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杠杆作用凸现 大专毕业生如何搏取高薪
4月,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进入关键时刻。薪水向来在求职中扮演了杠杆作用,应届生应如何搏取高薪呢?2003年大专毕业的杨先生和言先生讲述了各自的经历:“……我们的经历说明,第一份工作不一定非要拿到理想的薪水。我们都是在工作1年后,才拿到了较高的薪水。而和同龄的本科生相比,我们已经领先。”“搞定老板拿高薪”
讲述者1:言先生(23岁,职位:企划部主管)
2003年大专毕业后,我拿到的第一份月薪是3000元,可是一年后我就拿到了6500元。现在的月薪已有8000元。和我同龄的本科毕业生比,一般只有成为外资大公司的管理培训生,才有可能在第一年就拿到6000元以上的月薪———管理培训生是在名校的几百上千名竞争者中拼杀出来的。之所以能领先于同龄的绝大部分本科生,原因有二:一是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二是运用策略,搞定了老板。
“我回山西后和他电话联系”
我的专业是出版与编辑。3年大专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2003年毕业前,我在山西某出版社实习了半年。当时我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进入企业从事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结束报社的实习后,我回到上海,此时已是6月,应届生的求职已接近尾声,同班同学中仍有近三成的人没有落实单位。
我开始了求职行动。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我没有到处投简历,也没有只盯着外资企业。而是将目标瞄向了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是民营企业急需的。通过上网搜索,发现刚将总部迁入上海的江苏大型民营企业W集团正在大规模招聘人才,其中企业文化中心需要招聘一名负责企业内刊工作的人员,需要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学历是本科以上。从他们设置的硬条件来看,我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我很早就注意到W集团了。集团王总是一位有影响的企业家。从我收集到的资料分析,W集团的发展前景看好,王总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否则不可能专门设立一个这样的中心。
我知道如果投简历,一定是没有回音的。非常人做非常事,一定要采取不一般的方式才能争取到机会。我用了两天时间写了几万字的策划书,准备投寄给王总。可在寄出前我突然想到,初中毕业的王总是位“草莽英雄”式的人物,他有耐心看完策划书吗?于是决定改变策略,通过电话向他毛遂自荐。
向W集团总部打了几次电话,都被前台小姐挡驾了:“按照公司的规定,不能告诉你王总的分机号码和直线电话。”7月上旬的一天傍晚,西装革履的我夹着公文包乘出租车到了W集团上海总部。此时W集团刚下班,前台小姐还在,我用带山西腔的普通话问她:“请问王总在吗?我是外地客户,和王总约好了过来谈事情。” 前台小姐略带歉意地表示:“不巧啊,王总刚出去。”我装出着急的样子说:“这可怎么办啊?我晚上要乘飞机回去,这笔业务看来要泡汤了。你有没有王总手机?” 前台小姐也有点紧张了:“我没有王总手机啊。事情重不重要?你可不可以留下名片,等王总回来告诉他?”我说:“我名片已给过他了。他的名片也给过我,被我弄丢了。”我停顿了一下说:“可不可以这样,你告诉我王总的直线电话,我回山西后和他电话联系。” 前台小姐松了口气:“这样最好了。”就这样我顺利地拿到了王总的直线电话。
“这是我的一份策划书”
第二天我就拨通了王总的电话。听完我的自荐,王总表示:“我就破格给你一次面试的机会。”经过4轮面试和一轮笔试。我从1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聘为W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的专员。试用期月薪2500元,转为正式员工后月薪3000元。主要工作是编辑W集团的内刊,包括网站的编辑和简单维护,此外还参与对外宣传工作。去年春节前后,W集团加强了和上海H公司的合作关系,H公司刚从国有企业转为非公企业,公司的李董事长也是一位行业内的风云人物,在社会上颇有知名度。
企业文化中心在两家公司的合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也有机会经常和H公司保持联系,还多次和李董事长有过接触。感到李董事长和王总是很不相同的两类企业家。王总性格粗豪、直爽,对于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他曾在大会上这样讲:“不要让人家看不起我们,说我们是乡镇企业家,说我们是个体户。我们要建设企业文化,国有和外资大企业有的我们全都要有,我们的档次一定要上去!”
