验
3、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作者: dunny2010    时间: 2012-8-21 15:24
回复 72# mandy.wang
作者: dunny2010    时间: 2012-8-21 15:25
本帖最后由 dunny2010 于 2012-8-21 15:37 编辑

回复 73# yubiao584521
回复 72# mandy.wang
可能我表述的不够清楚,例如:产品后期会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客户是不会让我们介入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负责最基础的测试,核心测试我们都没有条件测试(他们内部人员测试),可是产品上线之后这部分内容出现问题了,恶果就是我们自己食了;还有一次,因为配置的环境问题,不能测试登录页面,环境是客户内部人员搭建的,同样客户也清楚没有测试登录页面,然后出事了……
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特别被动,很无奈AND委屈~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O(∩_∩)O谢谢
作者: msnshow    时间: 2012-8-21 21:26
这个角色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怎么样去推进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3 14:05
回复 77# msnshow

您好!前面有相关的回复,请看:
http://bbs.51testing.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51052&pid=2700374
http://bbs.51testing.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751052&pid=2700640

谢谢!
作者: lsekfe    时间: 2012-8-23 14:07
时间不多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踊跃提问。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3 14:18
回复 76# dunny2010

根据你所描述,想问几个问题:
安全性的问题由负责,是否有相应的出口准则?
基础的测试人员负责哪些测试内容,最终达到什么程度就算通过是否有明确标准?
核心测试人员负责哪些测试内容,最终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上线是否有明确标准?

如果是,那造成这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各个环节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且每一个环节到下个环节没有明确相应出口准则。

另,“因为配置的环境问题,不能测试登录页面,环境是客户内部人员搭建的,同样客户也清楚没有测试登录页面”的问题,是否让客户在什么单上签字确认,让客户意识到风险?

建议:
先明确好各个环节相关角色的工作职责,并制定一个产品发布单,每一个环节流入下个环节时相应的负责人要签字确认,后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追加谁的责任,前提还得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作者: dunny2010    时间: 2012-8-23 17:11
回复 80# mandy.wang
谢谢啊,我突然明白了,和您讲的一样,困扰了很久,很不错的方法,要试一下,再次谢谢~
作者: sunflower-fang    时间: 2012-8-23 23:33
请问:哪里有虚拟机下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包啊?下载链接地址
作者: wuliangye    时间: 2012-8-24 14:32
我一直有个困扰的问题,在质量报告中的bug分析,对于一个月之内每天Active数量的统计该如何进行?难道要每天记录当天Active的数量吗?
作者: blossom425hjj    时间: 2012-8-24 15:35
谁有QTP10.0版本的汉化步骤啊,找了好久都没有,谢谢各位了!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6 10:17
回复 84# blossom425hjj

搜到这里有一个链接,不知道是不是您要的。
http://bbs.51testing.com/thread-147057-1-7.html

建议您还是自己去百度、谷歌搜看看。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6 10:20
回复 82# sunflower-fang

看看这里能不能找到您要的答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836416.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0b816cd380eb6294dd886c96.html

建议您在百度、谷歌搜索下!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6 10:27
回复 83# wuliangye

我一直有个困扰的问题,在质量报告中的bug分析,对于一个月之内每天Active数量的统计该如何进行?难道要每天记录当天Active的数量吗?

请问你们现在质量报告是用的Excel,还是有系统自动生成呢?
对于一个月之内每天Active数量的统计,如果没有系统自动统计分析,目前应该的比较困难的吧。
目前我们用的Excel工具,按照月或者周进行质量报告分析。
至于您问到的“难道要每天记录当天Active的数量吗?”,不管多久进行统计分析,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大家希望从这个报告中获取哪些信息,谁会比较关注。再与相关人员沟通必要性。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6 10:28
回复 81# dunny2010

不客气,欢迎随时交流!
作者: wengmh803    时间: 2012-8-27 11:02
小作坊型的技术团队,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典型现象:1、需求分析不详细,2、测试时间短,3、无版本控制,4、更新速度快,5、领导不重视测试环节
作者: wuliangye    时间: 2012-8-27 15:58
回复 87# mandy.wang
我们也用excel做图生成质量报告,但是bug工具中没有自动统计分析Active数量,所以很麻烦,也很郁闷,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 阿长    时间: 2012-8-28 15:34
我想问一下 有没有关于QTP工具 性能测试方面的资料 我的邮箱是liu2222juan@163.com 最好是实例  谢那 ~  亲~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9 09:40
回复 89# wengmh803
您好!无论是小作坊型的技术团队,还是大的技术团队,职责和角色不清楚往往是造成软件项目团队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目团队管理混乱直接影响软件质量。

