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茶事
生活中,举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与我们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家中常喝的是茉莉花茶,每逢农闲、雨天、雪天,父亲的几个同村好友便到家中,沏上一壶茶,聊起了“三国”。我在其中担当起茶童的角色,烧上一壶水,往壶中放入适量的茶,水开后倒入,少时,先斟入一小碗中,然后回倒入壶中,再分别斟入客人碗中,父亲讲这叫回茶,为使壶中刚沏的茶倒出汤色均匀。这在当时农村也算是比较讲究的了。买茶也只是到村供销社购买,品种也只有清一色的茉莉花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小康,为满足人们多方面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茶叶营销和休闲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们的城市,给我们增加了一道茶文化的靓丽风景线。在过去只有宫廷和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贡茶、名茶,现今,也悄悄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兴趣使然,我时常利用节假日到身边悄悄兴起的南三条茶市和中储茶市闲逛。若隔上两星期未去,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去年临近春节,从茶市购得一方花梨木茶海,一把小巧精制的紫砂壶及工夫茶具。每逢节假日便同妻儿围坐,冲泡一壶“铁观音”,一家三口细细品饮一番,说着有关茶的话题。此时,亦感天地悠悠,浑然超脱于世外,尽情地淹留在这茶香远溢的王国里。说起茶,自然要说茶道。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中国形成了贵族、雅士、禅宗、世俗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化而来,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借权力和金钱求其极,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从走出宫门到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形成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雅士茶道,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在其影响之下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应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中国文人嗜茶者在魏晋之前不多,且懂品饮者更是人数寥寥。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且咏之以诗。他们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士风度,一改“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作风,人人有“入世”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千秋之想。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茶道主角这样的位置。茶助文思,在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的同时,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等,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雅士们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引人步入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于闲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为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一种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修养、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
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在佛事的“清课”中,“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千真万确。说起禅宗茶道不能不说陆羽,他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呱呱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自小就跟着积公学佛,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终于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对中国僧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进行了总结。我国茶道在寺庙香火中熏过一番,便带上了几分佛气。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且可抑制性欲。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安溪的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可以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功不可没。
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也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气;行于情场,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烟火,岂能不带烟火气。这便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在贵,以清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平民家庭不必横攀竖比,纵使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也可得乐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说到茶,没有茶诗似乎有无酒不成宴席之感。它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茶诗不仅可以获得艺术欣赏的满足,还可以增长茶文化知识。在历代关于咏茶的诗、词、歌、赋中,有的直接以茶为题,有的则在叙事、壮物、抒情之中反映出不同的茶种、茶具、茶俗以及茶礼、茶艺、茶情和茶趣。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是西晋诗人张载 “芳茶冠六清,溢味擂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此后古代诗人在咏茶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宋代的苏东坡嗜茶写下了不少咏茶诗,其中一首词水调歌头中写道:“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枪旗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词中说的 “枪”指未展开的茶芽,“旗”指已张开的嫩叶。“雀舌”因茶芽形似雀舌得名。“老龙团,真龙髓”,极言自然造化,贵重如凤髓。“兔毫盏”是宋代推崇的价格昂贵的茶具。“青州从事”指美酒。苏东坡不仅识茶、赏茶,而且对采茶、制茶、烹茶和品茶都有深入的研究。在这首词中,诗人不仅用形象的语言详尽地概括了采制烹点过程,而且陶然于品茶之中,描写了茶的神奇功效。我省作家曹彦彬先生在一首茶叶吟中写道:“甘把身体曲卷,并非忍辱苟安。而是紧捧芳香,献给大千人间。几番炽热洗礼,情怀更加舒展。默默引人品味,无私才有奉献。高尚纯贞情操,正如儿时花艳。怒放心底洁白,滋润生活斑烂。与君朝夕接吻,留下一尘不染。”诗人在品完一壶茶后,从描绘茶叶形态能伸能屈的变化,到进而歌颂茶的品德特质,娓娓道来,细细吟赏,唤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引发人生真谛的思考。
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妨冲泡上一壶自己喜欢的茶,价格不论,适口者珍。在品茶之中体味茶及茶诗香远溢清的独特魅力,陶冶心绪,心有灵犀,能悟出茶禅一味的,可喜可贺;能够清心静虑,获得舒适安宁的,也很不错。通过品茶,提升你我的生活质量,充实美化我们的生活氛围。 对的,能悟出茶禅一味的,可喜可贺;能够清心静虑,获得舒适安宁的,也很不错。凡人一枚,清心静虑就已经不错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