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flying 发表于 2009-6-3 16:06:43

回复 16# 的帖子

“俺只知道,有CR之后,在有改动的地方修改case”
---说眼界决定高度,没委屈你。

反问你:
例如第5次迭代前引入CR,在该迭代测试发现第二次迭代的defect又出现了(怎么发现的你自己想),难道你不需要知道每次迭代引入的变化(变化包括需求,script,case,result,defect and relationship of them)?如果需要再现迭代2的测试用例条件,你怎么实现呢?

因为你就记录个改动的CR,剩下的一切凭脑子或者牛人吧,是吗?

lotuis 发表于 2009-6-3 16:09:43

原帖由 luffy2095 于 2009-6-3 16:01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是属于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老实说支持Zee的同学确实没看懂楼主的意思,所谓的《驳--虚假繁荣》并非是说明支持测试繁荣;而且,确实是你的高度决定你的眼界,呵呵。
Zee的文章写的很平实,面面俱到,但确实也没说出 ...
我太佩服你的理解能力了。。。
LZ的帖子有意思吗?在天朝以外生活多长时间了?居然就得出洋人不是好学生才学理工科这个结论的?国内与国外技术同步吗?

标题挺大,说了半天,什么也没反驳。

我倒是觉得你是因为反对Zee的观点,所以选择支持LZ。

lotuis 发表于 2009-6-3 16:18:13

原帖由 luckflying 于 2009-6-3 16:06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俺只知道,有CR之后,在有改动的地方修改case”
---说眼界决定高度,没委屈你。

反问你:
例如第5次迭代前引入CR,在该迭代测试发现第二次迭代的defect又出现了(怎么发现的你自己想),难道你不需要知道每次 ...

本人所经历的公司一概用CR来表示新的feature或者修改已有的feature,不知你的CR是否与我理解的是一回事。

你的反问我看来就是先前的bug在产品变化之后又Repro了,这不就是典型的Regression Bug吗?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既然你都说了是之前的bug又重现了(你确定是之前bug的重现,而不是新bug),这还要回退到bug先前出现的环境下进行测试有什么意义?你多半不知道测试也有debug一说吧?

[ 本帖最后由 lotuis 于 2009-6-3 16:37 编辑 ]

luckflying 发表于 2009-6-3 16:36:56

回复 23# 的帖子

我们不在一个体系上,谈不到一起。谈完后,就此结贴不在回复该CR问题。

简单说一下现有方案:
首先就是对测试点的控制,通过某些工具,以及项目police,把测试相关的需求/计划/用例/结果/defect等等编织起来。而不会仅记录个测试用例。
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线化管理(怎么控制基线,恢复基线,权限以及流程控制在此不谈了)。

对于每次迭代的测试对象实行多分支控制,并映射到上述基线。

当CR来了,要做影响分析并升级基线,新的迭代中控制变更范围,控制源代码版本,并适时引入基线对比;

稳定后,提升基线,对新的测试对象进行测试
。。。


谈了我们的测试流程,这样的好处:
可以对测试每个环节做到精确控制;
领导拿到准确量化的报告;
开发人员更容易的作bug分析
对个人绩效的控制以数字为标准
。。。。

另开贴讨论之:
http://bbs.51testing.com/viewthread.php?tid=151441&pid=1244130&page=1&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luckflying 于 2009-6-5 15:24 编辑 ]

shanxi 发表于 2009-6-3 16:45:01

回复 24# 的帖子

你通篇说的 都是管理流程
可以看出你们所做的测试工作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不高 所以技术在你眼里就是0

如果有一天 你想去的一家对测试的技术能力要求高 而这家公司又是全球顶尖的公司 那你就完蛋了 希望我说的情况你永远别碰到 阿门

luckflying 发表于 2009-6-3 16:47:36

不要断章取义,前面是为了驳斥“仅记录个测试用例”才谈到如何组织测试。。

shanxi 发表于 2009-6-3 16:52:27

原帖由 luckflying 于 2009-6-3 16:47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要断章取义,前面是为了驳斥“仅记录个测试用例”才谈到如何组织测试。。

那前面那人问除了技术和管理 你这里通篇说的又是哪块呢?

跟你这种人说话简直是浪费口舌。

lotuis 发表于 2009-6-3 16:54:37

原帖由 luckflying 于 2009-6-3 16:47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要断章取义,前面是为了驳斥“仅记录个测试用例”才谈到如何组织测试。。
这需要断章取义吗?你谈到什么技术细节了?除了管理理论之外,你还谈了什么?你自己翻页回去看看。

Regression Bug居然需要回退到原始环境去确认,这是什么先进方法?你不知道debug吗?或者你们根本就是纯黑盒测试?

