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手机辐射的雄性实验鼠更容易患罕见的大脑和心脏肿瘤。这是美国政府支持的一项大型研究获得的研究结果。
不过,先别急着把手里的手机扔在一边,因为研究结果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质疑。手机辐射致癌风险可能是“低头族”共同的担忧。不过,这事儿依然没有定论。
令人不解的“奇妙”发现
这项研究之所以在科学界内外引起层层涟漪,是因为研究结果中有很多令人不解之处。
例如,雄性实验鼠的癌症发生率有所提高,而雌性实验鼠并没有;与没有接受手机辐射的实验鼠相比,接受手机辐射的实验鼠的平均寿命竟然更长。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项目组于5月26日发表在bioRxiv论文预出版平台上。“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是一个经费达2500万美元的项目,项目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要求下启动,因为FDA也负责对手机辐射的危害进行监管。
值得说明的是,这项研究报告并非“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的最终研究结果,因为该计划预计在2017年结束。项目研究人员表示,在完成实验分析和最终报告之前提前发布实验数据,是因为他们知道公众对此十分关注,而且实验结果非常“奇妙”。
可惜,这项研究并没有找到合理的生物学机制来解释这一“奇妙”的发现。更让人心里没谱儿的是,如同其他动物实验一样,报告警告说,从啮齿动物身上得到的研究结果对人类而言可能意义不大。
一项复杂的动物实验
不可否认的是,在手机辐射对动物的影响方面,这项研究倒确实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实验。
据《科学》杂志官网报道,研究人员在美国芝加哥设立了21个特殊的房间用于分配手机辐射。他们将90只实验鼠按性别分为多个组,然后分别将其放置于这些房间内,暴露在强度不同的手机辐射环境中,时间长达两年。
之后,研究人员对实验鼠身体进行检查。他们发现,在接受辐射的实验鼠中,2%到3%的雄性实验鼠出现罕见的大脑肿瘤;2%到6%的雄性实验鼠心脏中出现叫做雪旺氏细胞的肿瘤。没有接受辐射的实验鼠并没有出现肿瘤。雌性实验鼠小组也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在实验结果中,关于心脏肿瘤的数据是最明确的,接受辐射量最大的实验鼠患这种肿瘤的比例最高。相比之下,大脑肿瘤的相关数据并没有呈现这种趋势。
尽管实验看起来并不简单,一些科研人员却不太买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外研究办公室副主任迈克尔·劳尔评价说,进行实验的动物数量相对较少,这使人担心这项研究结果是“假阳性”。他表示,自己无法接受这一结论。
老鼠实验能否“平移”到人?
在手机辐射致癌风险问题上,科学界至今莫衷一是。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手机辐射属于“可能致癌物质”。其部分依据就是以人为对象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手机辐射与神经胶质瘤和听神经瘤具有潜在联系。
不过也有科学家质疑,手机产生的非电离辐射如何能够导致癌症。因为非电离辐射的能量不足以将电子从原子上剥离,也就难以对细胞产生危害。另外,FDA也曾声明,此前研究只找到“有限证据”说明手机辐射增加了癌症危险。
“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的实验数据虽然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有所呼应,但它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平移”到人类身上?
值得期待的是,已经有科研团队在尝试直接研究手机辐射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其中一项研究在5个欧洲国家跟踪近30万人的手机使用习惯,同时监测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情况。不过目前这些研究都还没有结果。
美国南加州大学流行病学家乔纳森·萨米特预测,最新结果会激发更深入的研究。在萨米特看来,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暴露于手机辐射环境中,对其进行理解十分重要,而且人们应该知道,手机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可接受的风险“红线”在哪里。
欢迎光临 51Testing软件测试论坛 (http://bbs.51testi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