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标题:
请教打桩与驱动
[打印本页]
作者:
jaunty
时间:
2006-2-24 15:13
标题:
请教打桩与驱动
本帖最后由 jaunty 于 2014-12-4 17:31 编辑
经常在网上看到加桩,打桩和驱动这样的字眼
感觉很迷茫
我想请教
加桩和打桩应该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吧,但是这是什么呢?什么是桩?怎么样是打桩?
还有什么是驱动?有没有什么例子呢?
谢谢各位XDJM
作者:
丁笑寒
时间:
2006-2-28 13:59
在我们进行单元测试的时候,单元本身无法构成一个切实可运行的程序系统,所以我们需要为单元测试来开发桩模块和驱动模块,从而完成我们的单元测试目的,这是桩模块和驱动模块的作用。
如果需要解释清除桩模块和驱动模块,首先您需要理解渐增式和非渐增式联调 。
将若干个模块连接成一个可运行的系统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渐增式”,即先独立地测试每一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连接到一起运行;另一种是“渐增式”,即在已测试过的N个模块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模块,再对N十1个模块进行测试。
[img]
[/img]
非渐增式是先分别测试6个模块A、B、C、D、E、F,然后将 6个模块连接到一起再进行测试。
若用这种方式,在测试某个模块X时,需要为它设计一个驱动模块和若干个桩模块(图 6.12)。驱动模块的作用是模拟X的调用模块,桩模块的作用是模拟X的下层模块。例如测试图 6.11的模块B时,要为它设计一个驱动模块,其作用是将测试数据传送给模块B,并显示B产生的结果,另外,由于模块B要调用模块E,所以还需设计一个名字为E的模块,它将接受B的控制并模拟E的功能。
另一种方式是渐增式,它不是分别测试每个模块,而是逐步将要测试的模块同已测试的模块连接起来。若用渐增方式,模块测试和联合测试这两步是结合起来进行的。
渐增式又有“由顶向下”、“由底向上”等多种。对图6.11的程序若采用“由底向上”的方式,则是先顺序地或并行地 测试模块 E、C、F,此时需为每个模块准备一个驱动模块,但不必准备桩模块,然后为B准备一个驱动模块将B与E连接起来测试,又为D准备一个驱动模块将D和F连接起来测试,这过程将继续至测试最后一个模块A。
渐增式与非渐增式的比较
1) 非渐增式需要较多的人工,以图 6.11为例,采用非渐增式共需准备5个驱动模块和5个桩模块(假定A不需要驱动模块, C,E,F不需要桩模块)。而用渐增式,如果是“由顶向下”则可利用前面已测试过的模块,而不必另外准备驱动模块,如果是“由底向上”,也可利用已测式过的模块,不必再准备桩模块。对图 6.11来说,如用“由顶向下”方式则只需要5个桩模块而不要驱动模块,如用“由底向上”方式则只要5个驱动模块而不需要桩模块。
2) 渐增式可以较早地发现模块界面之间的错误,非渐增式则要到最后将所有模块连接起来时才能发现这类错误。
3) 渐增式有利于排错。如果模块界面间有错,如果用非渐增式,这类错误要到最后联合测试时才能发现,此时很难判断错误发生在程序的哪一部分,但如果用渐增式,这类错误就较容易定位,它通常与最新加上去的那个模块有关。
4) 渐增式比较彻底。对图6.14的例子采用渐增式测试,在测试模块B时,模块A(由顶向下方式)或模块E(由底向上方式)也要再次执行,虽然A或E前面已测试过,但与模块B连接起来也许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在分别测试 A或 E时可能是被遗漏的。换句话说,渐增式以前面测试过的模块作为驱动模块或桩模块,所以这些模块将得到进一步的检查。
5) 渐增式需要较多的机器时间。以 图 6.11 为例.如用由底向上渐增式,在测试模块A时,模块B、C、D、E、F也要执行,若用非渐增式,在测试模块A时,只需执行模拟B、C、D的桩模块。类似地,如用由顶向下渐增式,在测试模块F时,模块A、B、C、D、E可能都要执行,而用非渐增式,则只需执行模块F本身以及它的驱动模块。所以整个测试过程中,渐增式所需的机器时间比非渐增式多。
6) 使用非渐增方式,在开始时允许几个测试人员并行工作,这对大型系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第 1)~4)点是渐增式的长处,第 5) ~6)点是它的短处。
由顶向下和由底向上渐增式
有两种主要的渐增方式:“由顶向下”和“由底向上”。
由顶向下
由顶向下渐增式首先测试顶模块(主模块),下一步再测试哪个模块则有多种选择,唯一
