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标题: “二舅”永远治不好的痛,测试同学们的精神内耗 [打印本页]

作者: lsekfe    时间: 2022-8-24 09:40
标题: “二舅”永远治不好的痛,测试同学们的精神内耗
二舅火了,《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看很多测试同事发圈感慨二舅治好了自己的精神内耗,让自己不再纠结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想必你也经历过一刷激动、二刷感动、三刷四刷平平无奇的感觉,到现在可能你已经想不起来视频讲了什么。曾经短暂平和的内心是不是又泛起焦虑不安的浪花?
  二舅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测试人的精神内耗是二舅无法治愈的痛。
  时代变了,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烦恼,不尽相同。生活是苦的,二舅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信息封闭的年代,活着已经是那个刚刚经历百年动荡后,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二舅做得很不错了,他能在少年残疾的情况下活下来,还有一些积蓄和本领,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那个年代的很多人。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背井离乡生活在城市里,花花绿绿的世界充斥着各种诱惑,各种信息充斥在周围。七舅二姥爷家的大孙子找到份好工作、娶了漂亮媳妇,小学同学王某某发财开了厂子等等,都刺激着年轻人的内心。
  便捷的信息网络打开了你的视野,也带来无尽诱惑和压力。二舅的苦,你没经历过,你所承受的痛,二舅也不清楚。二舅的困难的人生遭遇只能提供短暂的情感共鸣,却无法长久的支撑你走出痛苦的海洋。
  尤其是测试人员在项目中属于支援保障角色,不像开发和业务可以直接创造或带来价值,其上升渠道受限:行业形势不错,公司发展迅速,测试人员也可以跟着水涨船高;但是,当行业发展变缓,公司发展受限时,有限的资源通常会优先分配给项目的核心角色(开发和业务)。
  这时,测试人的处境就会显得尴尬和无奈,晋升和评优也愈发困难。看着自己的同学、师弟师妹,由于当初不一样的选择,形成现在迥异的处境,内心的落差和煎熬就愈发难以平复。
  什么是优秀
  如何获得优秀,平复焦虑的内心?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优秀。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这些指标在我们上学时,或者说考试时是有很清晰的判断。但是,当这些指标放在工作中时,很多人就开始迷茫了,以至于我发现有同事至今还在纠结,凭什么他是优秀,自己是良好?是不是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内心忿忿不平。
  这种情绪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不仅会影响工作获得感和开心程度,甚至还可能导致心态失衡,产生抗拒心理,掉入恶性循环。所以,明确什么是优秀,如何获取优秀?对测试人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优秀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看来,优秀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别人做得了的你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你也能做,这就是优秀。优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对比,是动态变化的。
  80年代的万元户就是有钱人,现在月月万元户还活不出生活的滋味,现实就是这样,你不需要比苏神跑的快,只需要比周围人跑的快,在这个圈内你就是优秀。能力、对比和天赋都影响你能否够获得优秀。
  把岗位工作做完,叫优秀吗?这不叫优秀,只能算是合格或者良好。
  做好岗位工作才能算是一种介于良好和优秀之间的半优秀状态。给你优秀可以,给你良好也没毛病,全看周围人的表现和领导的心情。这种可与不可的模糊状态造就了大部分人的精神内耗,感觉自己应该得到,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得到,煎熬、焦虑和不安就油然而生。
  尤其当你发现得到奖励的人不是你时,内心的不忿就会更加剧烈。很多人纠结在这里,但是对比本来就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度量。
  可能一件事,你觉得很重要,领导觉得很一般,因为你们站的位置不同,考虑的事情也不一致;你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可能在他的KPI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而你又过分的投入和强调,势必会因为节奏不一致,而无法获得应得的回报。
  所以,站在员工的角度,了解并判断领导或公司重视什么,不重视什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回到主题,如何能稳获优秀,消除这种二元不确定性呢?
