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表设计用例,很简单
最近好好再学习了一次正交表设计用例,看完之后,感触良多,N简单的玩意,却被它的基础理论搞的异常复杂,导致很多人没有办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到它,下面偶就step by step来说说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使用正交表法。1、先来段理论,一个好的用例离不开理论的"忽悠"~:lol
看了这么大一篇,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基本的原理:
如图,对于一个每条边都有3个节点的正方体而言,我们需要实现在每个面、每行、每列上的节点一样多,则9个点就可以画出这个正方体了。而正交表法的设计正是按照这种理论推理出来的。
2、对于一个测试目标,先分析需求,提取并分类测试元素。
如文中的例子:
需求:
为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选择了三个有关因素进行条件试验,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用碱量(C),并确定了它们的试验范围:
A:80-90℃
B:90-150分钟
C:5-7%
提取出的测试元素:
A:Al=80℃,A2=85℃,A3=90℃
B:Bl=90分,B2=120分,B3=150分
C:Cl=5%,C2=6%,C3=7%
3、下载一个“正交设计助手”的软件。(华军、天空都有)
创建一个你需要的正交表,如2中的例子就只需要建一个3因子3水平的正交表。
A B C
1.00 1.00 1.00
2.00 3.00 1.00
3.00 2.00 1.00
1.00 2.00 2.00
1.00 3.00 3.00
2.00 2.00 2.00
3.00 3.00 2.00
3.00 1.00 3.00
2.00 2.00 3.00
4、将你的测试元素填入正交表,然后以每行生成一个case。收工!
备注:有时会出现因子的水平数不相等的情况,可以通过设计更大的正交表来弥补。
比如:
A:3个水平
B:5个水平
C:4个水平
使用正交表设计一个3因子5水平的正交表即可。多余的case可以手工检查删除。
当然,如果你想设计一个多因子不同水平的正交表,请参考《实验设计》这本书,刘文卿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Jackc 于 2010-2-2 09:58 编辑 ] 回复 1# Jackc
其实能在网上看到的所有正交试验设计中,试验的输入输出都是连续型数据——至少输出必须是连续型数据。而51的童鞋们,用于测试用例设计时,几乎所有的输入输出都是间断型数据。从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来看,这些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是背离了其本意的。
反倒是对于性能调优,正交试验设计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很好的工具。 为什么是“连续型数据”?建议看看质量改进和试验设计的相关资料。如果正交试验的结果之间没有可比性,则很难证明到底哪些因素的水平对试验结果是有帮助,哪些则会带来更差的表现。——而对于论坛中童鞋们举出的例子,基本上只是理解了正交表的 均匀分布,而忽视了取值的两两相对。有很多类似查询界面、浏览器兼容性之类的例子,其实无法证明通过正交表选择出来的用例对用例全量的覆盖率。
附上一个正交试验设计的完整过程slides,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不明白提取的测试元素为什么是这几个,为什么没有无效的区间 收藏了 看过了,花了不少时间,给弄懂了,呵呵,主要是自己理论基础不够啊 :victory: 谢谢楼主 学习了:victory: 好东西 菜鸟学习,谢谢 正在学习,自己底子薄知识有断层,不好理解,还得找资源学习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大家平时写测试用例真有这样去使用正交、因果图、判定表这些方法吗? 正交助手不能计算混合的? 学习了,谢谢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