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入口\出口标准
想了解一下,大家在进行系统测试时,有没有相应的入口\出口标准,或者更进一步是已量化的。 系统测试计划阶段:入口准则:需求规格说明书已经完成,并且成立了需求规格基线。
出口准则:系统测试计划评审并通过。
输入:软件开发计划、软件测试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出:系统测试计划。
系统测试设计阶段:
入口准则:系统测试计划评审并通过。
出口准则:系统测试方案评审并通过。
输入:系统测试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出:系统测试方案。
系统测试实现阶段:
入口准则:系统测试方案评审并通过。
出口准则:系统测试用例、系统测试规程、系统测试预测试项评审并通过。
输入: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出:系统测试用例、系统测试规程、系统测试预测试项。
系统测试执行阶段:
入口准则:系统测试用例、系统测试规程、系统测试预测试项评审并通过,集成测试执行结束。
出口准则:系统测试报告评审并通过。
输入: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方案、系统测试用例、系统测试规程、系统测试预测试项。
输出:系统预测试报告、系统测试报告、缺陷报告。 我觉得这样的入口准则对于尚未建立度量系统
或者度量系统建立了 但是组织过程性能数据尚未被有效的开放并使用的情况下
是可以这么模糊一下。
但对于一个成熟的组织,比较好的方式是基于你的过程性能数据,建立缺陷预测模型。通过本阶段的缺陷发现情况,并与过程性能数据进行比较,预测产品将来的质量表现,从而决定是否放行。
例如:
系统测试前发现的缺陷是1000个,原来组织的过程性能表明,一般来说总有0.6%的缺陷被泄漏到用户处。
如果你给本项目定的现场缺陷要少于5个,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按原有的过程性能数据来说,他会在现场产生6个缺陷。高于原来定的质量目标5个。那么这个时候不满足下阶段的准入条件,需要制定整改措施。 谢谢了!!!支持一下!!!
QA应该在项目质量管理中实实在在做些什么?
请教同行,QA在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除了组织定义的工作外,应该实实在在做些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