  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做出亮点,毫无疑问可以获得优秀。因为,你完成了本职工作,这表示你的能力没有问题,这也是评优的前提,做了别人做不到的,这就拉开了鲜明的差距,如果还是周围首次完成的亮点工作,展现了你的个人天赋。
  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成就,又有天赋的员工,但凡有上进心的领导都会给你一个优秀,毕竟领导晋升也是需要成果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做到别人做得了的你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你也能做。
  工作分类,统筹应对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无法做好所有的事情,这就决定我们必须将有限的精力选择性投入到相应的工作中。
  现实中,我们的工作通常都没有清晰明确的边界,在工作中,经常发现有同事每天都忙碌的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到了季度工作总结,却又普普通通毫无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值得说。
  观察这类同事,通常都有这两个问题:
  没有理清工作的边界,有限的时间花在无限的工作中。
  分不清工作主次,大量精力耗费在次要工作中。
  现在的工作都是需要多人合作的,大到公司间的合作,小到同事间的协作,有人的地方就有推诿。
  什么事情都属于自己干,什么事情属于对方干,没有很清晰的界限,它受影响于双方的地位、主要责任的归属、受益的多少、个人的责任心等等。可以说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明确说必须甲干而不是乙干。
  这就给我们工作出了一道难题:
  ·哪些是我们该做的
  ·哪些是我们可做可不做的
  ·哪些是我们不该做的
  如果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你就能比平时多出来30%的时间和精力。
  建立三种应对处置机制,聚焦本职工作。
  很多人碍于同事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同事请求,这种工作中的老好人形象容易导致更多的同事主动找自己,从而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琐事中,忙却又一事无成。
  固然每个人都有维护同事间社交,得到同事认可的需求,但是无节制的放大这类需求,耗费掉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自己始终无法提升自我,久而久之反而会失别人的认可。
  毕竟人都是有价值需求,正如你不会关注路边的小草一样,也不会关注一个普通的对你毫无价值的同事。所以,提升自己价值,本身就会得到更多的同事认可。
  而这个提升,就需要你尽可能多地关注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自身业务能力。那么,怎样在不影响感情的情况下,拒绝同事的请求呢?
  我给出的方法是建立拒绝、模糊、主动三种应对机制:对应的就是别人的本职工作、职责不清的工作、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且有明确归属的工作,既是自己知道怎么做也应拒绝或推辞,引导同事向正确的对象寻求协助。一方面让请求者知道正确的求助对象是谁,下次就不好意思再问你。另一方方面也树立了自己能拒绝的形象,避免更多的不合理请求。同时,也消除了潜在黑锅,毕竟干好了也不是你的本职,弄砸了就是你的责任。
  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积极主动,一方面主动询问关联方是否需要协助,另一方面收到协助请求要第一时间响应,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有态度的人。
  对于工作重叠、无明确归属、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要选择性拒绝。比如请求2次拒绝1次,请求5次拒绝3次,模糊响应结果,让对方知道请求是存在被拒绝的风险,下次请求前就会掂量一下自己会不会被拒绝。
  如何界定本职工作,他人工作和模糊工作,这个就要看如果出现问题,你能说服别人认同你所承受的责任的多少。
  测试人员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开发交付的产品做最后的质量验证,这是测试人员首要聚焦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方面出发把握做事的范围。
  首先,开发交付测试前,产品质量应有开发负责,相应的的自测、设计实现、环境部署、铺底数据等应由开发人员主要完成,测试人员辅助做部分事情,这里的部分事情就属于模糊工作,测试人员可做可不做,这时就应该采取模糊策略。
  开发完成系统交付后,产品的质量主体就变成了测试人员,这时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测试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牵头完成。
  因为这个阶段的主要责任人是测试人员,出了问题首先要找的就是测试人员。在项目测试工作中,往往涉及项目间的协作,在接受协作前,与主办人员明确需要协作的内容以及任务边界,不仅有助于消除后期的扯皮推诿,还便于自己合理拒绝不合理的协作请求。
  做好本职,做出亮点成就
  做好本职工作后,你处于一种半优秀的状态。半优秀就是综合同事横向比较、岗位重要性、资历、亲近程度等,可以给你优秀,也可以给不优秀。
  如何扩大差距,进一步锁定优秀,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资历、亲近程度等方面不占优势的同学来说就很重要。做出亮点,拉开差距,才能更稳地锁定优秀。那么什么是亮点工作呢?怎么做出亮点成果?