软件开发不管采用哪种生命周期模型和开发方法论,整个过程都会包含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配置管理等各项活动。而这些活动会对应到项目中的不同角色,项目中进行岗位划分后每个岗位成员可以兼职多个角色。

一个好的软件团队必须根据团队规模的不同和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成员的角色和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才可能有清晰的责任和目标。


所以对于小作坊的技术团队,也不例外。

你们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的责任和目标清晰吗?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8-29 12:24
回复 91# 阿长

这些都不是我的强项,呵呵
给你推荐两个QTP学习的网站吧:
√    陈能技的博客:http://blog.csdn.net/testing_is_believing
相信很多朋友都应该认识他,曾经出过一本《QTP自动化测试实践》,他对QTP有一定的研究,博客内容不错,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一位叫zzxxbb112的博客:http://blog.csdn.net/zzxxbb112
他写的文章详细易懂对QTP的研究颇深,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在他的博客中学习到了不少先进技术,比较欣赏他
作者: thebluewhale    时间: 2012-8-31 15:08
如何去培训新员工 是应该主动去找他沟通还是让他来找自己沟通
作者: jldzwangbo08    时间: 2012-8-31 15:30
回复 18# mandy.wang


    都是一些理论的基础内容,CMMI过程不是每个公司都使用的,而且这些理论百度下就能知道了!对于SQA如何有效的实践和把进行有必要的工作,简化QA工作流程, 如何提升测试的质量这个是关键,还有处理好QA与测试人员的关系,在实际项目工作中扯皮的事情有很多,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依照这种流程化的东西去实施那是很不科学的!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9-3 09:22
本帖最后由 mandy.wang 于 2012-9-3 11:42 编辑

回复 93# thebluewhale

您好!您说的“如何去培训新员工”是指“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一帮一培训吧。
“是应该主动去找他沟通还是让他来找自己沟通”,个人认为要分两个方面来区别对待。

如果是公司业务、各个部门运作以及岗位用到的办公系统、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让他主动找你沟通,因为一般新员工入职,公司级的新员工培训都会培训这些方面,
新员工在后续工作中肯定会问很多这些方面的问题,所以不用您主动跟他沟通他也会找您沟通。

如果是工作技能相关的,可以由您事先设计一些岗位相关的任务,安排新员工去完成,再根据新员工完成任务的结果去评判当前技能是否已经满足了岗位需求,并根据当前不满足的地方与新员工沟通,以便对症进行辅导。
作者: mandy.wang    时间: 2012-9-3 11:41
回复 94# jldzwangbo08
   都是一些理论的基础内容,CMMI过程不是每个公司都使用的,而且这些理论百度下就能知道了!对于SQA如何有效的实践和把进行有必要的工作,简化QA工作流程, 如何提升测试的质量这个是关键,还有处理好QA与测试人员的关系,在实际项目工作中扯皮的事情有很多,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依照这种流程化的东西去实施那是很不科学的!


您好!感谢您的回复,您说的没错,CMMI过程确实不是适用于每个公司,所以只有系统了解这些理论,才可以根据各个公司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公司的体系。
但是不管各个公司的流程怎样,对于SQA来说工作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也在多家公司有过实践。

另外,“对于SQA如何有效的实践和把进行有必要的工作,简化QA工作流程, 如何提升测试的质量这个是关键,还有处理好QA与测试人员的关系,”
这点可能是您对SQA岗位有些误解,SQA并不是测试方面的工作,不只是在测试环节才发挥作用,也不只是和测试人员打交道。
SQA保证过程按照流程执行,会与软件生命各个周期的人员打交道,SQA是为了确保独立和客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要求SQA人员沟通、协调等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原因所在。

最后“在实际项目工作中扯皮的事情有很多,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依照这种流程化的东西去实施那是很不科学的”
项目中扯皮的事情有很多,那作为SQA人员是否去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并分析原因所在呢?到底是流程方面的问题还是人员执行方面的问题?
依照这种流程化的东西去实施那是很不科学的,是否目前贵公司的流程并不适用于你们公司呢?

不管怎样,对于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作为SQA人员都要主动去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和分析真正的原因,并组织改进,所有公司的流程都是在不断的改进中优化出来的。
作者: 北岸区间    时间: 2012-10-8 11:49
AlldayTest是班墨公司从2008年开始立项自主研发的一款自动化测试软件,目前它几乎兼容所有软件界面的自动化测试,支持Windows, Web(IE), Web(Firefox),移动应用界面等。
班墨云测试平台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高效、高自动化的软件综合测试平台。可以进行功能自动化测试、移动应用适配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以及网站优化测试等。
作者: shifengboluo    时间: 2012-10-8 16:06
一轮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常见的如BUG收敛率等,这些指标,怎么来计算更合理?




欢迎光临 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http://bbs.51test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