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GoogleSearchModule.Input", "Tellurium test"
click "GoogleSearchModule.Search"
waitForPageToLoad 30000
目前Tellurium已经发布0.6.0版本,InfoQ中文站就Tellurium的方方面面,特地邮件采访了Tellurium的创始人方剑先生:
1、请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所从事的工作?
我的名字是方剑,曾经在上海读书和工作多年。2000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求学。毕业后在一家美国公司做软件开发工作,从事企业级应用(Enterprise Applications)开发,主要负责服务器端框架的设计和开发,商业应用服务(Business Services)的开发, 和一些软件规范的制定。此外,我还有很强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背景。
2、您开始做Tellurium这样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我看到有特色的两点是使用UI module-based这样的描述块来定义待测的UI,以及使用DSL来表述测试代码,还有哪些与以往框架不同的设计思想,缘起是什么呢?
在2007年,我们公司开始注意到Selenium测试框架。由于我们用敏捷开发方法(Agile development),在Scrum队伍中,每个人的角色开始变得多样性了。我有个工作(Task)就是用Selenium去测试我们的一个应用程序(是用Dojo Javascript框架写的)。应该说在当时,Selenium是一个开创性的框架,如果用他们的复制和重播模式(record and replay)很容易产生测试脚本。但一旦我开始用Selenium,我发现它还是有一些缺点和不便之处。主要测试脚本是对代码的更新很脆弱(Fragile)。 但是在一个敏捷开发的环境下,一般都有阶段性的用户接受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由于程序一直更新,Selenium测试脚本的维护就变成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而且,对于很多企业级应用,复制和重播模式本身就不太适用,比喻我们有很多数据格(Data Grid),它的内容本身就是动态的。其他的问题包括Selenium测试脚本不是结构化的,你可以看到处有XPath,这更增加了维护的困难。因此,我们决定开发一个在Selenium之上的框架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做的第一个版本是通过Spring框架和物体工厂(Object Factory)来产生UI元素(Element),使得框架能把UI元素的表达和测试代码分开,自动处理Javascript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处理动态网页内容。
[ 本帖最后由 小米啊 于 2010-6-26 11:14 编辑 ]作者: goal1860 时间: 2010-6-28 09:24
It is the greatest opensource project I've ever seen initiated by Chinese engineer. We should support it. Furthermore, the software itself is g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