  急人之所需,能人所不能是亮点工作的重要判断依据。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被别人、集体所需要的程度上。诚然,在不同的场景、阶段内,一个人被需要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比如:公司创立初期,营收往往很重要,它决定公司明天能否继续开张,这时冲在一线的营收人员话语权就很重。
  公司做大做强后,收入来源趋于稳定,这时就开始注重合规安全,中后台管理部门的地位就开始提升。
  大的纬度是这样,具体的场景中也是如此。如测试团队初期,谁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谁就更被需要。当流程质量稳定后,谁能解决项目疑难杂症、进行[url=]技术[/url]创新、使用创造高效工具,谁就更被需要。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越被强调的东西,往往就是没有或稀少的东西。这些没有或稀少的东西就是当前集体或领导所需要的,也是你能发力做出亮点的地方。
  如果你对这些实在不敏感,搞不清楚到底在强调什么,那就拿出小本本,记录下你在所有场合看到听到集体或领导所说的关键词,然后对关键词进行排序,频率最高的无疑就是那个最需要最缺乏的东西。
  识别亮点工作后,我们就要克服恐惧,鼓足干劲力争从一两个方面做出成果。
  恐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普通人有恐惧,高手也会恐惧,高手失败后的代价往往比普通人更高。但是,高手有一个特点,勇于挑战恐惧,敢于行动。你周围的很多事情往往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很多困难往往被恐惧主观放大了很多倍,从而吓阻了大部分人。
  比如:公众场合讲话,习惯的人侃侃而谈,不适应的人甚至直接出现生理反应,无法控制自己。但是,这种困难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提前理好语言、有意在部分小场合锻炼几次,身体适应了这种压力就好了。
  又如游泳、骑自行车、写作、打游戏等等,你肯定经历多很多这种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把你学之前认为的困难列出来,当你学会后再看这些困难,你就会意识到当时自己列的困难是多么的好笑,这就是勇气的力量。
  行动之所以比思考更困难,是因为行动需要我们克服对未知的恐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迎接挑战。很多人怕了,畏缩了,于是年复一年停留在舒适区,久而久之就忘了当初那个热血少年的踌躇满志,豪情满怀。慢慢变得普通、平庸,乃至到躺平成一条咸鱼。
  不是说躺平不好,身体躺平了,内心却又极度焦虑不安,这是非常痛苦的。每个寂静的深夜,在起与不起之间内心煎熬,反复挣扎。与其这样,不如鼓起勇气,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干一把,成与不成另说,至少自己经历过。再躺时,内心也不会这么纠结,躺起来也更舒服,更心安。
  很多事情,我们往往缺乏的是打破恐惧,勇往直前的决心,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技巧和技术。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整体还是中低水平,我们刚迈出复制引进就能成功的时代没几年,现在也就是在一些细分的应用领域实践更靠前些,这些还大都集中在那些头部公司中。
  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所做的工作本质上是一个组装搭配的事,所用到的技术和遇到的问题,市场上都有相应的实践。找到它,用起来对很多人而言就已经足够了。研发领域尚且如此,测试领域又有多少技术是高不可攀的?
  勇于尝试,持续优化
  很多人应该听过复利的故事,故事的意思也很简单,即使一粒麦子,经过多次运算后,也能达到很大的规模。对人也是一样的,即使起点比较低,如果能持续改进,经过时间的发酵,最终也会获得很大的进步。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困难程度都被我们过度放大了,从而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迟迟无法起步实施。但是,当你被迫做一次后,回过头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我刚毕业还在实习期时,有一天领导把一个新的模块交给我负责,毫无疑问,我很忐忑不安。部门人都没认全,工作是啥我都还没搞清楚,怎么能把这事交给我,我怎么能完成这种事?