的限制是:该模块的调用模块中至少有一个已测试过了。
决定测试顺序的基本原则是:
1)尽早测试关键的模块。所谓关键的模块是指较复杂、较可能出错或含有新的算法的模
块。
2)尽早测试包含输入输出操作的模块。因为这些模块被测试后,向程序送入测试数据以
及检查输出结果就方便了。
由底向上
由底向上与由顶向下的测试顺序正好相反,它首先测试最底层的模块,下一步再测试哪个模块则有多种选择,唯一的限制是:该模块的所有下层模块都已测试过了。
同由顶向下一样,由底向上的测试顺序也与程序中的关健部分有关。
用由底向上方式测试时,需要为每个模块准备一个驱动模块,它的作用是调用被测试的
模块,包括设置输入参数、显示输出结果(或将实际输出与预期的输出作比较)。一般说来、驱动模块的作用是比较标准的,编写驱动模块比编写桩模块容易,可以用工具来实现。
由于驱动模块直接与被测试模块联系,所以不必担心有其他模块介入的问题。
由底向上方式不能像由顶向下方式那样,是在测试中途获得一个程序框架,因为由底向上方式的程序框架要到测试最后一个模块(顶模块)时才能形成,它实际上就是整个程序了。
作者:
丁笑寒
时间:
2006-2-28 14:00
有问题,欢迎继续提出,大家一起学习。
作者:
dyjyhx
时间:
2006-3-1 10:53
好,顶一下
作者:
yjshen
时间:
2006-3-10 09:12
先说下概念:
单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并没有构成,所以必须为每个单元测试开发驱动单元和桩单元.
驱动单元(Driver):所测函数的主程序,他接受测试数据,并把数据传送给所测试单元,最后再输出实测结果.当被测试单元能完成相关功能时,也可以不要驱动单元.
桩单元(Stub):用来代替所测单元的子单元.
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
驱动单元:当测试一个孤立的单元时,其本身是不能运行的,因此,就要用驱动将数据传给被测单元,然后再把被测单元运算所输出的数据传给驱动单元,比较实际输出和预期输出是否一致.
例子:测试一个加法函数
void driber()
{
int sum=0;
sum=add(1,1);
if(2==sum)
printf("test case CAL_ST_SRS001_001 OK!\n");
else
printf("test case CAL_ST_SRS001_001 fail!\n);
}
桩单元:测试一个被测单元是,,该单元要调用一个函数,而在被调用函数不是100%正确时,我们可以从测试的角度模拟被调用的单元.(是在测试角度)
例子:模拟加法函数的桩
int stub_add(int a,int b)
{
if((a==1)&&(b==1))
return 2;
if((a==2)&&(b==-1))
return 1;
if((a==3)&&(b==0))
return 3;
if((a==4)&&(b==1))
return 5;
.............
}
昨天刚刚学,,现学现用!^&^~~~
作者:
jaunty
时间:
2006-7-26 09:43
谢谢,,我现在已经很明白清楚了!
作者:
追逐日光
时间:
2007-5-14 22:22
丁笑寒
51Testing测试工具培训客户
这个楼主说了一大堆理论,倒说得不错,就是没举例子来一一说明,让人感觉说得漂亮,做得牵强,希望能针对上述所说,一一举例子说明
百炼成钢
作者:
caicai1724
时间:
2007-5-18 09:58
标题:
不错,有点概念了
原来我们测试时,联调测试就是这么回事,让我思路清晰了许多,谢谢。
sdlkfj3
作者:
Zor
时间:
2007-5-25 09:58
标题:
回复 #5 yjshen 的帖子
实例结合,十分清楚,谢谢~
作者:
nicholas.hl
时间:
2007-5-25 14:46
非常谢谢分享!!学习中............
作者:
csklw_6931
时间:
2007-8-28 19:02
标题:
回复 #5 yjshen 的帖子
能不能讲一下在c++test这个软件里面的打桩方法?
具体问题就是,比如我现在函数里要调用fopen这个函数的返回值,可是打桩的时候只能同时有一个返回值,但我想的是返回1的时候执行什么,返回null的时候又执行什么,这两种情况怎么才能同时写出来呢?
作者:
weslaylll
时间:
2012-11-5 15:23
刚刚接触打桩,学习了
欢迎光临 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http://bbs.51test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