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行者 发表于 2008-12-16 09:52:17

性能测试框架设计

大纲:

[*]测试环境搭建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脚本框架设计
[*]测试报告框架
[*]测试分析指标


[ 本帖最后由 大漠行者 于 2008-12-16 10:11 编辑 ]

大漠行者 发表于 2008-12-16 10:06:35

1. 测试环境搭建

<P>1. 测试工具: Webload </P>
<P>2. server 分布: </P>
<P></P>
<P>每个测试环境都是独立的局域网,测试机唯一可以与外界通信的就是console。</P>
<P>console控制测试的起始、并发等控制,load generator负责模拟并发用户load给应用server,同时console负责搜集测试机的性能参数:CPU,Memory,network等等。</P>

[ 本帖最后由 大漠行者 于 2008-12-16 10:10 编辑 ]

1qazse4 发表于 2008-12-17 09:36:15

学习webload中,希望楼主更新 :handshake

大漠行者 发表于 2008-12-18 09:28:11

原帖由 1qazse4 于 2008-12-17 09:36 发表 http://bbs.51test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学习webload中,希望楼主更新 :handshake
本帖关注与测试框架,所以对WEBLOAD可能涉及不多,不过可以交流,毕竟使用过,或许能为你解答些什么。

大漠行者 发表于 2008-12-18 09:53:57

2. 测试用例设计

<P>通常性能测试最关注的直接指标是:throughput 和 response time, 一般这两项指标都是通过测试工具直接给出的(loadrunner),这里谈下另一种方法思路。<BR>首先提到一个transaction的概念,这个是从用户角度提出的,所以transaction分两种: atomic transaction 和 compound transaction<BR>1. atomic transaction 是指单个http request。 比如请求一个图片,一个页面等等。 本节提到的throughput和response time是基于这个而来的。<BR>2. compound transaction是指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所以atomic transaction的集合。这个指标更能符合用户的体验,比如网上购物,从筛选到下订单到付款,这一系列动作实际上有若干个atomic transaction(http request)组成的,如果把每个request的response time给用户看,他可能看不多,如果你能给他一个订货(search+check+submit)的response time,用户更能直观的理解和接受。<BR>所以对应的throughput也是基于compound transaction而来的,通常从人的感受角度,完成一个网上操作1秒钟是可以忍受的,所以我们可以用1秒作为单位,在这个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compound transaction的数量就是它的throughput,这个指标同样比起单纯看单位时间内返回网络流量多来更直观,更有意义。</P>
<P>毕竟用户至上,所以一切的考虑应当从用户的角度 :)</P>

jjnha 发表于 2012-11-22 09:49:14

少了协议封装 模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性能测试框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