而李董事长的风格和王总完全不同。李董事长出身名牌大学,当上企业领导后还读了EMBA,与只有初中学历的王总不可同日而语。我邀请他在W集团的内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企业文化的文章。在奉上稿费时,李董事长笑着表示:“这些文章可是我自己写的,没有让任何人代劳。说实话,我们公司还没有第二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像我这样深入的。我们企业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一周后,我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策划书交到了李董事长的手中,策划书共有几万字,厚厚一大叠。“李董事长,这是我的一份策划书,您有空就翻翻。”第二天,我接到了李董事长的电话:“我连夜看了,没想到你这么用心啊!如果我们公司的有些人能像你这样用心,我就高枕无忧了。”
和W集团的合同期满后,我去了H公司企划部,并且很快当上了主管。去年8月,我就拿到了6500元月薪。今年春节后,李董事长特批加了我20%的薪水,3月,我拿到近8000元。
我的心得是,想拿高薪,综合素质要过硬;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进;求职时适当运用一些策略。
应届大专生即使第一份工作薪水不高,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也有希望在短时间里搏取高薪,超越同龄的本科生。 “循序渐进拿高薪”
讲述者2:杨先生(23岁,职位:市场部主管)
我目前的月薪是5500元左右。2003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1500元,后来我跳了一次槽,薪水涨到2500元,2004年10月我第二次跳槽,月薪拿到了4000元以上。毕业后的1年里,薪水有了飞跃———而同龄的本科生,一般只有进外资大公司才有可能拿到4000元以上的月薪。
我的办法是跳槽,每次跳槽个人职业空间都能得到相应拓展,薪水也随之水涨船高。我学的是商务类专业,但对策划和写作相当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在校期间,曾任校报主编,还担任系学生会主席。
2003年毕业时,经学校推荐,我进入一家合资印刷公司从事企划和文案写作,试用期月薪只有1000元,能从事感兴趣的工作,当时还是挺高兴的。但工资实在太低,即使转正后,月薪也只有1500元。这时我开始寻觅新的方向。我把目标锁定在台资或港资背景的企业,想法是这样的:外资大公司对学历和语言的要求比较高,我只有大专学历,工作经验不足,台资港资企业虽然薪水不高,对于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往往比不上欧美企业。
我抓住了机会。2003年10月上旬,我被一家大型台资公司录用为企划助理。此时我还在第一家公司,离试用期结束只有10几天。我提出辞职后,部门经理为了挽留我表示可以为我争取加薪,但我去意已决。
11月初,我正式去台资公司上班。试用期结束后拿到了2500元的月薪。在这个公司1年,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但我的想法是,台资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太理想,企业里老板的亲戚太多,台湾来的主管太多,内地员工很难有上升空间。
1年合同期满后,我再次跳槽到现在的这家民营企业。这家公司不大,没有专门的企划部,企划工作归口在市场部内,但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了后不但职务有了提升,担任了市场部主管,薪水也更上一层楼,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今年更是拿到5500元左右。
我的心得是,想拿高薪不要心急,循序渐进,抓住机会,适时地跳槽以提高自己的身价,想拿高薪并不难!
《职场指南》提示:应届生不应为高薪所误
薪资专家提醒广大应届生,求职时薪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能够拿高薪的应届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名校较好专业的优秀生或一般学校的尖子生。
2.综合素质较高,又能在求职面试中发挥出色的人。
3.有一定基础又能抓住机会的人。
4.有一定“关系”和“背景”的人。
作为应届生,你必须看一看,对照一下自己究竟是否属于这几类人中的哪一类,如果不是,那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求职时切勿为高薪所误。 (文/一 尘)
转自:新浪http://edu.sina.com.cn/j/2005-04-19/0929111630.html
我是第四类人
我是第四类人
页:
[1]