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Zee 于 2006-12-29 01:21 发表
我的理解是:pacing排除了需要过分的因网络而排队的需要,是网络拥塞控制的一个功能,抓住这点就行了。
原帖由 xingcyx 于 2006-12-29 10:26 发表
从我的blog上转贴Jackie兄的回复:
Kirk 通过人为的方法来限制了 RPS(Request per Second)的值——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实际上 Kirk 是将 RPS 控制为小于 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 的值。以文中的例子来说,Kirk 是在 50 个并发用户的情况下,将 RPS 控制在了 9 个左右
原帖由 zhenhaiou 于 2006-12-29 15:34 发表
如果认为控制了RPS,那使用多少个用户还有有意义么?100个用户并发时也可以控制rps在9个阿,1000用户时个也可以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原帖由 lemon_hawk 于 2006-12-29 16:02 发表
不要忘了测试的目的!更不要为了达到一个好的测试结果而去刻意设置参数,来达到你心目中的结果。
原帖由 lijian422202 于 2006-12-29 16:28 发表
个人意见 ,其实这个问题和THINKTIME差不多 ,用THINKTIME和不用的区别!其实关键是要尽可能的模拟现实的环境。
在脚本ACTION的最后加THINKTIME应该和pacing一样的效果的!
原帖由 xingcyx 于 2006-12-29 17:04 发表
有意义。
可能我在文中还没有写得太清楚。“并发用户”是从客户端的角度来提的性能需求,而“每秒请求数”是从服务器的角度来提的,并没有谁对谁错,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我接下来在考虑的一 ...
原帖由 zhenhaiou 于 2006-12-30 09:54 发表
rps就是从服务器的角度提的,如果请求数很高,而服务器也能很快地处理,说明服务器满足性能要求;如果产生了排队,说明不能满足要求,就要通过人为的方法改变rps的值,知道没有排队现象;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 ...
欢迎光临 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http://bbs.51test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