还组织测试呢,哪里改动,自然修改哪里的case,你扯到文档之类纯属找茬,文档先行你不知道吗?你听说过Regression Testing吗?

我是别人的马甲 发表于 2009-6-3 17:06:17

我喜欢看吵架。哈哈

radsofia 发表于 2009-6-4 07:50:23

这个lz挺有想法的,但是觉得有点涉世未深的样子,貌似工作没有几年。。。
测试现在在国内的发展是个什么情况,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面对现实吧。

xiaoyaoke 发表于 2009-6-4 09:54:06

非常佩服luckflying的见地

欧阳 发表于 2009-6-4 10:12:07

:lol 我是小辈,现在还是不清楚状况,

欧阳 发表于 2009-6-4 10:13:38

国内测试缺口是有,不过估计都是初级测试缺口,高级的还没重视起来。估计国内一般企业还养不起,也没几家国内企业有这个需求。

luckflying 发表于 2009-6-4 10:46:07

原帖由 radsofia 于 2009-6-4 07:50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lz挺有想法的,但是觉得有点涉世未深的样子,貌似工作没有几年。。。
测试现在在国内的发展是个什么情况,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面对现实吧。

不止一个人说我没工作几年,呵呵,你们怎么得出的结论?

xiaoyaoke 发表于 2009-6-4 11:59:44

回复 34# 的帖子

相反,我觉得你工作很久了,能有你这种体会绝不会是刚开始工作的人能体会到的,顶你

heqingbluesky 发表于 2009-6-4 13:08:18

就这句话“国外优等生学文科经济管理等,二流的才跑到理工科深造,你考虑过为什么吗?举一个例子,每个开发工具的发布都是全球统一的,所以国内软件人才与外国的技术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但为什么MS,IBM,Oracal,SAP...全部是国外的,国内像样的产品有吗?
你不奇怪吗?同样的平台,同样聪明的群体,那么几乎颗粒无收的我们究竟缺在那里?


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我们目前缺乏顶尖的公司,顶尖的人才,最主要的问题是-整个社会都是急功近利,有多少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学东西,静下心来思考。
个个都想做销售,来钱快,人脉广。

luckflying 发表于 2009-6-4 13:36:16

回复 36# 的帖子

很喜欢你的参与,这是我帖子的初衷。从文化上谈谈吧:
从文化上讲,我们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制度性的社会,如今看看邓玉娇案,就知道法律的脆弱,,如果连法律都做不到制度化,怎么能摒弃人治了呢?

我们可以在小范围的把工作做好,但如果让1000人,同时做一件事情/产品开发,我们的软件企业能行吗?2000人呢?而这些在很多外企中都很平常,我们缺少什么呢?

其实西方人非常重视制度,他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完善之。拿我们公司来讲,它有甚比CMM5严格的一套体系,当然都是最精英的人研究这些了。而公司的上上下下都非常“自觉地”在该体系中完成自己的工作。
自觉来自哪里?
1)文化上的,大家把这些规范当作了圣经,如果谁违反,他在各个角度都很被动(怎么听着像前规则了),,这个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吧。
2)聪明人设计的制度,总不会忘记监督和制约,你偏要当个软件英雄或者瞎指挥,就会发现有各种制衡你的地方。

老马说过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内因来讲,在公司里创建了良好的制度架构,该制度并保证文化的实施,那么就可以获得高的生产力。

lotuis 发表于 2009-6-4 14:09:58

原帖由 luckflying 于 2009-6-4 13:36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很喜欢你的参与,这是我帖子的初衷。从文化上谈谈吧:
从文化上讲,我们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制度性的社会,如今看看邓玉娇案,就知道法律的脆弱,,如果连法律都做不到制度化,怎么能摒弃人治了呢?

我们可以在小范 ...
邓玉娇案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法治问题。

请你找个一个项目有超过1000人一起做的例子来看看,不要自己想当然,即便是MSFT和Google,也没有一个项目千人共同研发的。

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即便是天朝的教材也明确写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我现在算明白你为什么要反驳了,你这样的思维居然都能在外企混得开,还是测试的管理岗位,还有什么理由怀疑测试行业不繁荣啊?!

夭夭旭 发表于 2009-6-6 13:01:49

恩。。。看着大家的讨论,真的很困惑。之前的《虚假繁荣》偶也看过。是不是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做久了,都会有腻烦心里啊?是不是了解的越深就越愤恨,越想脱离啊?像我这种即将毕业,还没工作的测试菜鸟现在还理解不了大虾们的想法。:L

愚人 发表于 2009-6-7 00:10:27

现在有两个个事实,一是管理岗位远远少于技术岗位,二是管理岗位由于技术岗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现在都成了恶性循环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驳--虚假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