  没办法了,赶鸭子上架,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具体过程已经记不清了,想必有精彩也有尴尬,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尤其是对于新人来讲,你犯的那点小错误,大家基本哈哈一笑就忘记了,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会花费精力盯着你。这个容错期是新人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一起入职的同事就开始出现很明显的分层趋势。
  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信心,原来也不是不可以嘛!信心上来了,下次再遇到新业务就没那么紧张,还能静下心回思以前的经验,反思刚做的事、不断调整、持续优化,慢慢就越来越顺手,事情结果也就差不到哪里。
  这个不断优化、持续调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骨骼惊人,那这基本就是你唯一能胜出的方法了。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大家都是从生涩走向熟练甚至精湛。这点做人和做产品类似,初始版本通常都比较低级,结合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升级。
  比如苹果华为手机,尤其是华为,前期做山寨机、合约机,那些手机当年看来都很低级,现在看更惨不忍睹,但是这不妨碍华为手机现在的优秀与荣耀。苹果虽然突破壁垒,直接跨到智能机时代领跑,虽然当时很惊艳,但是回头看那些初代产品,还不如你爷爷奶奶手里的老年机好用。
  它们现在的优秀本质都源自于不断的优化提升,人生也是如此,不断的优化提升技能、学历、性格等自身软实力,结合自身家庭、背景、人脉等硬实力,发挥自身优势,展示自身价值。
  放平心态,拉开差距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有些实力,却又经常”怀才不遇”,内心忿忿不平,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总觉得自己不比某某差,领导总是将好机会给别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无处施展,久而久之,心态就崩了,觉得自己肯定受到了不公,压抑久了,干脆撂挑子不干。
  于是逐渐被更多人超过,慢慢变成透明人,在团队中可有可无。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年轻时能干有为,据说当年也是处长位置的有力竞争者。因为一次委屈,直接和直接领导拍桌子,心里不服,四处找人反应,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到最后直接写信给集团大领导反应情况。
  事情闹大了,再也没有领导敢用他,拿不到重要项目,慢慢竞争无望,心态越来越差,最后失衡,彻底丧失了晋升的希望,牢牢锁起在当下。
  本来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因为采取过激的做法,闹得满城风雨,名声就坏了。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定时炸弹亲近,不断被边缘被疏远,久而久之变成了一条咸鱼。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每一个结果都是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如:学历、性格、家庭、资历等。
  一些人还停留在一加一等于二的学生思维阶段,殊不知一匹普通马加一匹汗血宝马既不等于两匹普通马也不等于两匹汗血宝马,有些人意识到了,但是内心抵触不愿接受这种现实。但是无论你知道不知道,接受不接受,你所能做的只有不断拉开成果上的距离,弥补其他方面的差距,脱颖而出,让别人看到你、认可你,然后支持你。
  巧合的是我们组恰巧有这样一位女同事,年纪轻轻,心态平和,从不和人急眼。一副与世无争人畜无害的样子,上班干工作,下班玩游戏,也不怎么参加团建活动,但是,总是能每隔一段时间搞出一个大事情。久而久之,就成了部门公认技术的技术大拿。荣誉越攒越多,到了竞聘选举时,看着她的简历和一堆荣誉,你不投她都有些不好意思。
  很多争议源于不上相下,成年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夯实实力,拉开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之前拼尽力气才能争取到的事情现在就会水到渠成。与其纠结于当下的公与不公,不如摆平心态,积攒实力,扩大差距。即使这里得不到认可,有实力有经验换个地方挪挪窝,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说不定跳出原有的视野,你会有更惊奇的发现。建议有机会的朋友,不妨试一试,开拓一片新视野。
  结语
  二舅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别人也治不好,你的精神内耗只能由你自己解决。是选择躺平后的巴适安逸,还是扶摇直上的意气风发,这里面没有非黑即白的二选一,你也可以选择阶段性的奋斗和有节奏的“躺平”。
  人嘛,不要总是绷着,那样会累;也不要总是闲着,那样会废。更不要因为躺平而内疚和不安,那样更没有意义,即无法享受生活,又无法事业有成,白白的内耗焦虑。
  俗话说,有组织的撤退叫转移,无组织的撤退才叫溃败。只要自己把握好节奏,冲锋时一心向前,躺平时心安理得,这样的生活才更有趣更精彩。毕竟我奋斗过,也巴适过,内心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作者: bellas    时间: 2022-11-21 11:38
写的很详细




欢迎光临 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http://bbs.51test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