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标题:
测试出口的方法论
[打印本页]
作者:
inoran
时间:
2009-2-25 14:30
标题:
测试出口的方法论
因为工作上的某些事情,突然心血来潮在测试出口的制定上写一些自己的见解,望大家能够参与讨论,不断补充各自的经验
测试何时停止,一般的,有如下几种方法来确定
1) 测试因为期限到了而停止,这期限可能是计划中随意定的,也或者是与客户的相关协议写明的。这种停止很显然是令人沮丧的,对质量来说也是冒很大风险的。
2) 经费用完了,这同样很糟糕。但是没钱了,那只能停工。
3)所有的用例都运行过了,通过了,或者通过了预定百分比的测试用例也可能会结束。如果确认已经运行了适当的用力,并且确信那些没有运行用例不是那么重要,那么,结束测试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请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运行过的用例足够稳定了么,他们是否包含了所有我们需要测试的功能;剩下的用例是否从来未被执行过,他们到底有多重要” (有些公司的出口准则运用某几种方法的组合,我会在后面介绍)
4) 达到了确定的覆盖率后测试停止,无论这种覆盖率是基于功能的还是基于代码的,这种测量法都不错。但是,还是多问自己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可能出现bug的地方没测过”
5) 当bug率和严重性降到某个特定点后,(这种趋势表大家应该都见过吧)测试停止。别把大家放假的那段时间也放进你的图标
6) 达到某种度量,例如软件在一定负载下正常运行3个月不产生问题,测试可以停止。这种度量很好,因为用户的需要已经被翻译成了产品的目标,当产品能够达到这种客观目标时,用户自然就会满意了
举例: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到测试出口,他给出了他们公司很好的实例,他们的出口准则结合了方法3和方法5,
即:需求功能全部实现,95%以上的defect全部修复,遗留的5%的defect中没有high的defect, 没有功能上的defect。
当然,每家公司的具体数值可能都不尽相同,那么这些数字又从何而来呢。
这里,我试图运用我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阐述这些数字产生的步骤:
1)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应根据产品功能说明书来理解用户的期望是什么,他们需要一个c/s还是b/s系统,产品的主要目标用户群是什么。基于用户的需求,我们的开发小组才能确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技术,架构,性能要求。因此一份详细的产品功能说明书是确定那些数字的第一步,决不能是拍脑袋定的。
2) 基于产品功能说明书,测试组能够基于产品功能特性,建立相应的测试矩阵(包括,功能,测试平台,测试优先级/重要级别)来确定矩阵中每个单元格的权重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论,再加上具体客户的需求,那么总测试出口和各个功能的测试出口就不难得出了。
PS:来自另一位intel同事的补充,有些企业规定遗留的未解决的轻量级的bug需要得到客户的允许,产品才能release。
如果我表达的不清楚,请各位feel free的提问 - -
欢迎光临 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http://bbs.51test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